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矩形回风巷的雾幕捕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0986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矩形回风巷的雾幕捕尘装置,包括雾幕捕尘装置框架,雾幕捕尘装置框架包括三个横梁和一个竖梁,三个横梁通过两端的两根纵向连接梁相连接,其中一个横梁为全断面喷雾发生装置,另一个横梁上挂有可移动吊环,吊环连接多个可移动竖杠,各可移动竖杆间通过金属链环相连,可移动竖杠连接捕尘网,捕尘网分为左右两面,吊环连接有两个可以通过磁性自动闭合的弱磁性金属竖杠,吊环通过吊钩连接两根弹簧与两根钢丝绳,两根钢丝绳连接合并后通过定滑轮连接自动气缸,竖梁底部设置可调节装置,可调节装置连接鼓轮;自动气缸由红外感应控制系统与气缸组成,气缸与巷道内供气管道相连。通过可调节支架、底部滑轮和自动控制系统,在实现了全断面喷雾与捕尘网协同移动的同时,实现了巷道过人和过车时捕尘网和喷雾的自动控制,节省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工人操作的安全性。工人操作的安全性。工人操作的安全性。

A fog curtain dust catcher for rectangular return air roadw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矩形回风巷的雾幕捕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井下雾幕捕尘
,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矩形回风巷的雾幕捕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综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由于采煤机截割头的切割作用,产生大量粉尘,随风流漂浮在回风巷中,回风巷漂浮的粉尘,不仅会影响视线,带来爆炸危险性,且还带来职业健康危害。针对回风巷粉尘治理,国内外专家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目前,在回风巷中,降尘主要有两种手段,一种为喷水降尘,用于提高煤尘粘度,加快煤尘核化粘结,实现降尘;另一种方式幕网捕尘,在捕尘网形成水幕,将粉尘吸附到水幕上。当下最常用的除尘装置为悬挂式的全断面喷雾组合卷帘式的捕尘网,悬挂式喷雾和卷帘式的捕尘网通常悬挂在巷道顶部,随回采人为移动,工人在移动时需通过人形梯登高作业,即不便利同时也存在高处坠落的危险。虽然有专家进行了改进,如CN201921315081.9与CN201920906488.2提出了方便拆卸与可移动的捕尘网。然而目前仍存在两个难题,一是全断面喷雾与捕尘网协同移动,二是全断面喷雾与捕尘网的自动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矩形回风巷的雾幕捕尘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全断面喷雾与捕尘网不能协同移动且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矩形回风巷的雾幕捕尘装置,包括雾幕捕尘装置框架,雾幕捕尘装置框架包括三个横梁和一个竖梁,三个横梁通过两端的两根纵向连接梁相连接,其中一个横梁为全断面喷雾发生装置,另一个横梁上挂有可移动吊环,吊环连接多个可移动竖杠,各可移动竖杆间通过金属链环相连,可移动竖杠连接捕尘网,捕尘网分为左右两面,吊环连接有两个可以通过磁性自动闭合的弱磁性金属竖杠,吊环通过吊钩连接两根弹簧与两根钢丝绳,两根钢丝绳连接合并后通过定滑轮连接自动气缸,竖梁底部设置可调节装置,可调节装置连接鼓轮。
[0005]自动气缸由红外感应控制系统与气缸组成,气缸与巷道内供气管道相连。
[0006]特别地,全断面喷雾系统为三段式结构,其上部横梁靠近巷道顶板,两侧靠近巷道侧壁,全断面喷雾发生装置连接巷道供水水管,由红外感应控制系统控制阀门开启与关闭,水流由巷道供水水管通过阀门流入管道,从喷嘴喷射水幕。
[0007]特别地,断面喷雾系统距离悬挂捕尘网的横梁0.5m,喷嘴间距离为0.5m,喷嘴角度为 45
°

