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尘肺病人的呼吸训练康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8183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尘肺病人的呼吸训练康复装置,属于呼吸训练装置技术领域。该用于尘肺病人的呼吸训练康复装置包括:支架、第一板体和储气筒;第一板体端部设置在支架上,且第一板体固定连接第一输气管的端部的外壁,第一输气管上设有第一单向阀;储气筒固定在第一板体下表面,且储气筒内部与第一输气管连通,储气筒的侧壁设置有能够连通外部大气的电磁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用于尘肺病人的呼吸训练康复装置采用嘴部吹气和腹部鼓起的两种锻炼方式进行组合,共同实现对肺部的锻炼,锻炼的过程中患者的锻炼强度低,目标有趣易实现,适合时间长练习,同样适合各种阶段的患者对肺部进行练习。习。习。

A respiratory training and rehabilitation device for pneumoconiosis pati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尘肺病人的呼吸训练康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呼吸训练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尘肺病人的呼吸训练康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尘肺为长期吸入大量游离二氧化硅与其他粉尘所致,这些粉尘绝大部分被排除,但仍有一部分长期滞留在细支气管与肺泡内,不断被肺泡巨噬细胞吞噬,这些粉尘及吞尘的巨噬细胞是主要致病因素。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尘肺病变形成后,肺内残留的粉尘还继续与肺泡巨噬细胞起作用,这是尘肺病人虽然脱离粉尘作业但病变仍继续发展的主要原因。
[0003]然而,现如今的用于尘肺病人的呼吸训练康复装置大多只通过患者嘴部的呼气和吸气对患者的肺部进行训练,训练形式单一,而且患者锻炼的过程中缺少目标性,体力得不到间歇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尘肺病人的呼吸训练康复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尘肺病人的呼吸训练康复装置,包括:支架、第一板体和储气筒;第一板体端部设置在支架上,且第一板体固定连接第一输气管的端部的外壁,第一输气管上设有第一单向阀;储气筒固定在第一板体下表面,且储气筒内部与第一输气管连通,储气筒的侧壁设置有能够连通外部大气的电磁阀,储气筒的筒壁滑动设置有第二板体,第二板体通过连杆连接第三板体,第三板体的底壁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控制器和电磁阀。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输气管远离第一板体的一端连通调节筒的底部,调节筒的底部连通第二输气管,第二输气管上设有第二单向阀;调节筒的顶部连通排气管,排气管上设于能够调节开度大小的阀门。
[0007]优选地,所述调节筒的筒壁采用透明材料,调节筒的内壁设置有竖向的凹槽,调节筒内还滑动设有球体。
[0008]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竖杆、夹子和轴承,所述竖杆的下端固定设有夹子,竖杆固定连接轴承的内壁,轴承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一板体。
[0009]优选地,所述竖杆上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孔,多个第一螺纹孔均能够和螺栓螺纹配合,螺栓位于轴承的下方,螺栓旋紧用于限制轴承的外圈转动。
[0010]优选地,所述连杆为螺纹杆,螺纹杆与设于储气筒底壁的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板体的侧边设置有密封圈,储气筒的底壁滑动设有透气孔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尘肺病人的呼吸训练康复装置采用嘴部吹气和腹部鼓起的两种锻炼方式进行组合,共同实现对肺部的锻炼,锻炼的过程中患者的锻炼强度低,目标有趣易实现,适合时间长练习,同样适合各种阶段的患者对
肺部进行练习;
[0013]同时,由于不同阶段病情的患者的肺活量不同,为了适应更多的患者,不会使得病情初期的患者吹气的次数过低而丧失趣味性,也不会是的患者看不到选料效果而失去兴趣,设计调节筒内还滑动连接球体的结构,能够增加患者锻炼过程中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放大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1.第一板体,2.第一输气管,3.第一单向阀,4.储气筒,5.电磁阀,6.第二板体,7.连杆,8.第三板体,9.调节筒,10.第二输气管,11.第二单向阀,12.排气管,13.阀门,14.凹槽,15.球体,16.竖杆,17.夹子,18.轴承,19.第一螺纹孔,2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尘肺病人的呼吸训练康复装置,如图1

