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蒿素和多甲氧基黄酮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11609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青蒿素和多甲氧基黄酮分离装置,包括内管和外管,外管包括上外托架、挡板、顶隔板和下内托架;挡板的两端分别与上外托架和下内托架连接,顶隔板设置在下内托架的顶部平面;内管的一端从上外托架插入并顶向顶隔板,内管与上外托架转动连接;内管的外侧设有滤口,滤口位于内管与隔板之间;内管设有底隔板,内管的顶端设有螺纹口;分离管具有底部排液状态和侧面排液状态,底部排液状态时,滤口与挡板密封连接,底隔板和顶隔板在竖直方向交叉设置形成排液开口;侧面排液状态时,底隔板和顶隔板平行设置封闭内管底部开口,滤口与挡板错位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分离效率高,属于药物分离装置技术领域。属于药物分离装置技术领域。属于药物分离装置技术领域。

A separation device for artemisinin and polymethoxy flavonoi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青蒿素和多甲氧基黄酮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药物分离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青蒿素和多甲氧基黄酮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青蒿,又名黄花蒿,属于菊科艾属。从黄花蒿中分离得到的青蒿素,为含有过氧桥结构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目前被广泛用于疟疾的治疗中。其次,青蒿素还具有抗肿瘤、红斑狼疮、抗心律失常、抗血吸虫等其他寄生虫,以及治疗各种皮肤病等作用,具有高效和低毒的特点,因而受到众多关注。除了青蒿素,青蒿中还含有丰富的多甲氧基黄酮。多甲氧基黄酮是一类含有多个甲氧基、低极性、具平面结构和强烈生物活性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癌、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抗诱变等药理作用。其中,蔓荆子黄素和猫眼草酚D是青蒿中较常见的多甲氧基黄酮。青蒿多甲氧基黄酮对青蒿素的抗疟活性具有增强作用,且对手足口病主要病原体肠道病毒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能够有效抑制病毒RNA的合成,此外,它还能诱导细胞凋亡,具有抗癌活性。
[0003]然而,由于多甲氧基黄酮和青蒿素在青蒿中的含量较低,故在应用前往往需要将其进行浓缩和分离提取。多甲氧基黄酮和青蒿素都在盛蕾期的含量最高,因此在青蒿采集期获取的样品中往往混有这两种物质。但是,在青蒿素原料药的生产过程中,这些黄酮类成分在复杂的除杂净化过程中,通常被当成杂质浪费掉,导致青蒿多甲氧基黄酮类物质无法得以充分利用。同时,实验室是研究相关代谢物的重要场所,而当前的分离设备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成分离过程,故急需一种高效便捷的分离装置来提高分离速率,使实验室中的相关科研过程更加高效。
技术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离效率高的青蒿素和多甲氧基黄酮分离装置。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青蒿素和多甲氧基黄酮分离装置,包括内管和外管,外管包括上外托架、挡板、顶隔板和下内托架;挡板的两端分别与上外托架和下内托架连接,顶隔板设置在下内托架的顶部平面;内管的一端从上外托架插入并顶向顶隔板,内管与上外托架转动连接;内管的外侧设有滤口,滤口位于内管与隔板之间;内管的两端均为开口结构,内管的底端设有底隔板,内管的顶端设有与离心管盖配合的螺纹口;分离管具有底部排液状态和侧面排液状态,底部排液状态时,滤口与挡板密封连接,底隔板和顶隔板在竖直方向交叉设置形成排液开口;侧面排液状态时,底隔板和顶隔板平行设置封闭内管底部开口,滤口与挡板错位分布。
[0007]作为一种优选,挡板的数量为两个,滤口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滤口沿内管的周向均匀分布;每组滤口中的多个滤口在竖直方向呈一字型排列,底部排液状态时,两组滤口分别
与两个挡板密封连接。
[0008]作为一种优选,底隔板的上方设有第一树脂层和第一过滤层,第一树脂层位于第一过滤层的上方。
[0009]作为一种优选,第一树脂层采用聚酰胺树脂制备。
[0010]作为一种优选,下内托架设有第二树脂层和第二过滤层,第二树脂层位于第二过滤层的上方。
[0011]作为一种优选,第二树脂层采用ADS

