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水带干燥箱及干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29086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防水带干燥箱及干燥系统,属于水带干燥技术领域,包括箱体,箱体一侧设置进风口,箱体与排风管连通,排风管设置出风口;所述箱体内邻近进风口处设置可转动的第一水带安装架,箱体内还设置第二水带安装架,第一、第二水带安装架之间设置活动支架,活动支架包括交叉连接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均通过连杆与移动杆连接,移动杆可上下往复移动,以使活动支架呈张开状态撑开水带。该干燥箱内设置水带安装架、活动支架等,对水带进行缠绕,在对水带干燥过程中,可以更为均匀充分的干燥水带。以更为均匀充分的干燥水带。以更为均匀充分的干燥水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防水带干燥箱及干燥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带干燥
,具体涉及一种消防水带干燥箱及干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0003]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所以消防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消防水带在消防事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救火、灭火的重要设备工具。但在消防水带使用后,表面会存在大量的水分和污渍,若不能及时对消防水带进行清洗和干燥处理,潮湿环境会导致水带的发霉腐烂,削减水带的承压能力,进而缩短水带的使用寿命。
[0004]消防水带的清洗与干燥在消防工作中占据着较高的比重,消防水带清洗干净之后只有在晾干后才能收卷存放。消防队出警任务繁重,冬春季节火灾相对多发,但冬春季节温度较低,消防水带不便清洗干燥,专利技术人发现,目前市面上存在的消防水带干燥设备,功能单一,耗费大量高品质能源,且水带在干燥室中撑开的长度有限,水带表面与空气接触面积小,不能与空气进行充分换热,无法对水带起到均匀的干燥效果,导致水带无法得到充分干燥;并且干燥时间长,能耗大,运行成本高;现有的干燥设备大多也只能每次对一条水带进行干燥,效率低下加重了消防战士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防水带干燥箱及干燥系统,该干燥箱内设置水带安装架、活动支架等,对水带进行缠绕,在对水带干燥过程中,可以更为均匀充分的干燥水带。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消防水带干燥箱,包括箱体,箱体一侧设置进风口,箱体与排风管连通,排风管设置出风口;所述箱体内邻近进风口处设置可转动的第一水带安装架,箱体内还设置第二水带安装架,第一、第二水带安装架之间设置活动支架,活动支架包括交叉连接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均通过连杆与移动杆连接,移动杆可上下往复移动,以使活动支架呈张开状态撑开水带。
[000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杆两端均固定设置第一支撑辊,第二支杆两端均固定设置第二支撑辊。
[000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连接位置均偏于二者中心;第一支撑辊、第二支撑辊沿轴向均设置多个凸起。
[00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均与中间杆铰接,中间杆两端与箱体侧壁连接,两支杆可绕与中间杆连接处转动;所述中间杆固定设置撑开辊,撑开辊沿轴向设置多个凸起。
[00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水带安装架包括可转动的旋转辊,旋转辊端部
与第一动力装置连接;所述旋转辊固设多个隔离杆,隔离杆沿旋转辊径向设置,相邻隔离杆错位设置以将不同水带隔开。
[00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水带安装架包括旋转撑架,旋转撑架和固定架连接,第二水带安装架下方设置转动支架,转动支架中心与第二动力装置连接。
[00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水带安装架还固定设置多个延长杆,延长杆均与固定支架连接,固定支架和旋转撑架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支架包括中部转轴,中部转轴通过杆体与多边形旋转框连接,多边形旋转框的边角处设置推动杆,延长杆端部可与推动杆接触,进而由转动支架经由延长杆带动旋转撑架转动。
[001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箱体侧壁之间还固定设置多个张紧辊,部分张紧辊设置于第一水带安装架和活动支架之间,部分张紧辊设置在第二水带安装架和活动支架之间。
[001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排风管设置于箱体上方,排风管水平设置,排风管还通过旁通管与箱体连通,旁通管连接于排风管的邻近出风口侧,旁通管和排风管的连通处设置风阀;所述箱体顶部设置排气口,排风管顶部对应与旁通管连接的位置设置补气口。
[0016]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消防水带干燥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干燥箱。
[0017]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本专利技术的干燥箱,在箱体内设置水带安装架、活动支架,可将水带缠绕于其上并带动移动,从而在干燥箱内对水带的干燥过程中,可以使水带与热空气进行充分接触换热除湿,使水带得到充分干燥。
[0019]本专利技术的干燥箱,当水带缠绕完毕进行干燥时,使活动支架张开,可将水带撑开、拉直,增加水带在干燥室内的展开长度,增加水带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0020]本专利技术的干燥箱,活动支架设置凸起,水带安装架设置隔离杆,可在其上缠绕多条水带,同时可以干燥多条水带,大大减少消防队员的工作量,充分为消防战士减负。
[0021]本专利技术的干燥箱,干燥箱体四面皆可以自由开启,采用胶条密封,便于放置消防水带和监测盘卷情况,使水带安装、取下方便灵活。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消防水带干燥箱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消防水带干燥箱的轴测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旁通管格栅的设置示意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消防水带干燥系统的示意图;
[0027]图中:为显示各部位位置而夸大了互相间间距或尺寸,示意图仅作示意使用;
[0028]其中,1箱体,2底架,3进风口,4排风管,5出风口,6旁通管,7格栅,8排气口,9补气口,10第一水带安装架,11旋转辊,12第一动力装置,13隔离杆,14活动支架,15第一支杆,16第二支杆,17中间杆,18连杆,19移动杆,20第一支撑辊,21第二支撑辊,22撑开辊,23第二水带安装架,24固定架,25转动支架,26第二动力装置,27延长杆,28固定支架,29多边形旋转框,30推动杆,31张紧辊,32第三动力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30]实施例1:
[003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提出一种消防水带干燥箱,其包括箱体1,箱体1底部可设置底架2,底架对箱体进行支撑,且可将相应的动力装置等安装于底架。
[0032]在本实施例中,底架设置为四个支撑立柱,支撑立柱分别对应支撑于箱体底部四个边角处,支撑立柱之间连接横杆。
[0033]箱体1由3mm厚304不锈钢焊接而成,其内设置水带安装架、活动支架等,可以满足8盘消防水带同时进行干燥。
[0034]具体的,箱体1左侧下部设置进风口3,箱体1上方设置排风管4,排风管水平设置,且排风管一端与箱体相连通,排风管另一端设置出风口5;热蒸汽由进风口内进入箱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防水带干燥箱,其特征是,包括箱体,箱体一侧设置进风口,箱体与排风管连通,排风管设置出风口;所述箱体内邻近进风口处设置可转动的第一水带安装架,箱体内还设置第二水带安装架,第一、第二水带安装架之间设置活动支架,活动支架包括交叉连接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均通过连杆与移动杆连接,移动杆可上下往复移动,以使活动支架呈张开状态撑开水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箱,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支杆两端均固定设置第一支撑辊,第二支杆两端均固定设置第二支撑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箱,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连接位置均偏于二者中心;第一支撑辊、第二支撑辊沿轴向均设置多个凸起。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箱,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均与中间杆铰接,中间杆两端与箱体侧壁连接,两支杆可绕与中间杆连接处转动;所述中间杆固定设置撑开辊,撑开辊沿轴向设置多个凸起。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箱,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水带安装架包括可转动的旋转辊,旋转辊端部与第一动力装置连接;所述旋转辊固设多个隔离杆,隔离杆沿旋转辊径向设置,相邻隔离杆错位设置以将不同水带隔开。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龙胡张鹏刘翠浴于昊李永振雷欣雨时豪李亚文刘懿萱张成龙吴琦钟会阳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