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污分流预作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0757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雨污分流预作用系统,应用于室外危废焚烧装置,包括:圈环地沟,设置在焚烧装置的外围,用于焚烧装置所安装地坪的表面水流入;支路地沟,与圈环地沟导通,用于焚烧装置的车辆通行区域的表面水流入;支路地沟内管道,用于焚烧装置各产生废水设备的排水;分区围堰,用于围挡焚烧装置的非车辆通行区域的表面水;其中:雨污分流预作用系统还包括分区地沟;分区地沟连通分区围堰与圈环地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圈环地沟、支路地沟、支路地沟内管道和分区围堰的结合,不影响装置区叉车通行、无需多套独立输送系统的支持;具有建造成本低、运行高效、运行成本低的优点。运行成本低的优点。运行成本低的优点。

A rain sewage diversion pre ac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污分流预作用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环保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雨污分流预作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室外危废焚烧装置的排渣口、卸灰口、消石灰料仓、活性炭料仓等均需要叉车转运物料,而其雨污分流多采用单一的围堰拦截雨污水,影响装置区叉车通行;其近地面重力流排放的生产废水多采用地坑加泵输送,对于排放点分散的情况需要设置较多独立输送系统,增加了设备投资及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雨污分流预作用系统,采用圈环地沟、支路地沟和分区围堰的结合,不影响装置区叉车通行、无需多套独立输送系统的支持;具有建造成本低、运行高效、运行成本低的优点。
[0004]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雨污分流预作用系统,应用于室外危废焚烧装置,包括:
[0006]圈环地沟,设置在所述焚烧装置的外围,用于所述焚烧装置所安装地坪的表面水流入;
[0007]支路地沟,与所述圈环地沟导通,用于所述焚烧装置的车辆通行区域的表面水流入;
[0008]收集管路,设置在所述支路地沟内,用于所述焚烧装置各产生废水设备的排水;
[0009]分区围堰,用于围挡所述焚烧装置的非车辆通行区域的表面水;
[0010]其中:所述雨污分流预作用系统还包括分区地沟;所述分区地沟连通所述分区围堰与所述圈环地沟。
[0011]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管路包括高温锅炉定排污水管路、高温锅炉检测排水管路、循环冷却塔定排废水管路、脱酸洗涤塔检修时排净废水管路和/或脱酸循环泵检修排净废水管路;用于高温锅炉定排污水、高温锅炉检测排水、循环冷却塔定排废水、脱酸洗涤塔检修时排净废水和/或脱酸循环泵检修排净废水的排放。
[0012]进一步的,所述支路地沟内设置有收集管路;所述支路地沟基于所述收集管路将所述车辆通行区域的设备排水导入所述圈环地沟所连接的集水池中。
[0013]进一步的,所述分区围堰包括:冷却水系统区围堰、脱酸塔区围堰和/或脱酸循环泵区围堰;
[0014]所述冷却水系统区围堰设置在所述焚烧装置的冷却水系统区的外围,用于围挡所述冷却水系统区所安装地坪的表面水;
[0015]所述脱酸塔区围堰设置在所述焚烧装置的脱酸塔区的外围,用于围挡所述脱酸塔区所安装地坪的表面水;
[0016]所述脱酸循环泵区围堰设置在所述焚烧装置脱酸循环泵区的外围,用于围挡所述
脱酸循环泵区所安装地坪的表面水。
[0017]进一步的,所述雨污分流预作用系统还包括雨污输送系统;所述雨污输送系统用于自所述圈环地沟的最低点处排出所述圈环地沟内的雨污水。
[0018]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管路直接连接所述雨污输送系统。
[0019]进一步的,所述圈环地沟呈矩形分布;所述雨污输送系统设置在所述圈环地沟最低的一角处。
[0020]进一步的,所述圈环地沟最低的一角处设置有相互隔断的第一集水池和第二集水池;所述收集管路连接所述第一集水池;
[0021]所述第二集水池设置有平行地沟和下凹的锥形地沟;所述锥形地沟设置在所述圈环地沟的主体与所述平行地沟之间;所述平行地沟的底部与所述圈环地沟的主体的底面平行;
[0022]所述锥形地沟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阻流板;所述第一阻流板用于使自所述圈环地沟的主体流至所述锥形地沟的介质斜向下流动;
[0023]所述锥形地沟与所述平行地沟之间设置有第二阻流板;所述第二阻流板用于使自所述锥形地沟流至所述平行地沟的介质斜向上流动;
[0024]所述平行地沟的底部设置有第三阻流板;所述第三阻流板用于使自所述第二阻流板而来的流体斜向上流动;
[0025]所述第二阻流板与所述第三阻流板在垂直于地面方向的投影部分重合。
[0026]进一步的,所述圈环地沟和所述支路地沟的上表面均覆盖有承重板。
[0027]进一步的,所述圈环地沟的坡度为3%。
[0028]进一步的,所述支路地沟的坡度为3%。
[002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能够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0030]1、本技术的雨污分流预作用系统,使室外焚烧装置的排渣口、卸灰口、活性炭更换等需要叉车转运区域可顺利通行;
[0031]2、减少了分散多点的近地面重力流排放的生产废水动力输送,降低了设备投资、运行成本、动设备损坏风险;
[0032]3、本系统的收集管路上不需设置阀门,减少了设备投资、检修维护及人工操作量;
[0033]4、本技术的雨污分流预作用系统整体上可防止地面可能存在的油污、悬浮物、消防事故流淌火灾进入全厂雨水管网。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35]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雨污分流预作用系统的平面布局图;
[0036]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圈环地沟的主体部分截面图;
[0037]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圈环地沟的最低角处的俯视图;
[0038]图4为图3的A