17大孔树脂制备。
[0012]作为一种优选,底隔板为半圆形结构,顶隔板为半圆形结构,底隔板和顶隔板的半径相同,底隔板的半径与内管的内径相同,底隔板和顶隔板贴合形成的圆板与内管容腔的横截面大小相同。
[0013]作为一种优选,上外托架为圆环结构,下内托架包括连接圆环和漏斗部件,漏斗部件直径大的一端与连接圆环的内径相同,连接圆环的外侧与挡板连接,连接圆环的内侧与漏斗部件连接,第二树脂层和第二过滤层设置在漏斗部件直径小的一端。
[0014]作为一种优选,第一过滤层的滤孔小于10微米。
[0015]作为一种优选,一种青蒿素和多甲氧基黄酮分离装置还包括盛液管,上外托架架设在盛液管的开口端,挡板插入盛液管的容腔内。
[0016]总的说来,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7]1.本分离管采用小量离心的方式进行青蒿素和多甲氧基黄酮的提取和分离,可以高效便捷地分离出这两种物质。
[0018]2.本分离管可将需分离的物质分别吸附在内、外管中,且可进行分别转移。便于分离的物质更好地被利用。
[0019]3.本分离管的分离过程可将代谢物进行浓缩,便于进行更好的分别利用。
[0020]4.本分离管可沿用至使用树脂联用技术分离两类物质的领域,可实现高效便捷地分离两类物质。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一种青蒿素和多甲氧基黄酮分离装置的示意图。
[0022]图2为外管的示意图。
[0023]图3为内管的示意图。
[0024]图4为一种青蒿素和多甲氧基黄酮分离装置的工作状态图。
[0025]图5为青蒿素和多甲氧基黄酮的分离流程图。
[0026]其中,1为螺纹口,2为滤口,3为第一树脂层,4为第一过滤层,5为底隔板,6为上外托架,7为挡板,8为顶隔板,9为第二树脂层,10为第二过滤层,11为下内托架,12为盛液管,A为底部排液状态,B为侧面排液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8]本实施例的一种青蒿素和多甲氧基黄酮分离装置,如图1

3所示,包括内管和外管,外管包括上外托架、挡板、顶隔板和下内托架;挡板的两端分别与上外托架和下内托架
连接,顶隔板设置在下内托架的顶部平面;内管的一端从上外托架插入并顶向顶隔板,内管与上外托架转动连接;内管的外侧设有滤口,滤口位于内管与隔板之间;内管的两端均为开口结构,内管的底端设有底隔板,内管的顶端设有与离心管盖配合的螺纹口;分离管具有底部排液状态和侧面排液状态,底部排液状态时,滤口与挡板密封连接,底隔板和顶隔板在竖直方向交叉设置形成排液开口;侧面排液状态时,底隔板和顶隔板平行设置封闭内管底部开口,滤口与挡板错位分布。
[0029]挡板的数量为两个,滤口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滤口沿内管的周向均匀分布;每组滤口中的多个滤口在竖直方向呈一字型排列,底部排液状态时,两组滤口分别与两个挡板密封连接。
[0030]底隔板的上方设有第一树脂层和第一过滤层,第一树脂层位于第一过滤层的上方。
[0031]第一树脂层采用聚酰胺树脂制备。
[0032]下内托架设有第二树脂层和第二过滤层,第二树脂层位于第二过滤层的上方。
[0033]第二树脂层采用ADS

17大孔树脂制备。
[0034]底隔板为半圆形结构,顶隔板为半圆形结构,底隔板和顶隔板的半径相同,底隔板的半径与内管的内径相同,底隔板和顶隔板贴合形成的圆板与内管容腔的横截面大小相同。
[0035]上外托架为圆环结构,下内托架包括连接圆环和漏斗部件,漏斗部件直径大的一端与连接圆环的内径相同,连接圆环的外侧与挡板连接,连接圆环的内侧与漏斗部件连接,第二树脂层和第二过滤层设置在漏斗部件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青蒿素和多甲氧基黄酮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和外管,外管包括上外托架、挡板、顶隔板和下内托架;挡板的两端分别与上外托架和下内托架连接,顶隔板设置在下内托架的顶部平面;内管的一端从上外托架插入并顶向顶隔板,内管与上外托架转动连接;内管的外侧设有滤口,滤口位于内管与隔板之间;内管的两端均为开口结构,内管的底端设有底隔板,内管的顶端设有与离心管盖配合的螺纹口;分离管具有底部排液状态和侧面排液状态,底部排液状态时,滤口与挡板密封连接,底隔板和顶隔板在竖直方向交叉设置形成排液开口;侧面排液状态时,底隔板和顶隔板平行设置封闭内管底部开口,滤口与挡板错位分布。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青蒿素和多甲氧基黄酮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挡板的数量为两个,滤口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滤口沿内管的周向均匀分布;每组滤口中的多个滤口在竖直方向呈一字型排列,底部排液状态时,两组滤口分别与两个挡板密封连接。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青蒿素和多甲氧基黄酮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底隔板的上方设有第一树脂层和第一过滤层,第一树脂层位于第一过滤层的上方。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青蒿素和多甲氧基黄酮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树脂层采用聚酰胺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波黄达威钟桂娴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