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综放开采煤矸分离及采空区充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8876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0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煤炭开采技术领域,具体为煤矿井下综放开采煤矸分离及采空区充填装置,包括:转载机主体,所述转载机主体包括主输送带,所述主输送带的外侧连接有第一保护仓,所述主输送带的一面连接有入料输送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微波发生器、红外热成像仪、数据处理控制器和回填机构,以微波照射的方法主动扩大煤、矸石之间的温度差别为前提,进行显著的煤、矸温度差别识别;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煤、矸识别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可靠的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识别方法不局限于井下综放工作面的使用,也可扩展到其他领域,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对煤矸识别后,可以将不合格的煤矸混合物充填在工作面后方的采空区。空区。空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煤矿井下综放开采煤矸分离及采空区充填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炭开采
,具体为煤矿井下综放开采煤矸分离及采空区充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煤矿是人类在富含煤炭的矿区开采煤炭资源的区域,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当煤层离地表远时,一般选择向地下开掘巷道采掘煤炭,此为井工煤矿。当煤层距地表的距离很近时,一般选择直接剥离地表土层挖掘煤炭,此为露天煤矿。我国绝大部分煤矿属于井工煤矿。煤矿范围包括地上地下以及相关设施的很大区域。煤矿是人类在开掘富含有煤炭的地质层时所挖掘的合理空间,通常包括巷道、井洞和采掘面等等。煤是最主要的固体燃料,是可燃性有机岩的一种。它是由一定地质年代生长的繁茂植物,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中,逐渐堆积成厚层,并埋没在水底或泥沙中,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天然煤化作用而形成的。
[0003]在煤矿井下综放工作面放煤实际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混入大量矸石,其是目前矿井排放量和累计堆积量最大的矿业固体废弃物,而煤矸石的利用率仅达20%左右,大多数煤矸石只能继续堆积,占压大量的土地资源,而新的煤矸石还继续同农林牧副渔等争夺土地资源,大量的煤矸石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主要包括土地占用、地表下沉、水土流失、地质沙漠化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因此,解决煤和矸石分离以及矿区煤矸石堆积问题已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煤矿井下综放开采煤矸分离及采空区充填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在煤矿井下综放工作面放煤实际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混入大量矸石,其是目前矿井排放量和累计堆积量最大的矿业固体废弃物,大量的煤矸石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主要包括土地占用、地表下沉、水土流失、地质沙漠化和生态破坏,为了避免其对环境造成破坏,实现矸石和煤块分离以及减少矸石堆积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煤矿井下综放开采煤矸分离及采空区充填装置,包括:转载机主体,所述转载机主体包括主输送带,所述主输送带的外侧连接有第一保护仓,所述主输送带的一面连接有入料输送带,且入料输送带的输送方向朝向主输送带,所述入料输送带的外侧连接有第二保护仓,且第二保护仓和第一保护仓内部相通,所述入料输送带一侧的主输送带上连接有回料输送带,且回料输送带的输送方向远离主输送带,所述回料输送带的外侧连接有第三保护仓,且第三保护仓和第一保护仓的内部相通;微波发生器,所述微波发生器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微波发生器皆嵌入安装在第一保护仓的中部,所述微波发生器一侧的主输送带上连接有红外热成像仪,所述红外热成像仪的上端连接有数据处理控制器;回填机构,所述回填机构包括液压推杆,所述液压推杆连接在第三保护仓上,所述
第三保护仓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中插入有限位板,且限位板一面的顶端和液压推杆的推出杆相连接,所述限位板的底端连接有U形架,所述U形架的一面连接有回填板,所述回填板的一面连接有遮挡板;破分机构,所述破分机构设置在第二保护仓上。
[0006]优选的,所述限位板一面的底端连接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一面连接有联动座,所述联动座的底端连接有挤料套,所述挤料套上开设有走料口,所述走料口外侧的挤料套第一面连接有导向条,且导向条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挤料套的第二面通过转轴活动套接有挤料板。
[0007]优选的,所述回填板的形状为弧形,且回填板的内表面光滑。
[0008]优选的,所述破分机构包括凸位板,所述凸位板连接在入料输送带上端的第二保护仓上,所述凸位板的顶端均匀连接有破分杆,所述破分杆顶端的第二保护仓上活动套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侧延伸至第二保护仓外侧,且其上套接有皮带套,所述第二保护仓内部的转动轴上套接有破分轮;吸尘机构,所述吸尘机构设置在第一保护仓上。
[0009]优选的,所述凸位板一面的第二保护仓上连接有引导板,两个所述引导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对称式安装。