A截面图;
[0039]图5为图3的B

B截面图;
[0040]其中:1、圈环地沟;2、雨污输送系统;3、高温锅炉定排污水地沟;4、高温锅炉检测排水地沟;5、循环冷却塔定排废水管路;6、脱酸洗涤塔检修时排净废水管路;7、脱酸循环泵检修排净废水管路;8、支路地沟;9、收集管路;10、循环冷却水系统区围堰;11、脱酸塔区围堰;12、脱酸循环泵区围堰;13、承重板;14、第一集水池;15、第二集水池;151、平行地沟;152、锥形地沟;153、第一阻流板;154、第二阻流板;155、第三阻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42]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3]要说明的是,下文描述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实施例的各种方面。应显而易见,本文中所描述的方面可体现于广泛多种形式中,且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何特定结构及/或功能仅为说明性的。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污分流预作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室外危废焚烧装置,包括:圈环地沟,设置在所述焚烧装置的外围,用于所述焚烧装置所安装地坪的表面水流入;支路地沟,与所述圈环地沟导通,用于所述焚烧装置的车辆通行区域的表面水流入;收集管路,设置在所述支路地沟内,用于所述焚烧装置各产生废水设备的排水;分区围堰,用于围挡所述焚烧装置的非车辆通行区域的表面水;其中:所述雨污分流预作用系统还包括分区地沟;所述分区地沟连通所述分区围堰与所述圈环地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分流预作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管路包括高温锅炉定排污水管路、高温锅炉检测排水管路、循环冷却塔定排废水管路、脱酸洗涤塔检修时排净废水管路和/或脱酸循环泵检修排净废水管路;用于高温锅炉定排污水、高温锅炉检测排水、循环冷却塔定排废水、脱酸洗涤塔检修时排净废水和/或脱酸循环泵检修排净废水的排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分流预作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地沟内设置有收集管路;所述支路地沟基于所述收集管路将所述车辆通行区域的设备排水导入所述圈环地沟所连接的集水池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分流预作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围堰包括:冷却水系统区围堰、脱酸塔区围堰和/或脱酸循环泵区围堰;所述冷却水系统区围堰设置在所述焚烧装置的冷却水系统区的外围,用于围挡所述冷却水系统区所安装地坪的表面水;所述脱酸塔区围堰设置在所述焚烧装置的脱酸塔区的外围,用于围挡所述脱酸塔区所安装地坪的表面水;所述脱酸循环泵区围堰设置在所述焚烧装置脱酸循环泵区的外围,用于围挡所述脱酸循环泵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宋乐平李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丛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