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壶体及保温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7030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壶体与保温壶,涉及容纳器皿领域。其中,保温壶由上述壶体于封盖组成。壶体包括内胆与外壳,内胆与外壳之间设有具有良好保温效果的真空隔层,且外壳与内胆上均设置有结构加强件,结构加强件采用的是设置在外壳和/或内胆上的连续或不连续的加强槽,也可采用设置在外壳与内胆之间的具有隔热效果的支撑件,还可采用设置在外壳和/或内胆上的加强筋。本申请具有通过设置在外壳和/或内胆上的结构加强件,提升壶体结构强度的效果。提升壶体结构强度的效果。提升壶体结构强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壶体及保温壶


[0001]本申请涉及容纳器皿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壶体及保温壶。

技术介绍

[0002]壶是一种具有容纳空间的器皿,供使用者存放物体以便于后续取用。人们在野炊、携带餐食到工作地甚至是在实验室盛装一些实验材料时,经常会用到保温壶。
[0003]相关技术中,保温壶包括壶体以及封盖在壶体上的保温盖两个部分。其中,壶体包括外壳与内胆两层,为了实现壶体的保温效果,外壳与内胆之间常充填有隔热泡沫,或将二者之间的空气排出形成真空。使用时,使用者可将需要保温处理的实验材料或食物放置在壶体内,隔热泡沫或真空隔层可减少壶体内放置物品热量的损失,进而实现一定时间内的保温效果。
[0004]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人们在搬运保温壶或外出携带保温壶的过程中,保温壶的壶体容易受到来自外力的冲击或挤压,当保温壶受到外力的碰撞或挤压时,常常由于壶体的结构强度不够高,使得壶体容易出现变形甚至是破裂的情况,一旦壶体破损,外壳与内胆之间的真空隔层保温效果就会失效,保温壶的保温效果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壶体的结构强度,本申请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壶体,其具备良好的保温效果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基于上述壶体,本申请目的二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壶体的保温壶。
[0006]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7]一种壶体,包括外壳及内胆,所述外壳与内胆之间形成有真空隔层,所述外壳和/或所述内胆上、或所述外壳与所述内胆之间设有结构加强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胆和/或外壳上、或外壳与内胆之间设有的结构加强件使得外壳和/或内胆的结构强度更高,当壶体受到外界冲击时,不易损坏,保证壶体具备良好且持久的保温效果。
[0009]优选的,所述结构加强件配置为设于外壳和/或内胆表面的呈连续或不连续排布的凹板。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凹板能够对壶体受到的撞击加以缓冲,同时凹板具有更大的延展面,壶体受热或遇冷发生热胀冷缩时其整体结构不会发生变化,热胀冷缩产生的应力也更少的传导至外壳与内胆的接缝处,提高了外壳和/或内胆的结构强度,同时延长了壶体的使用寿命。
[0011]优选的,所述凹板由所述外壳和/或内胆表面一体冲压成型,形成加强槽。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内胆和/或外壳上的凹板为一体冲压成型,形成了具有一定深度的加强槽。当壶体遭受来自外界的冲击或挤压时,具有加强槽的凹板给外壳/或内胆提供缓冲保护,提高外壳和/内胆的结构强度,进而使得壶体整体的结构强度提高。在
生产加工中可采用设定的模具根据实际需要对外壳和/或内胆进行冲压,加强槽与外壳、内胆一体成型,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的同时便于厂家批量生产加工。
[0013]优选的,所述加强槽设置于所述外壳和内胆表面上,且设置于所述外壳和内胆表面的加强槽呈交错排布设置。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槽设置在内胆和外壳上,由外而内依次形成双层的结构保障,使得壶体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进而实现应对运输过程中的碰撞或者突发状况的冲击的效果。外壳与内胆的加强槽的交错排布设置,使得外壳与内胆上的加强结构呈较为分散且均匀的排布,减少加强槽的集中,进而使得壶体整体的加强结构的分布更为均匀,对壶体形成更好的保障。
[0015]优选的,所述加强槽呈环绕所述外壳或内胆表面周向设置。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槽环绕分布在外壳与内胆的表面上,形成有连续的加强槽。连续排布的加强槽使得外壳或内胆上形成有若干凸环与环槽交错排布,当壶体受到外界的冲击时,交错排布的凸环与环槽形成对外壳或内胆的缓冲保护,提高了外壳与内胆的结构强度,进而加强壶体的结构强度,给壶体的使用提供保障。
[0017]优选的,所述加强槽呈矩形、菱形、圆形或三角形的设置。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槽的形状根据实际产品尺寸大小以及结构强度的需要可做相应的调整。