[0010]优选的,所述吸尘机构包括集尘套,所述集尘套嵌入安装在第一保护仓出料口的顶端,所述集尘套的顶端嵌入安装有第一风管,所述第一风管的输出端连接有风机。
[0011]优选的,所述风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风管,且第二风管的输入端延伸至第一保护仓内部,所述第二风管的输出端处为倾斜状,且出风方向朝向入料输送带。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风管的输出端外侧连接有防叠套,所述防叠套上开设有防叠口,所述防叠套上通过转轴活动套接有防叠板,所述防叠板的一侧连接有弹簧,且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弹簧的另一侧皆连接在防叠套上。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有微波发生器、红外热成像仪、数据处理控制器和回填机构,采用微波照射-红外探测的方式识别煤矸,将煤矸识别位置选择在转载机中部,使其可以带来受外界干扰小、粉尘影响小、识别时间相对充足以及受设备安装空间限制小的优势,同时现有被动式的煤、矸识别方法,本专利技术以微波照射的方法主动扩大煤、矸石之间的温度差别为前提,进行显著的煤、矸温度差别识别;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煤、矸识别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可靠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识别方法不局限于井下综放工作面的使用,也可扩展到其他领域,另外本专利技术对煤矸识别后,可以将不合格的煤矸混合物充填在工作面后方的采空区,大大减少了矿井充填的工序,有效减少采煤过程中矸石开采量以及煤矸流中矸石的井下分离,进而最大程度上减少煤矿的矸石出井量,减少矿井地面矸石堆积,以及降低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节约煤矿充填成本。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俯视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回填机构结构俯视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挤料板结构俯视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破分机构结构俯视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吸尘机构结构俯视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防叠板结构爆炸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红外热成像图谱面积分割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微波照射-红外探测识别煤矸流程示意图。
[0015]图中:1、转载机主体;110、主输送带;111、第一保护仓;112、入料输送带;113、第二保护仓;114、回料输送带;115、第三保护仓;116、微波发生器;117、红外热成像仪;118、数据处理控制器;2、回填机构;210、液压推杆;211、限位槽;212、限位板;213、U形架;214、回填板;215、遮挡板;216、联动杆;217、联动座;218、导向条;219、走料口;220、挤料套;221、挤料板;3、破分机构;310、凸位板;311、破分杆;312、转动轴;313、皮带套;314、破分轮;315、引导板;4、吸尘机构;410、集尘套;411、第一风管;412、风机;413、第二风管;414、防叠套;415、防叠口;416、防叠板;417、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煤矿井下综放开采煤矸分离及采空区充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载机主体(1),所述转载机主体(1)包括主输送带(110),所述主输送带(110)的外侧连接有第一保护仓(111),所述主输送带(110)的一面连接有入料输送带(112),所述入料输送带(112)的外侧连接有第二保护仓(113),所述入料输送带(112)一侧的主输送带(110)上连接有回料输送带(114),所述回料输送带(114)的外侧连接有第三保护仓(115);微波发生器(116),所述微波发生器(116)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微波发生器(116)皆嵌入安装在第一保护仓(111)的中部,所述微波发生器(116)一侧的主输送带(110)上连接有红外热成像仪(117),所述红外热成像仪(117)的上端连接有数据处理控制器(118);回填机构(2),所述回填机构(2)包括液压推杆(210),所述液压推杆(210)连接在第三保护仓(115)上,所述第三保护仓(115)上开设有限位槽(211),所述限位槽(211)中插入有限位板(212),且限位板(212)一面的顶端和液压推杆(210)的推出杆相连接,所述限位板(212)的底端连接有U形架(213),所述U形架(213)的一面连接有回填板(214),所述回填板(214)的一面连接有遮挡板(215);破分机构(3),所述破分机构(3)设置在第二保护仓(11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综放开采煤矸分离及采空区充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212)一面的底端连接有联动杆(216),所述联动杆(216)的一面连接有联动座(217),所述联动座(217)的底端连接有挤料套(220),所述挤料套(220)上开设有走料口(219),所述走料口(219)外侧的挤料套(220)第一面连接有导向条(218),且导向条(218)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挤料套(220)的第二面通过转轴活动套接有挤料板(2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综放开采煤矸分离及采空区充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填板(214)的形状为弧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闯郭军杰童荣常利营田坤云胡瑞涛鲁智豪魏海航刘超月魏鹏宇鲁磊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