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盾构隧道注浆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假塑性流体自动化注浆装置,包括A液池、B液池和混合器;所述混合器为圆柱形双层结构,混合器外层为B液仓,B液仓外壁设有B液注入口,B液池通过B液管路与B液仓连通,混合器里层为混合仓,混合仓底部设有A液注入口,A液池通过A液管路与混合仓连通;所述混合器中的B液仓与混合仓相连接的壁面上沿环向、纵向均匀设置有喷嘴;所述混合仓侧壁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A液管路、B液管路、出料口处均设置有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较于传统双浆液注浆装置,将混合喷嘴改造成混合器,达到更好的混合效果;在混合时,B液沿各个方向注入A液,保证B液在注入A液时均匀分布,避免集中产生结块现象。避免集中产生结块现象。避免集中产生结块现象。
An automatic grouting device for pseudoplastic flu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假塑性流体自动化注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盾构隧道注浆
,具体涉及一种假塑性流体自动化注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的发展,近年各大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城市地铁隧道大多采用盾构法进行施工。由于盾构刀盘半径大于盾壳半径,当盾构机经过开挖地层时中盾与地层之间存在环向间隙,这也是盾构开挖造成地表沉降的一大原因。常采用向环向间隙注入填充材料的方法进行处理,常用环向间隙注浆材料为双浆液混合材料,多为假塑性非牛顿流体,其流动性受搅拌时间、搅拌速率、AB液比影响显著,采用传统混合喷嘴进行双浆液注浆其施工质量大幅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假塑性流体自动化注浆装置,以解决盾构法施工环向间隙双浆液注浆工艺的问题;能够为大多数假塑性的双浆液注浆材料提供更好的混合效果及注浆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假塑性流体自动化注浆装置,包括A液池、B液池和混合器;所述混合器为圆柱形双层结构,混合器外层为B液仓,B液仓外壁设有B液注入口,B液池通过B液管路与B液仓连通,混合器里层为混合仓,混合仓底部设有A液注入口,A液池通过A液管路与混合仓连通;所述混合器中的B液仓与混合仓相连接的壁面上沿环向、纵向均匀设置有喷嘴;所述混合仓侧壁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A液管路、B液管路、出料口处均设置有阀门。
[0006]进一步地,所述混合器内通过第二电机连接有第二搅拌装置。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包含至少两根与第二电机转动轴平行设置的搅拌棒。
[0008]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棒连接有第三电机。
[0009]进一步地,所述混合仓侧壁中上部设有加压口;所述加压口外部设置有混合注浆泵。
[0010]进一步地,所述喷嘴为单向喷嘴。
[0011]优选的,所述喷嘴的喷嘴口处设置有控制球,控制球的后端连接设置在容纳腔内的弹簧。
[0012]进一步地,所述A液池或/和所述B液池内设置有第一搅拌装置,所述第一搅拌装置与第一电机相连。
[0013]进一步地,所述A液管路上设置有A液管路泵、A流量阀,所述B液管路上设有B液管路泵、B流量阀,B液管路两端均设有阀门。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PLC控制终端,所述PLC控制终端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
机、A液管路泵、A流量阀、B液管路泵、B流量阀、混合注浆泵、阀门电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
[0016]1)本技术的假塑性流体自动化注浆装置相较于传统双浆液注浆装置,将混合喷嘴改造成混合器,达到更好的混合效果;混合器中的B液仓与混合仓相连接的壁面上沿环向、纵向均匀设置有喷嘴,搅拌时沿各个方向喷入B液,保证B液在注入A液时均匀分布,避免集中产生结块现象;
[0017]2)本技术的假塑性流体自动化注浆装置中混合器采用双螺旋行星搅拌机,可避免假塑性流体搅拌时的“爬杆效应”;
[0018]3)本技术的假塑性流体自动化注浆装置可依据不同地层需求,调整双浆液混合的搅拌时间、搅拌速率、AB液配比;
[0019]4)本技术的假塑性流体自动化注浆装置可实现注浆过程自动化,节约人力成本、提高施工效率、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混合器的剖面示意图;
[0023]图3是喷嘴的放大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1、B液注入口;2、搅拌棒;3、B液仓;3
‑
1、喷嘴;3
‑
2、控制球;3
‑
3、弹簧;4、A液注入口;5、出料口;6、混合仓;7、加压口;8、B液池;9、A液池;10、混合器;11、A流量阀;12、B流量阀;20
‑
PLC控制终端;
[0025]P1、B液管路泵;P2、A液管路泵;P3、混合注浆泵;M1、第一电机;M3、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7]如图1、图2所示,一种假塑性流体自动化注浆装置,包括A液池9、B液池8和混合器10;所述混合器10为圆柱形双层结构,混合器外层为B液仓3,B液仓3外壁设有B液注入口1,B液池8通过B液管路与B液仓3连通,混合器里层为混合仓6,混合仓6底部设有A液注入口,A液池9通过A液管路与混合仓6连通;所述混合器10中的B液仓3与混合仓6相连接的壁面上沿环向、纵向均匀设置有B液喷嘴3
‑
1;所述混合仓6侧壁底部设置有出料口5,所述A液管路、B液
管路、出料口5处均设置有阀门;所述混合仓6侧壁中上部设有加压口7,所述加压口7外部设置有混合注浆泵P3。
[0028]所述A液池9或/和B液池8内设置有第一搅拌装置,所述第一搅拌装置与第一电机M1相连;所述A液管路上设置有A液管路泵P2、A流量阀11,A液管路两端均设有阀门,所述B液管路上设有B液管路泵P1、流B量阀12,B液管路两端均设有阀门。
[0029]所述混合器10内通过第二电机M3连接有第二搅拌装置2,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搅拌装置2包含至少两根与第二电机转动轴平行设置的搅拌棒,搅拌棒可沿第二电机转动轴公转;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棒连接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驱动搅拌棒沿自身中心轴自转;形成双螺旋行星搅拌机,可避免假塑性流体搅拌时的“爬杆效应”。
[0030]所述喷嘴3
‑
1为单向喷嘴,具体的,如图3所示,喷嘴的喷嘴口处设置有控制球3
‑
2,控制球3
‑
2的后端连接设置在容纳腔内的弹簧3
‑
3,在外部压力作用下,挤压控制球3
‑
2,进而使弹簧3
‑
3压缩,喷嘴口打开,B液流入;失去外部压力后,控制球3
‑
2在弹簧3
‑
3的回弹力作用下回位,封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假塑性流体自动化注浆装置,包括A液池(9)、B液池(8)和混合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10)为圆柱形双层结构,混合器外层为B液仓(3),B液仓(3)外壁设有B液注入口(1),B液池(8)通过B液管路与B液仓(3)连通,混合器里层为混合仓(6),混合仓(6)底部设有A液注入口(4),A液池(9)通过A液管路与混合仓(6)连通;所述混合器(10)中的B液仓(3)与混合仓(6)相连接的壁面上沿环向、纵向均匀设置有喷嘴(3
‑
1);所述混合仓(6)侧壁底部设置有出料口(5),所述A液管路、B液管路、出料口(5)处均设置有阀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塑性流体自动化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10)内通过第二电机(M3)连接有第二搅拌装置(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假塑性流体自动化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装置(2)包含至少两根与第二电机(M3)转动轴平行设置的搅拌棒,第二电机驱动搅拌棒沿第二电机转动轴公转。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假塑性流体自动化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棒连接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驱动搅拌棒自转。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塑性流体自动化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仓(6)侧壁中上部设有加压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强,胡哲钏,夏炜洋,冯梅,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