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铸机弯曲段耳轴在线调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28458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0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铸机弯曲段耳轴在线调整方法,包括步骤:a.获取该连铸机弯曲段的上、下耳轴的中心距离R1、上耳轴与弯曲段外弧侧最后一根辊子的中心距离R2、上耳轴与弯曲段外弧侧第一根辊子的中心距离R3;弯曲段外弧侧最后一根辊子与第一扇形段接弧的弧度实测值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铸机弯曲段耳轴在线调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连铸机,尤其涉及一种连铸机弯曲段耳轴在线调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连铸机作业过程中,经常会在弯曲段与1号扇形段发生接弧超标(标准一般设定为基础弧度的
±
0.5mm),必须要通过调整弯曲段的上、下耳轴移动量(通常只调整下耳轴)来保证连铸机的接弧精度。
[0003]目前,在调整弯曲段耳轴移动量时,都是依靠设备人员的相关经验进行多次无规律的粗调,要经过很长停机时间才能将接弧精度调整至精度范围之内。这类方法的调整时间长,且不够准确,误差度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铸机弯曲段耳轴在线调整方法,能够快速、精确的获得下耳轴的调整移动量,以保证弯曲段与扇形段的接弧精度同时保证弯曲段与结晶器的接弧精度。
[0005]本专利技术的连铸机弯曲段耳轴在线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a.获取该连铸机弯曲段的上、下耳轴的中心距离R1、上耳轴与弯曲段外弧侧最后一根辊子的中心距离R2、上耳轴与弯曲段外弧侧第一根辊子的中心距离R3;弯曲段外弧侧最后一根辊子与第一扇形段接弧的弧度实测值L
实下
、弯曲段外弧侧第一根辊子与结晶器接弧的弧度实测值L
实上
、弧度要求目标值L


[0007]b.根据L
实下
与L

计算出弯曲段外弧侧最后一根辊子所需的中心移动量L2;
>[0008]c.根据R1、R2与L2,计算出下耳轴所需的中心移动量L1;
[0009]d.根据R1、R3与L1,计算出弯曲段外弧侧第一根辊子所需的中心移动量L3;
[0010]e.根据L
实上
与L3计算出弯曲段外弧侧第一根辊子与结晶器接弧的弧度值L
计上

[0011]f.比较L
计上
是否在L

的精度范围内,如果在精度范围内则L1取值成功,将L1作为下耳轴的现场实际调整值进行相应调整下耳轴;如果不在精度范围内,重复步骤b~f,直至L1取值成功。
[0012]在步骤b中,所述弯曲段外弧侧最后一根辊子所需的中心移动量L2的计算公式为:
[0013]如果L
实下
大于L

,L2=L
实下

L

;如果L
实下
小于L

,则L2=L


L
实下

[0014]在步骤c中,所述弯曲段下耳轴所需的中心移动量L1的计算公式为:
[0015]L1=R1*L2/R2。
[0016]在步骤d中,所述弯曲段外弧侧第一根辊子所需的中心移动量L3的计算公式为:
[0017]L3=R3*L1/R1。
[0018]在步骤e中,所述弯曲段外弧侧第一根辊子与结晶器接弧的弧度值L
计上
的计算公式为:
[0019]如果L
实下
大于L

