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骨头或椎骨的动态稳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006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骨头或椎骨的动态稳定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骨锚固元件(1;1′;1″);至少一个连接元件(5;50;51),其连接所述骨锚固元件,所述骨锚固元件具有要锚固在骨头或椎骨中的茎秆部(2)和要与所述连接元件(5;50;51)相连的头部部分(3;3′),其中,所述连接元件(5;50;51)至少部分地是弹性的并具有至少一个环部分,并且所述头部部分(3;3′)包括具有用于插入所述环部分的开口的凹部(4;40),并且固定元件(6)被设置用于将所述环部分固定在所述凹部中;所述连接元件优选地为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环形环的形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骨头或椎骨的动态稳定装置,包括通过弹性环连接的至少两个骨锚固元件。该弹性环允许两个骨锚固元件之间有限的运动,从而提供两个骨头或椎骨的动态稳定。
技术介绍
EP0669109B1公开了一种稳定装置,包括锚固在相邻椎骨中并通过带连接以传递相应椎骨之间的张力的至少两个单轴线骨螺钉。抗压缩的支撑体围绕骨螺钉之间的带以传递压缩力。带以预加应力的方式扣紧到骨螺钉上。如果要连接不止两个螺钉,则这种稳定装置在手术期间不易操作,并且调节该装置的可能性也受到限制。包括骨螺钉和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挠性杆的另一种动态稳定装置可以从EP1 3646 22A2中获知。可以在相邻椎骨间获得的系统的弹性性能由杆的材料的形状和特性决定。如果要使多个椎骨相互连接,则在操作部位难以使弹性性能根据实际需要适合于整个连接长度。此外,骨螺钉的接纳部和轴单轴线地连接。这限制了相对于杆调节轴的位置的可能性。US 2002/0133155A1公开了一种脊骨稳定系统,其带有能限制脊骨运动的交叉连接的稳定装置。该交叉连接元件可以采用不同形式,其中包括弹性带形式。US 6,616,669B2公开了一种用于拴住脊骨的装置,其是形成在一组块体中带人造绞合螺纹的穿透通道的组合,所述块体在脊骨凸侧上连接至椎骨主体。该装置用于通过选择性抑制脊骨凸侧的一部分的生长来治疗畸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骨头特别是椎骨的动态稳定装置,其允许根据实际临床需要很容易地进行调节,并且在手术过程中安装简单、安全。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动态稳定装置实现。进一步的实施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该动态稳定装置的优点在于,通过提供包括多个具有不同长度和/或弹性的环形环,可以使系统通过简单地选择尺寸和刚性适当的弹性环而适应于手术期间操作部位处的实际需要。如果要使多个弹性环相互连接,则可以根据稳定相邻运动部分的需要使用不同的弹性环。如果骨锚固元件为多轴线螺钉,则允许相对于茎秆更好地调节螺钉的取向。结合将装置的动态性能调节至实际临床需要的可能性,可以使作用在骨锚固元件的茎秆上的力最小。从而,该动态稳定装置具有改进的寿命和更加平衡的性能。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通过参考下面结合附图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变得更加清楚和更易理解。图1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动态稳定装置的透视图;图2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动态稳定装置的骨锚固元件的剖视图,其中插入有弹性环;图3示出根据图2的骨锚固元件的分解透视图;图4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动态稳定装置;图5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动态稳定装置的骨锚固元件的剖视图,其中插入有弹性环;图6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动态稳定装置的骨锚固元件的分解视图,其中不带弹性环;图7示出弹性环的变型;图8以透视图的形式示出弹性环的第二实施例; 图9以透视图的形式示出弹性环的第二实施例的变型;图10示出图9的弹性环沿线A-A在垂直于环的纵向轴线L的方向上延伸的平面内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所示的动态稳定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包括至少两个骨锚固元件1、1′。