封膜机构、叠片覆膜系统及电芯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1248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9:48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封膜机构、叠片覆膜系统及电芯结构。封膜机构用于待封装组件,待封装组件包括第一膜部、第二膜部和第一极片,第一极片设置于第一膜部和第二膜部之间,第一膜部的面积和第二膜部的面积均大于第一极片的面积;封膜机构包括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压合组件和第二压合组件,待封装组件沿预定方向穿过第一压合组件和第二压合组件之间,所述第一压合组件和所述第二压合组件能够彼此抵接,使得第一膜部的超出第一极片的部分与第二膜部的超出第一极片的部分粘合。根据本申请的封膜机构、叠片覆膜系统及电芯结构,避免隔离膜铺设对叠片速度的影响,有效地降低隔离膜的翻边和褶皱的现象出现的几率。的几率。的几率。

Film sealing mechanism, laminated film covering system and cell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封膜机构、叠片覆膜系统及电芯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制备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封膜机构、叠片覆膜系统及电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叠片电池的极片堆叠过程中,需要在相邻的极片之间设置隔离膜,以防止相邻极片之间发生短路。
[0003]然而,隔离膜质地柔软轻薄,在极片堆叠的过程中,一方面隔离膜在风阻的影响下,隔离膜的铺设极大降低了极片堆叠的速度;另一方面隔离膜极易发生褶皱和/或翻边。一旦隔离膜发生褶皱,隔离膜的褶皱处的厚度增大,使得隔离膜两侧的极片在褶皱处的距离较远,使得褶皱处极易出现析锂和黑斑的现象,并且隔离膜翻边极易引起电芯短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封膜机构、叠片覆膜系统及电芯结构,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隔离膜在风阻的影响下,隔离膜的堆叠极大降低了极片堆叠的速度和隔离膜极易发生褶皱和/或翻边的技术问题。
[0005]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封膜机构,所述封膜机构用于待封装组件,所述待封装组件包括第一膜部、第二膜部以及第一极片,所述第一极片设置于所述第一膜部和第二膜部两者之间,所述第一膜部的面积和所述第二膜部的面积两者均大于所述第一极片的面积;
[0006]所述封膜机构包括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压合组件和第二压合组件,所述待封装组件沿预定方向穿过所述第一压合组件和所述第二压合组件两者之间,所述第一压合组件和所述第二压合组件能够彼此抵接,使得所述第一膜部的超出所述第一极片的部分与所述第二膜部的超出所述第一极片的部分粘合。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压合组件形成为可旋转的第一压辊部,所述第一压辊部的第一轴线沿垂直于所述预定方向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压合组件形成为可旋转的第二压辊部,所述第二压辊部的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
[0008]所述第一压辊部和所述第二压辊部两者中的第一者形成有预定数量的凸部,所述凸部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凸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者的外侧,所述预定数量的所述凸部沿所述第一者的周向均布;
[0009]所述凸部与所述第一压辊部和所述第二压辊部两者中的第二者的外侧部抵接,经由所述凸部和所述外侧部两者的抵接作用使得所述第一膜部与所述第二膜部两者相粘合。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压辊部与所述第二压辊部两者中的至少一者形成为加热辊;
[0011]所述封膜机构还包括第一粘尘辊和第二粘尘辊,所述第一粘尘辊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所述第一粘尘辊与所述第一压辊部抵接;所述第二粘尘辊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所述第二粘尘辊与所述第二压辊部抵接。
[0012]优选地,所述加热辊被构造为使得对所述加热辊的加热温度达到50℃~160℃;
[0013]所述封膜机构还包括第一除尘辊和第二除尘辊,所述第一除尘辊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所述第一除尘辊与所述第一粘尘辊抵接;所述第二除尘辊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所述第二除尘辊与所述第二粘尘辊抵接;
[0014]在垂直于所述第一粘尘辊与所述第一压辊部两者公切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粘尘辊和所述第一压辊部两者之间形成有第一预压力,在垂直于所述第二粘尘辊与所述第二压辊部两者公切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粘尘辊和所述第二压辊部两者之间形成有第二预压力,所述第一预压力等于所述第二预压力。
[0015]优选地,所述加热温度为60℃~90℃;
[0016]所述第一粘尘辊和所述第二粘尘辊两者均形成为硅胶辊;
[0017]所述第一除尘辊和所述第二除尘辊两者均形成为粘尘纸辊;
[0018]所述第一预压力等于20~200kg。
[0019]优选地,所述凸部的与所述第二者抵接的部分在所述第一者的周向方向上具有预定宽度;
[0020]在所述第一者的周向方向上,所述第一者的所述预定数量的所述凸部中的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凸部之间的距离与在所述预定方向上所述第一极片的宽度之差等于2~6mm;
[0021]所述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凸部之间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极片的形状相适应。