,L
计上
=L
实上
+L3;如果L
实下
小于L

,则L
计上
=L
实上

L3。
[0020]所述L1的值取小数点后一位。
[0021]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连铸机弯曲段耳轴在线调整方法,可能够快速、精确的获得下耳轴所需的调整移动量,并以此进行调整,以保证弯曲段与扇形段接弧精度同时保证弯曲段与结晶器的接弧精度,通过该方法,在调整对弧精度时,可以更快、更准、更方便、更可靠。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连铸机弯曲段外弧侧框架的组装结构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调整方法的一推导原理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调整方法的另一推导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连铸机弯曲段耳轴在线调整方法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6]首先,对本专利技术的连铸机弯曲段耳轴在线调整方法的设计原理进行说明:
[0027]如图1~图3所示,对于每台连铸机所涉及的以下几个参数均是固定不变的(不同连铸机参数不同,但对于同一台连铸机来说,一旦弯曲段交付使用,以下1~3,8~9参数即固定,不会因其它数据变动而变动)。位置关系说明:弯曲段第一根辊子4上部连接结晶器,弯曲段最后一根辊子3下部连接第一扇形段。
[0028]1、上、下耳轴1、2的中心距离,定义为“半径R1”——只要弯曲段外弧侧框架制作完成,该数值即固定,其精度完全由机床金加工精度保证;
[0029]2、上耳轴1与弯曲段外弧侧最后一根辊子3的中心距离,定义为“半径R2”——只要弯曲段交付在线使用,该值即固定;
[0030]3、上耳轴1与弯曲段外弧侧第一根辊子4的中心距离,定义为“半径R3”——只要弯曲段交付在线使用,该值即固定;
[0031]4、下耳轴2所需的中心移动量,这里定义为“弦长L1”——该值即为现场实际调整值,根据现场需要尺寸变化而变化;
[0032]5、下耳轴2移动后,R1与位移后的R1夹角(同R2与位移后的R2夹角、R3与位移后的R3夹角),这里定义为“角度a1”——该角度随下耳轴2中心的移动量变化而变化。
[0033]6、弯曲段外弧侧最后一根辊子3所需的中心移动量,这里定义为“弦长L2”——该值随下耳轴2中心的移动量变化而变化。
[0034]7、弯曲段外弧侧第一根辊子4所需的中心移动量,这里定义为“弦长L3”——该值随下耳轴2中心的移动量变化而变化。
[0035]8、下耳轴2与弯曲段外弧侧最后一根辊子3的中心距离,这里定义为“半径R4”——只要弯曲段交付在线使用,该值即固定;
[0036]9、弯曲段外弧侧第一根辊子4和外弧侧最后一根辊子3的中心距,这里定义为“半径R5”——只要弯曲段交付在线使用,该值即固定;
[0037]10、现场实际测得的弯曲段外弧侧最后一根辊子与第一扇形段接弧的弧度实测值定义为L
实下

[0038]11、弯曲段外弧侧第一根辊子与结晶器接弧的弧度实测值定义为L
实上

[0039]12、铸机要求的弧度要求目标值(范围)定义为L


[0040]13、弯曲段外弧侧第一根辊子与结晶器接弧的计算弧度值定义为L
计上

[0041]具体计算推导依据如下:
[0042]一旦弯曲段交付使用,那么上述R1、R3、R4、R5四个距离固定不变,四个距离组成一个稳定的虚拟四边形,如图2所示。
[0043]假设,现场调整下耳轴而产生的弦长L1,该调整只是调整下耳轴,上耳轴是维持不动的姿态,即上耳轴中心不发生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铸机弯曲段耳轴在线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获取该连铸机弯曲段的上、下耳轴的中心距离R1、上耳轴与弯曲段外弧侧最后一根辊子的中心距离R2、上耳轴与弯曲段外弧侧第一根辊子的中心距离R3;弯曲段外弧侧最后一根辊子与第一扇形段接弧的弧度实测值L
实下
、弯曲段外弧侧第一根辊子与结晶器接弧的弧度实测值L
实上
、弧度要求目标值L

;b.根据L
实下
与L

计算出弯曲段外弧侧最后一根辊子所需的中心移动量L2;c.根据R1、R2与L2,计算出下耳轴所需的中心移动量L1;d.根据R1、R3与L1,计算出弯曲段外弧侧第一根辊子所需的中心移动量L3;e.根据L
实上
与L3计算出弯曲段外弧侧第一根辊子与结晶器接弧的弧度值L
计上
;f.比较L
计上
是否在L

的精度范围内,如果在精度范围内则L1取值成功,将L1作为下耳轴的现场实际调整值进行相应调整下耳轴;如果不在精度范围内,重复步骤b~f,直至L1取值成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铸机弯曲段耳轴在线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所述弯曲段外弧侧最后一根辊子所需的中心移动量L2的计算公式为:如果L
实下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陈小鑫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