每个骨锚固元件1、1′具有带有骨螺纹用于锚固在骨头中的茎秆部2和连接至茎秆部2的接纳部3。接纳部3具有凹部4,环形弹性环5插入在该凹部中以连接两个骨锚固元件1、1′。固定元件6被设置用于将环形弹性环5固定在骨锚固元件1、1′的接纳部3中。如图1-3所示,骨锚固元件1在茎秆部2一端具有头部7,其在本实施例中被定形成球缺。在茎秆2的相反侧,球形头部7具有用于与拧入工具接合的凹部8。接纳部3包括第一端9和与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10以及横贯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平面的纵向轴线11。与纵向轴线11共轴线地设有孔12,其从第一端9延伸至离第二端10预定距离。开口13设在第二端10处,其直径小于孔12的直径。球形部分14邻近开口13设置,从而形成用于球形头部7的座部。部分14不必为球形部分,也可以具有其它形状,例如锥形渐缩形状。接纳部3中的凹部4为U形,起始于第一端9并沿第二端10的方向延伸至离第二端预定距离。借助于U形凹部4,形成了两个朝向第一端9延伸的自由支腿15、16。邻近第一端9,接纳部3在支腿15、16上包括内螺纹17。骨锚固元件还包括第一压力元件18,其具有圆柱形构造,且其外直径稍小于孔12的内直径以允许将第一压力元件18引入到接纳部3的孔12中并使之沿轴向方向运动。在其面向第二端的下侧,第一压力元件18包括球形凹部19,其半径对应于骨螺钉的球形头部7的半径。在另一侧,第一压力元件18具有圆柱形凹部20,其横向于纵向轴线11延伸。该凹部20的横向直径被选择成使得具有圆形横截面的环5可以插入到凹部20中。该圆柱形凹部20的深度被选择成使得在组装状态当环沿U形凹部4的底部的方向被插入并挤压时,第一压力元件18将压力施加到头部7上。优选地,圆柱形凹部20的深度为环5的直径的大约一半。第一压力元件18还包括共轴线孔21,用于引导拧入工具通过。骨锚固元件还包括第二压力元件22,其具有圆柱形构造,并且其外直径对应于第一压力元件的外直径,从而可以在孔12中滑动。第二压力元件22在其面向第一压力元件18的一侧上具有圆柱形凹部23。圆柱形凹部23的直径使得环5可以装配到其中并且其深度为环5的直径的一半或少于一半。此外,第二压力元件22也包括共轴线孔24。在组装状态中,如图2所示,第一压力元件18和第二压力元件22包住环5。特别是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第一压力元件18和第二压力元件22以这样一种方式插入到接纳部3中,即圆柱形凹部20和23的取向与U形凹部5的取向一致。第一压力元件的上边缘20a抵靠第二压力元件的下边缘23a。从而,环5被夹紧在第一压力元件18和第二压力元件2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元件6被形成为可以拧入到支腿15、16之间的内螺钉。在其面向接纳部3的一侧,内螺钉6具有突起25,该突起装配到第二压力元件22的轴向孔24中。在图2所示的组装状态中,突起25与环5接触。内螺纹17和内螺钉16的配合螺纹可以具有任何已知的螺纹形状。但是,平螺纹或阴角螺纹提供了这样的优点防止支腿15、16外张。接纳部3和压力元件18可以通过分别设在接纳部3和第一压力元件18上的相对两侧上的压接孔32、33松散地预组装。骨锚固元件由不会引起排斥的材料如不锈钢或钛或适合于骨螺钉的任何其它材料制成。从图1和7可以看出,环5为环形并具有大体矩形外形,其具有两相对的长边35、35′和两相对的短边36、36′。短边的长度稍大于接纳部3的直径,使得短边可以被插入到接纳部3的U形凹部4中。长边的长度对应于操作部位上两个锚固元件的接纳部之间的距离。环5优选地由弹性材料制成,如不会引起排斥的塑料材料,例如基于聚亚安酯、有机硅聚合物或PEEK的聚合物。一种特别合适的材料是聚碳酸脂聚氨酯。它是完全或部分挠性的。特别地,长边35、35′是挠性的。为了避免磨损,环5可以在短边或长边上具有加强或防护结构37。环5优选地具有圆形横截面。可以提供尺寸变化如长度变化和/或直径变化的多个环。它们也可以在其弹性性能上变化。使用中,至少两个骨锚固装置被锚固在要动态稳定的两个骨头碎片或两个椎骨中。骨锚固装置由预组装的骨螺钉、接纳部和第一压力元件构成。然后,将环插入到骨锚固元件的接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骨头或椎骨的动态稳定装置,包括:    至少两个骨锚固元件(1;1′;1″),    至少一个连接元件(5;50;51),其连接所述骨锚固元件,    所述骨锚固元件具有要锚固在骨头或椎骨中的茎秆部(2)和要与所述连接元件(5;50;51)相连的头部部分(3;3′),其中,所述连接元件(5;50;51)至少部分地是弹性的并具有至少一个环部分,并且所述头部部分(3;3′)包括具有用于插入所述环部分的开口的凹部(4;40),并且固定元件(6)被设置用于将所述环部分固定在所述凹部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L比德曼W马蒂斯H拉普
申请(专利权)人:比德曼莫泰赫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