[0022]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深度为0.05~10mm,所述凹槽的边缘形成有倒角;
[0023]所述第一压辊部和所述第二压辊部两者的表面均设置有防粘层。
[0024]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叠片覆膜系统,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封膜机构,因而,具有该封膜机构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025]优选地,还包括:
[0026]第一剪裁机构,在所述预定方向上,所述第一剪裁机构设置于所述封膜机构的上游,所述第一剪裁机构用于将极卷剪切形成所述第一极片;
[0027]热复合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剪裁机构与所述封膜机构两者之间,所述热复合机构在预定温度下使所述第一膜部和所述第二膜部分别贴合与所述第一极片的两侧;
[0028]第二剪裁机构,在所述预定方向上,所述第二剪裁设置于所述封膜机构的下游,所述第二剪裁机构作用于所述第一膜部与所述第二膜部两者的粘合处。
[0029]优选地,还包括:
[0030]第二极卷,
[0031]第三剪裁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极卷的下游,所述第三剪裁机构用于将第一极卷剪切形成第二极片;
[0032]搬运机构,用于搬运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使得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两者交替堆叠。
[00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0034]本申请提供的封膜机构,在待封装组件穿过第一压合组件和第二压合组件两者之间时,通过第一压合组件和第二压合组件两者的压合作用,使得所述第一膜部的超出所述极片的部分与所述第二膜部的超出所述极片的部分粘合,进而使得第一膜部和第二膜部形
成一隔离膜袋,并将极片封装于该隔离膜袋中,使得极片与隔离膜在叠片工序前完成封装,避免了隔离膜铺设对叠片速度的影响,并且隔离膜袋的结构有效地降低了隔离膜的翻边和褶皱的现象出现的几率。
[0035]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封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压辊轴测结构示意图;
[0039]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压辊轴测结构示意图;
[0040]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叠片覆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5为图1提供的封膜机构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2]图6为图1提供的封膜机构在A处的另一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3]图7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封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膜机构用于待封装组件,所述待封装组件包括第一膜部、第二膜部以及第一极片,所述第一极片设置于所述第一膜部和第二膜部两者之间,所述第一膜部的面积和所述第二膜部的面积两者均大于所述第一极片的面积;所述封膜机构包括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压合组件和第二压合组件,所述待封装组件沿预定方向穿过所述第一压合组件和所述第二压合组件两者之间,所述第一压合组件和所述第二压合组件能够彼此抵接,使得所述第一膜部的超出所述第一极片的部分与所述第二膜部的超出所述第一极片的部分粘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合组件形成为可旋转的第一压辊部,所述第一压辊部的第一轴线沿垂直于所述预定方向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压合组件形成为可旋转的第二压辊部,所述第二压辊部的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所述第一压辊部和所述第二压辊部两者中的第一者形成有预定数量的凸部,所述凸部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凸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者的外侧,所述预定数量的所述凸部沿所述第一者的周向均布;所述凸部与所述第一压辊部和所述第二压辊部两者中的第二者的外侧部抵接,经由所述凸部和所述外侧部两者的抵接作用使得所述第一膜部与所述第二膜部两者相粘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部与所述第二压辊部两者中的至少一者形成为加热辊;所述封膜机构还包括第一粘尘辊和第二粘尘辊,所述第一粘尘辊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所述第一粘尘辊与所述第一压辊部抵接;所述第二粘尘辊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所述第二粘尘辊与所述第二压辊部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辊被构造为使得对所述加热辊的加热温度达到50℃~160℃;所述封膜机构还包括第一除尘辊和第二除尘辊,所述第一除尘辊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所述第一除尘辊与所述第一粘尘辊抵接;所述第二除尘辊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所述第二除尘辊与所述第二粘尘辊抵接;在垂直于所述第一粘尘辊与所述第一压辊部两者公切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粘尘辊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凯尹东星秦洁王学飞徐春龙李昆芃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