[0019]优选的,所述结构加强件包括具有隔热性能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外壳与内胆之间。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设置在外壳与内胆之间,当壶体受到外界的碰撞或者挤压时,支撑件形成外壳与内胆之间的支撑,增加壶体的结构强度,给壶体提供保障。与此同时,支撑板采用的是具有隔热性能的材料,使得壶体内容纳的待保温物的温度变化的速率降低,进而提升壶体的温度保持的效果。
[0021]优选的,所述结构加强件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分布于外壳和/或内胆表面。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布在外壳和/或内胆表面的加强筋提高了外壳和/或内胆的结构强度,进而提升壶体整体的结构强度。
[0023]优选的,所述保温壶体底部包覆设置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与外壳之间形成有保温层。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壳将壶体的外壳与放置壶体的平面隔离开来,减少壶体与平面的接触,对壶体的外壳形成保护的同时减少壶体的热传导情况的发生,具有更高的保温效果。
[0025]优选的,所述保护壳的底部设置有用以减小其与外部支撑面之间接触面积的凹槽。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的设置减小了保护壳与桌面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少了壶体与桌面的接触,有利于降低壶体内物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热交换速率,提高壶体的温度保持的时长,进而提升壶体的保温效果。
[0027]优选的,所述外壳与内胆由不锈钢制成;
[0028]所述外壳与内胆相接处采用压合密封,所述外壳及内胆上的构型均为冲压成型。
[00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壳与内胆上的构型均采用的是冲压成型的工艺,使得
结构加强件均为一体成型设置在外壳或内胆上,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的同时,便于批量生产加工。外壳与内胆之间的连接采用压合密封工艺,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的同时便于批量加工生产。
[0030]优选的,所述外壳底部设有用于引导保护壳与外壳连接的导向结构。
[00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保护壳的开口边缘与外壳底部接触,引导结构或引导面能够引导保护壳快速便捷地紧密套设在外壳底部上。
[0032]优选的,所述导向结构设置为沿外壳周向呈阶梯状分布的环状引导坡面;所述引导坡面朝靠近外壳的开口的方向倾斜。
[00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坡面呈朝靠近壳体开口的方向倾斜,使得引导坡面所处位置,壳体的径向截面呈逐渐变大的趋势,进而使得保护壳与外壳的接触过程中收到引导坡面的引导,减少保护壳与外壳对冲发生直接碰撞的情况发生,便于生产的同时提升保护壳与外壳的连接强度。
[0034]优选的,所述外壳和/或内胆的表面还设置有装饰表层。
[003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的使用中,由于壶体主要用来存放一些需要保持温度的物品,例如食物、实验材料以及冰块等,此时内胆直接与待保温物直接接触,而外壳或内胆上设有上结构加强件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壶体,包括外壳(2)及内胆(3),所述外壳(2)与内胆(3)之间形成有真空隔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和/或所述内胆(3)上、或所述外壳(2)与所述内胆(3)之间设有结构加强件(4),所述结构加强件(4)配置为设于外壳(2)和/或内胆(3)表面的呈连续或不连续排布的凹板(41),所述凹板(41)由所述外壳(2)和/或内胆(3)表面一体冲压成型,形成加强槽(4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壶体,其特征是所述加强槽(411)设置于所述外壳(2)和内胆(3)表面上,且设置于所述外壳(2)和内胆(3)表面的加强槽(411)呈交错排布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壶体,其特征是所述加强槽(411)呈环绕所述外壳(2)或内胆(3)表面周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壶体,其特征是所述加强槽(411)呈矩形、菱形、圆形或三角形的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壶体,其特征是所述结构加强件(4)包括具有隔热性能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外壳(2)与内胆(3)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壶体,其特征是所述结构加强件(4)包括加强筋(46),所述加强筋(46)分布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田農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联友理佳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