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8643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0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端子配件进行调芯的线束。该线束具备电线(We)和组装于电线(We)的末端的连接器(1),连接器(1)具备:端子配件(10),其直接或者间接地与电线(We)的末端电连接;绝缘性的壳体(20),其具有插入嵌合于配对侧嵌合部的嵌合部(20a),并且在将电线(We)以及端子配件(10)容纳于内侧的容纳室(20c)的同时使电线(We)从容纳室(20c)的引出口(20d)向外侧引出;以及端子保持部件(50),其容纳于容纳室(20c)中的嵌合部(20a)的内侧的端子容纳部(20c1),并且在端子容纳部(20c1)中保持端子配件(10),端子保持部件(50)保持为能够相对于壳体(20)在与嵌合部(20a)和配对侧嵌合部之间的插拔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上进行相对移动。插拔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上进行相对移动。插拔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上进行相对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束。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在线束中,已知这样一种线束,其被构成为在电线的末端组装有连接器的带连接器的电线。在该连接器中,端子配件在壳体中与电线的末端电连接,并且该电线被引出至壳体之外。在线束中,使该连接器与端子台或配对侧连接器嵌合连接,随之,使端子配件与端子台等的配对侧端子配件嵌合连接,或将端子配件螺纹固定于配对侧端子配件。关于这种线束,例如,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至3中公开。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

107152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

192359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8

415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9]另外,线束是将电线、端子配件、壳体等各种部件相互组装而成的。并且,壳体等由尺寸公差比金属制的端子配件等大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因此,在线束中,若对各个部件的尺寸公差、部件间的组装偏差等的各种公差进行堆积,则该堆积公差(所谓累积公差)有可能会变得较大。因此,线束需要构成为,在考虑了该堆积公差的基础上,在使连接器嵌合连接于端子台等时成为端子配件与配对侧端子配件能够物理性地连接的位置关系。
[0010]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端子配件的调芯的线束。
[0011]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备:电线;以及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组装于所述电线的末端,所述连接器具备:端子配件,所述端子配件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电线的所述末端电连接;绝缘性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插入嵌合于配对侧嵌合部的嵌合部,并且在将所述电线和所述端子配件容纳于内侧的容纳室的同时使所述电线从所述容纳室的引出口向外侧引出;以及,端子保持部件,所述端子保持部件容纳于所述容纳室中的所述嵌合部的内侧的端子容纳部,且在所述端子容纳部中保持所述端子配件,所述端子保持部件保持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在与所述嵌合部和所述配对侧嵌合部之间的插拔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上进行相对移动。
[0013]专利技术效果
[0014]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线束能够使端子保持部件相对于壳体的嵌合部在与插拔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相对移动,因此在使嵌合部与配对侧嵌合部插入嵌合时,能够使端子连接部移动到能够与配对侧端子连接部进行物理连接的位置。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立体图。
[0016]图2是从屏蔽罩侧观察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立体图。
[0017]图3是图1的X

X线剖视图。
[0018]图4是将实施方式的线束部分散开的分解立体图。
[0019]图5是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0020]图6是从其他角度观察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0021]图7是将一个端子保持部件与壳体主体一起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0022]图8是组装有一个端子保持部件的壳体主体的俯视图。
[0023]符号说明
[0024]1 连接器
[0025]10 端子配件
[0026]20 壳体
[0027]20a 嵌合部
[0028]20e 第一卡止部
[0029]20f 第二卡止部
[0030]20c 容纳室
[0031]20c
1 端子容纳部
[0032]20c
2 电线容纳部
[0033]20d 引出口
[0034]50 端子保持部件
[0035]We 电线
[0036]WH 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线束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
[0038][实施方式][0039]基于图1至图8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线束的1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0]图1至图4的附图标记WH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束。该线束WH是所谓的带连接器的电线,具备电线We和组装于该电线We的末端的连接器1。此处所示的线束WH具备电极的数量为多个的连接器1,且具备与该电极的数量对应的根数的电线We。在该示例中,该线束WH具备2根电线We和电极数为2个的连接器1。
[0041]连接器1通过从末端插入嵌合于配对侧嵌合部(省略图示)而与配对侧端子配件(省略图示)电连接。例如,此处所示的连接器1构成为使后述的壳体20的嵌合部20a插入嵌合于具有内周壁面的孔状的配对侧嵌合部的内侧。该连接器1使嵌合部20a相对于该孔状的配对侧嵌合部沿着该配对侧嵌合部的孔轴方向插拔。配对侧嵌合部例如形成为与孔轴方向正交的正交截面呈矩形。另外,配对侧嵌合部也可以形成为筒状,并使嵌合部20a插入嵌合于其内侧的空间。
[0042]例如,该连接器1通过与配对侧设备(省略图示)的配对侧端子配件电连接,从而使该配对侧设备与电线We的目标设备(省略图示)之间电连接。该配对侧设备具备金属制的框体,将在该框体的壁体形成的贯通孔用作配对侧嵌合部。另外,该配对侧设备在该框体的内部具备端子台或配对侧连接器。配对侧端子配件是该端子台或配对侧连接器所具有的部件。因此,连接器1的嵌合部20a插入嵌合于配对侧嵌合部的内侧,在框体的内部与端子台或配对侧连接器的配对侧端子配件电连接。
[0043]以下,在没有特别说明地仅记载为插入方向的情况下,该插入方向表示连接器1的嵌合部20a相对于配对侧嵌合部的插入方向。另外,在没有特别说明地仅记载为拔出方向的情况下,该拔出方向表示连接器1的嵌合部20a相对于配对侧嵌合部的拔出方向。另外,在没有特别说明而仅记为插拔方向的情况下,该插拔方向表示连接器1的嵌合部20a相对于配对侧嵌合部的插拔方向。
[0044]该连接器1具备端子配件10、将电线We及端子配件10容纳的绝缘性的壳体20及用于实现噪声降低的导电性的屏蔽罩30(图1、图3及图4)。
[0045]端子配件10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形成。例如,该端子配件10通过对作为母材的金属板进行弯折加工、切断加工等冲压成型而形成为规定形状。
[0046]该端子配件10具有与配对侧端子配件的配对侧端子连接部物理连接且电连接的端子连接部11(图1、图3和图4)。例如,随着嵌合部20a与配对侧嵌合部的插入嵌合,端子连接部11和配对侧端子连接部相互嵌合连接。该形态的端子连接部11和配对侧端子连接部将其中的一者形成为阴端子形状,将其中的另一者形成为阳端子形状。另外,例如,端子连接部11和配对侧端子连接部也可以是相互螺纹固定的结构。在该示例中,端子连接部11形成为圆筒状的阴端子形状,且配对侧端子连接部形成为嵌入端子连接部11的内侧的轴状的阳端子形状。在端子配件10中,该端子连接部11的筒轴方向成为插拔方向。在该示例的端子连接部11的内侧组装有能够弹性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其特征在于,具备:电线;以及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组装于所述电线的末端,所述连接器具备:端子配件,所述端子配件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电线的所述末端电连接;绝缘性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插入嵌合于配对侧嵌合部的嵌合部,并且在将所述电线和所述端子配件容纳于内侧的容纳室的同时使所述电线从所述容纳室的引出口向外侧引出;以及,端子保持部件,所述端子保持部件容纳于所述容纳室中的所述嵌合部的内侧的端子容纳部,且在所述端子容纳部中保持所述端子配件,所述端子保持部件被保持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在与所述嵌合部和所述配对侧嵌合部之间的插拔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上进行相对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卡止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祐也竹下祐平町田健吾杉山大介岩部真明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