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七种植三层肥力土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0300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七种植三层肥力土壤结构,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上方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肥力层、第二肥力层和第三肥力层,所述第三肥力层的顶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贯穿第二肥力层;该三七种植三层肥力土壤结构通过设有的第一肥力层、第二肥力层和第三肥力层:即通过设置的多层肥力土壤,便于三七扎根在多层土壤内,从而可以为三七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肥力;该三七种植三层肥力土壤结构通过设有的施肥机构:即壳体内储存肥液,肥液经多个施肥管和排液孔均匀的流入至多层肥力土壤中,该设计便于将肥液均匀的施加至土壤中,改变了传统的施肥方式导致的施肥不均匀的状况,有利于三七的健康生长。三七的健康生长。三七的健康生长。

A three-layer fertility soil structure for planting Panax notoginse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七种植三层肥力土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三七种植
,具体为一种三七种植三层肥力土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三七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三七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功效;在三七的种植过程中,对土壤的肥力具有较高的要求,一方面,现有的三七在种植时,仅在基层土壤上覆膜较薄的肥力表土,其对三七的种植提供的养分有限;另一方面,现有的三七在种植时,需要经常对三七进行施肥,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在进行施肥时,难以将肥液均匀的施加在土壤中,导致部分土壤施肥量过低或者施肥量过高的状况,易导致三七出现营养过剩或者营养不良的状况,均对三七的生长带来了不良影响,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三七种植三层肥力土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七种植三层肥力土壤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三七种植三层肥力土壤结构,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上方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肥力层、第二肥力层和第三肥力层,所述第三肥力层的顶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贯穿第二肥力层,且所述凹槽的底端延伸至第一肥力层上;所述凹槽内设有施肥机构,所述施肥机构包括顶面呈开口式结构的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面两侧处均嵌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凸轴。
[000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两侧壁上均嵌设有多个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壳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连接管上开设有螺纹,所述连接管的一侧均设有施肥管,且所述施肥管与连接管相连通,所述施肥管的一端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与连接管螺纹连接,所述施肥管上位于两侧处均开设有多个排液孔。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上方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穿过凸轴并与凸轴插接配合。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内部靠近上方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滤网。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多个所述施肥管呈线性等间距分布,多个所述排液孔呈线性等间距分布。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顶端的水平高度大于基层顶端的水平高度。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1.该三七种植三层肥力土壤结构通过设有的第一肥力层、第二肥力层和第三肥力层:即通过设置的多层肥力土壤,便于三七扎根在多层土壤内,从而可以为三七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肥力;
[0013]2.该三七种植三层肥力土壤结构通过设有的施肥机构:即壳体内储存肥液,肥液经多个施肥管和排液孔均匀的流入至多层肥力土壤中,该设计便于将肥液均匀的施加至土壤中,改变了传统的施肥方式导致的施肥不均匀的状况,有利于三七的健康生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施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中施肥机构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0019]图6为本技术中施肥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
[0021]1、基层;
[0022]2、第一肥力层;
[0023]3、第二肥力层;
[0024]4、第三肥力层;
[0025]5、凹槽;
[0026]6、施肥机构;61、壳体;62、凸轴;63、盖板;64、连接管;65、滤网;66、施肥管;661、螺纹槽;662、排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1]请参阅图1

3,一种三七种植三层肥力土壤结构,包括基层1,基层1的上方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肥力层2、第二肥力层3和第三肥力层4,第三肥力层4的顶面开设有凹槽5,凹槽5贯穿第二肥力层3,且凹槽5的底端延伸至第一肥力层2上。
[0032]需要补充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肥力层2、第二肥力层3和第三肥力层4均位于微
酸性的土壤,且该土壤为绿肥、有机肥和常规土壤的混合物,绿肥是用绿色植物体制成的肥料,通过在土壤中混杂植物绿叶等,使得绿叶等在土壤中腐烂,能大量地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和各种微量元素;有机肥是指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能大量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和各种微量元素;该设计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能够满足三七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肥力,有利于三七的生长。
[0033]请参阅图4

6,凹槽5内设有施肥机构6。施肥机构6包括顶面呈开口式结构的壳体 61,壳体61的顶面两侧处均嵌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凸轴62,壳体61的两侧壁上均嵌设有多个连接管64,连接管64与壳体61的内部相连通,连接管64上开设有螺纹,连接管 64的一侧均设有施肥管66,且施肥管66与连接管64相连通,施肥管66的一端开设有螺纹槽661,螺纹槽661与连接管64螺纹连接,施肥管66上位于两侧处均开设有多个排液孔662。
[0034]在本实施例中,壳体61的上方设有盖板63,盖板63穿过凸轴62并与凸轴62插接配合,盖板63的设置能够避免外界的异物等进入至壳体61内,避免污染壳体61内的肥液。
[0035]在本实施例中,壳体61的内部靠近上方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滤网65,滤网65的设置能够对未溶化的肥料等进行过滤和拦截,避免未溶化的肥料进入至施肥管66内,避免堵塞排液孔662。
[0036]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施肥管66呈线性等间距分布,多个排液孔6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七种植三层肥力土壤结构,包括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的上方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肥力层(2)、第二肥力层(3)和第三肥力层(4),所述第三肥力层(4)的顶面开设有凹槽(5),所述凹槽(5)贯穿第二肥力层(3),且所述凹槽(5)的底端延伸至第一肥力层(2)上;所述凹槽(5)内设有施肥机构(6),所述施肥机构(6)包括顶面呈开口式结构的壳体(61),所述壳体(61)的顶面两侧处均嵌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凸轴(62);所述壳体(61)的两侧壁上均嵌设有多个连接管(64),所述连接管(64)与壳体(6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连接管(64)上开设有螺纹,所述连接管(64)的一侧均设有施肥管(66),且所述施肥管(66)与连接管(64)相连通,所述施肥管(66)的一端开设有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发金孙绍文龚会周发会张洪
申请(专利权)人:会泽林下种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