2包括:支架、第一板体1和储气筒4;第一板体1端部设置在支架上,且第一板体1固定连接第一输气管2的端部的外壁,第一输气管2上设有第一单向阀3;储气筒4固定在第一板体1下表面,且储气筒4内部与第一输气管2连通,储气筒4的侧壁设置有能够连通外部大气的电磁阀5,储气筒4的筒壁滑动设置有第二板体6,第二板体6通过连杆7连接第三板体8,第三板体8的底壁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控制器和电磁阀5。
[0021]患者平躺在床上,支架将支架放置在床边,人体腹部位于第三板体8的正下方,手持第一输气管2并由第一输气管2的端部向储气筒4内吹气,气体推动第二板体6带动第三板体8向下移动,每吹一口气后,均缓和一个呼吸,然后患者吸气,腹部鼓起到最大高度,尝试接触到第三板体8的底壁,若腹部没有接触到第三板体8的底壁,则继续循环上述动作;若腹部接触到第三板体8的底壁,压力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磁阀5打开,储气筒4泄气,泄气完成后将第三板体8向上推,完成复位,5秒后控制器控制电磁阀5关闭,一个锻炼周期结束;一个锻炼周期也为一个目标周期,通过记录一个锻炼周期内向储气筒4内吹气的次数,判断训练效果,吹气的次数逐渐减少,说明肺活量增加;本用于尘肺病人的呼吸训练康复装置采用嘴部吹气和腹部鼓起的两种锻炼方式进行组合,共同实现对肺部的锻炼,锻炼的过程中患者的锻炼强度低,目标有趣易实现,适合时间长练习,同样适合各种阶段的患者对肺部进行练习。
[0022]较佳地,如图2所述第一输气管2远离第一板体1的一端连通调节筒9的底部,调节筒9的底部连通第二输气管10,第二输气管10上设有第二单向阀11;调节筒9的顶部连通排气管12,排气管12上设于能够调节开度大小的阀门13。
[0023]由于不同阶段病情的患者的肺活量不同,为了适应更多的患者,不会使得病情初
期的患者吹气的次数过低而丧失趣味性,设计上述装置;患者通过第二输气管10向储气筒4内吹气,气体先进入调节筒9内,一部分气流由阀门13排出,另一部分气流由第一输气管2进入储气筒4,通过调大(或调小)阀门13的开度,使得患者吹气的次数增加(或降低),进而使得患者的肺部得到有效锻炼。
[0024]较佳地,如图2所述调节筒9的筒壁采用透明材料,调节筒9的内壁设置有竖向的凹槽14,调节筒9内还滑动设有球体15。
[0025]为了增加患者锻炼吹气过程中的直观性和有趣性,设计上述结构,患者吹气的过程中,向调节筒9上方排出的气流将球体15向上推,此部分气流沿着凹槽14从阀门13排出,球体15升的越高说明患者瞬时吹气的气流越大,患者的肺功能越强;患者观察到球体上升的速度和高度能够时刻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
[0026]较佳地,如图1

2所述支架包括竖杆16、夹子17和轴承18,所述竖杆16的下端固定设有夹子17,竖杆16固定连接轴承18的内壁,轴承18的外壁固定连接第一板体1。
[0027]将夹子17夹在病床边,患者使用时本用于尘肺病人的呼吸训练康复装置时,平躺后,转动第一板体1到腹部上方即可,患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尘肺病人的呼吸训练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第一板体(1),端部设置在支架上,且第一板体(1)固定连接第一输气管(2)的端部的外壁,第一输气管(2)上设有第一单向阀(3);储气筒(4),固定在第一板体(1)下表面,且储气筒(4)内部与第一输气管(2)连通,储气筒(4)的侧壁设置有能够连通外部大气的电磁阀(5),储气筒(4)的筒壁滑动设置有第二板体(6),第二板体(6)通过连杆(7)连接第三板体(8),第三板体(8)的底壁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控制器和电磁阀(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尘肺病人的呼吸训练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气管(2)远离第一板体(1)的一端连通调节筒(9)的底部,调节筒(9)的底部连通第二输气管(10),第二输气管(10)上设有第二单向阀(11);调节筒(9)的顶部连通排气管(12),排气管(12)上设于能够调节开度大小的阀门(1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尘肺病人的呼吸训练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吴健
申请(专利权)人: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