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下运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0329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下运煤系统,包括控制装置、工作面运输胶带、巷道运输胶带、煤仓和用于监测所述工作面运输胶带上的运载状况的监测元件;所述煤仓的顶部具有进煤口,所述煤仓的底部具有出煤口,所述监测元件处于所述进煤口的外侧且处于所述工作面运输胶带的上方;所述进煤口上安装有升降门装置,所述升降门装置包括升降门板和用于驱动所述升降门板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矿下运煤系统,当监测元件监测到工作面运输胶带有煤矸石运输时,控制装置控制升降门板打开,当监测元件监测到工作面运输胶带没有煤矸石运输时,控制装置控制升降门板下降,以减少胶带运输巷中的新鲜风经煤仓漏入采煤工作面,避免风流紊乱。流紊乱。流紊乱。

A coal conveying system under the m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下运煤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采煤
,尤其涉及一种矿下运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采煤工作面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需要通过皮带及时运输至地面。采煤工作面产生的煤矸石通常通过工作面运输胶带传送到煤仓,再由巷道运输胶带传送至主井皮带,最后由主井皮带传送至地面。
[0003]在井下作业时,要求污浊风与新鲜风分开流通,新鲜风主要用于井下人员呼吸,污浊风需要安装指定的路径排出。
[0004]现有的井下运煤系统,由于采煤工作面与胶带运输巷通过煤仓连通。煤仓的进煤口又长期处于开启状态,导致胶带运输巷中的新鲜风经煤仓漏入采煤工作面。又因为胶带运输巷风属于新鲜风流,而采煤工作面产生的风流为污浊风流,胶带运输巷的新鲜风流与采煤工作面污浊风流连通后很容易导致该处风流紊乱,影响了矿下正常的风流路径,不利用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矿下运煤系统,当监测元件监测到工作面运输胶带有煤矸石运输时,控制装置控制升降门板打开,当监测元件监测到工作面运输胶带没有煤矸石运输时,控制装置控制升降门板下降,以减少胶带运输巷中的新鲜风经煤仓漏入采煤工作面,避免风流紊乱。
[0006]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矿下运煤系统,包括控制装置、工作面运输胶带、巷道运输胶带、煤仓和用于监测所述工作面运输胶带上的运载状况的监测元件;
[0007]所述工作面运输胶带处于所述巷道运输胶带的上方,所述煤仓处于所述工作面运输胶带和所述巷道运输胶带之间;<br/>[0008]所述煤仓的顶部具有进煤口,所述煤仓的底部具有出煤口,所述监测元件处于所述进煤口的外侧且处于所述工作面运输胶带的上方;
[0009]其中,所述进煤口上安装有升降门装置,所述升降门装置包括升降门板和用于驱动所述升降门板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
[0010]所述驱动机构、所述监测元件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0011]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进煤口的顶部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间隔地布置有两条垂直延伸的导轨;
[0012]所述升降门板面向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具有两条垂直延伸的滑槽;
[0013]所述导轨配合在所述滑槽中。
[0014]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轨为T形导轨,所述滑槽为T形滑槽。
[0015]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两条垂直延伸的齿条,两条所述T形凸轨处于两条所述齿条之间;
[0016]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传动轴和两个爬行齿轮;
[0017]所述传动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升降门板上,两个所述爬行齿轮处于升降门板的左右两侧,每个所述爬行齿轮都与所述传动轴连接;
[0018]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升降门板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0019]每个所述爬行齿轮与所述一条所述齿条啮合。
[0020]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轴上具有传动轴齿轮,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上具有输出端齿轮,所述输出端齿轮与所述传动轴齿轮啮合。
[0021]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输出端齿轮的半径小于所述传动轴齿轮的半径。
[0022]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轴和所述爬行齿轮处于所述升降门板的上半部。
[0023]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装置安装在所述升降门板上。
[0024]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监测元件为红外传感器。
[0025]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煤仓呈漏斗形。
[002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7]本技术提供的矿下运煤系统,当监测元件监测到工作面运输胶带有煤矸石运输时,控制装置控制升降门板打开,当监测元件监测到工作面运输胶带没有煤矸石运输时,控制装置控制升降门板下降,以减少胶带运输巷中的新鲜风经煤仓漏入采煤工作面,避免风流紊乱。
附图说明
[0028]参见附图,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0029]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矿下运煤系统,在升降门板下降时的示意图;
[0030]图2为图1的升降门板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矿下运煤系统,在升降门板升起时的示意图;
[0032]图4为图3的升降门板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33]图5为升降门板下降时的示意图;
[0034]图6为升降门板升起时的示意图;
[0035]图7为固定板上设置有导轨和齿条的示意图;
[0036]图8为固定板的俯视图;
[0037]图9为驱动机构、控制装置和升降门板的连接示意图;
[0038]图10为升降门板具有滑槽的示意图;
[0039]图11为爬行齿轮安装在升降门板上的俯视图;
[0040]图12为监测元件、控制装置和驱动机构的信号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
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42]如图1

4和图12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矿下运煤系统,包括控制装置9、工作面运输胶带3、巷道运输胶带4、煤仓5和用于监测工作面运输胶带3上的运载状况的监测元件6。
[0043]工作面运输胶带3处于巷道运输胶带4的上方,煤仓5处于工作面运输胶带3和巷道运输胶带4之间。
[0044]煤仓5的顶部具有进煤口51,煤仓5的底部具有出煤口52,监测元件6处于进煤口51的外侧且处于工作面运输胶带3的上方。
[0045]其中,进煤口51上安装有升降门装置7,升降门装置7包括升降门板71和用于驱动升降门板71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72。
[0046]驱动机构72、监测元件6分别与控制装置9连接。
[0047]本技术提供的矿下运煤系统,用于将采煤工作面1采掘的煤经胶带运输巷2输出。
[0048]采煤工作面1上具有工作面运输胶带3,胶带运输巷2中具有巷道运输胶带4。采煤工作面1处于胶带运输巷2的上方。煤仓5处于采煤工作面1与胶带运输巷2之间。煤仓5的顶部的进煤口51与采煤工作面1连通,煤仓5的底部的出煤口52与胶带运输巷2连通。采煤工作面1采掘的煤经工作面运输胶带3传送入进煤口51,然后从出煤口52落在巷道运输胶带4上,再经巷道运输胶带4传送至指定位置。
[0049]在进煤口51的前侧安装有监测元件6,其用于监测工作面运输胶带3上的运载状况。监测元件6与控制装置9连接,根据监测到的情况向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下运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工作面运输胶带、巷道运输胶带、煤仓和用于监测所述工作面运输胶带上的运载状况的监测元件;所述工作面运输胶带处于所述巷道运输胶带的上方,所述煤仓处于所述工作面运输胶带和所述巷道运输胶带之间;所述煤仓的顶部具有进煤口,所述煤仓的底部具有出煤口,所述监测元件处于所述进煤口的外侧且处于所述工作面运输胶带的上方;其中,所述进煤口上安装有升降门装置,所述升降门装置包括升降门板和用于驱动所述升降门板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所述监测元件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下运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煤口的顶部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间隔地布置有两条垂直延伸的导轨;所述升降门板面向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具有两条垂直延伸的滑槽;所述导轨配合在所述滑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下运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为T形导轨,所述滑槽为T形滑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下运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两条垂直延伸的齿条,两条所述T形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兆海孙昊孔军峰黄海鹏李立波李晓龙黄辉张森谢刚白立军刘辰雷学涛代永刚刘尚孙海鹏张舜王浩王伦刘大鹏李勇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