[0008]特别地,捕尘网材质为聚偏氯乙烯,网孔为2mm。
[0009]特别地,在矩形巷道内同时布置两道雾幕捕尘装置,间隔8

10m。
[0010]特别地,雾幕捕尘装置框架和可移动竖杠的材质为中空六分钢管。
[0011]特别地,整套装置为一体性结构,全断面喷雾系统与捕尘网一体移动。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3]通过可调节支架、底部滑轮和自动控制系统,在实现了全断面喷雾与捕尘网协同移动的同时,实现了巷道过人和过车时捕尘网和喷雾的自动控制,节省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工人操作的安全性。
[0014]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雾幕捕尘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雾幕捕尘系统巷道安装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全断面喷雾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全断面喷雾发生装置;2、喷嘴;3、弹簧;4、吊钩;5、第一钢丝绳;6、定滑轮;7、纵向连接梁;8、雾幕捕尘装置框架;9、可移动竖杠;10、可移动吊环;11、金属链环;12、可调节装置;13、鼓轮;14、自动气缸;15、第二钢丝绳;16、矩形巷道;17、红外感应控制系统;18、捕尘网;19、竖杠。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1]如图1

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矩形回风巷的雾幕捕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8雾幕捕尘装置框架,雾幕捕尘装置框架8包括三个横梁和一个竖梁,三个横梁通过两端的两根纵向连接梁7相连接,其中一个横梁为全断面喷雾发生装置1,另一个横梁上挂有可移动吊环10,可移动吊环10连接可移动竖杠9,各可移动竖杆间通过金属链环11相连,可移动竖杠9连接捕尘网18,捕尘网18分为左右两面,吊环10连接有两个弱磁性金属竖杠 19,两竖杠19可以通过磁性自动闭合,吊环10通过吊钩4连接两根弹簧3与两根第一钢丝绳5,两根第一钢丝绳5连接合并后连接第二钢丝绳15,第二钢丝绳15通过置于第三根横梁上的定滑轮6连接自动气缸14,竖梁底部设置可调节装置12,可调节装置12连接鼓轮13。
[0022]具体的,自动气缸14由红外感应控制系统17与气缸组成,气缸与巷道内供气管道相连。当巷道内人和车经过红外感应系统时,红外感应系统启动气缸,气缸释放第二钢丝绳15,在弹簧3弹力作用下捕尘网打开。当人员经过后,气缸牵引第二钢丝绳15,第二钢丝绳15通过定滑轮6拉动第一钢丝绳5,第一钢丝绳5拖带吊环10,吊环10向中间运动,两根竖杠 19相互靠近,通过竖杆19的弱磁相互吸引,进行闭合,使得捕尘网覆盖整个断面,实现全断面捕尘。
[0023]具体的,全断面喷雾发生装置1连接巷道供水水管,由红外感应控制系统17控制阀门开启与关闭,水流由巷道供水水管通过阀门流入管道,从喷嘴2喷射水幕。当巷道内人和车经过红外感应器时,红外感应系统关闭供水阀门,喷雾停止喷射。
[0024]具体的,通过鼓轮13推动雾幕捕尘系统,可实现雾幕捕尘系统的移动,当巷道高度发生变化时,可通过底部可调节装置12调节雾幕捕尘装置的高度,使其覆盖巷道整个断面。
[0025]具体的,雾幕捕尘装置框架8和可移动竖杠9的材质为中空六分钢管。全断面喷雾系统1距离悬挂捕尘网的横梁0.5m,喷嘴间距离为0.5m,喷嘴角度为45
°
。捕尘网18材质为聚偏氯乙烯,网孔为2mm。
[0026]具体的,在矩形巷道16内同时布置两道雾幕捕尘装置,间隔8

10m。
[002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矩形回风巷的雾幕捕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幕捕尘装置框架,雾幕捕尘装置框架包括三个横梁和一个竖梁,三个横梁通过两端的两根纵向连接梁相连接,其中一个横梁为全断面喷雾发生装置,另一个横梁上挂有可移动吊环,吊环连接多个可移动竖杠,各可移动竖杆间通过金属链环相连,可移动竖杠连接捕尘网,捕尘网分为左右两面,吊环连接有两个可以通过磁性自动闭合的弱磁性金属竖杠,吊环通过吊钩连接两根弹簧与两根钢丝绳,两根钢丝绳连接合并后通过定滑轮连接自动气缸,竖梁底部设置可调节装置,可调节装置连接鼓轮;自动气缸由红外感应控制系统与气缸组成,气缸与巷道内供气管道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矩形回风巷的雾幕捕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断面喷雾系统为三段式结构,其上部横梁靠近巷道顶板,两侧靠近巷道侧壁,全断面喷雾发生装置连接巷道供水水管,由所述红外感应控制系统控制阀门开启与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宝柱戴广龙周亮唐明云胡继龙黄钧泽陈伟徐同辉
申请(专利权)人: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