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空车锁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69056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5: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陆空车锁定装置,第一配合部分包括第一漏斗型壳体和轴向锁定装置;第一漏斗型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的周向锁定孔;第一漏斗型壳体的顶部设有开口;开口上设有轴向锁定装置;第二配合部分包括第二漏斗型壳体、轴向定位部和周向锁定装置;第二漏斗型壳体顶部设有轴向定位部;第二漏斗型壳体上设有周向锁定装置;周向锁定装置用于配合周向锁定孔,使第二漏斗型壳体配合在第一漏斗型壳体内侧时周向锁定;轴向锁定装置用于配合轴向定位部,使轴向定位部穿过开口时轴向锁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陆空车锁定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动态下车体系统和飞行系统能精准配合,机动灵活,稳定可靠性高,实现陆空模式的灵活切换,提高陆空车复杂环境的通过性。通过性。通过性。

Locking device of land and air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陆空车锁定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无人机领域,具体地说涉及陆空车锁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陆空车是由陆地车体系统与飞行器系统两部分组成,陆地车体系统在一般地形中的通过性能较好,具有一定的爬坡越障能力,但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飞行器系统结构紧凑,运载安全,可实现复杂环境的高效通过,但飞行器的续航时间以及极端环境的适应性仍有不足。陆空车不仅能够适应飞行与陆上行驶两种工况,而且同时还能克服陆地车体系统与飞行器系统各自的缺点。然而,陆空车中陆地车体系统与飞行器系统的锁定装置在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目前,传统的锁定装置结构复杂,动态下不易精准配合,不稳定且可靠性低,陆空模式无法灵活切换等问题。因此,开展陆空车锁定装置的探索研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陆空车锁定装置,拟解决如何改善陆空车锁定装置结构复杂、动态下不易精准配合,不稳定和可靠性低、陆空模式无法灵活切换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4]陆空车锁定装置,包括第一配合部分1和第二配合部分2;所述第一配合部分1包括第一漏斗型壳体11和轴向锁定装置12;所述第一漏斗型壳体11上设有至少一个的周向锁定孔13;所述第一漏斗型壳体11的顶部设有开口14;所述开口14上设有轴向锁定装置12;所述第二配合部分2包括第二漏斗型壳体21、轴向定位部22和周向锁定装置23;所述第二漏斗型壳体21顶部设有轴向定位部22;所述第二漏斗型壳体21上设有周向锁定装置23;所述周向锁定装置23用于配合周向锁定孔13,使第二漏斗型壳体21配合在第一漏斗型壳体11内侧时周向锁定;所述轴向锁定装置12用于配合轴向定位部22,使轴向定位部22穿过开口14时轴向锁定。由上述结构可知,第一配合部分1和第二配合部分2分别与陆空车的陆地车体系统和飞行器系统相连接。第一漏斗型壳体11和第二漏斗型壳体21为漏斗型形状,均是从顶部到底部逐渐变大,在第二漏斗型壳体21向第一漏斗型壳体11靠近时,第二漏斗型壳体21的顶部更容易进入到第一漏斗型壳体11内侧,且第一漏斗型壳体11能对第二漏斗型壳体21起到导向作用,使第二漏斗型壳体21沿着第一漏斗型壳体11内侧向第一漏斗型壳体11顶部运动,使第一漏斗型壳体11和第二漏斗型壳体21在运动状态下精准配合连接。所以当陆地车体系统和飞行器系统需要配合时,即便第二漏斗型壳体21和第一漏斗型壳体11的中心没有完全重叠,也不影响二者的精准配合,提高了动态下车体系统和飞行系统的配合精准,而且机动灵活。第一漏斗型壳体11和第二漏斗型壳体21为漏斗型形状,所以第二漏斗型壳体21外壁可以完全贴合第一漏斗型壳体11内壁,使本陆空车锁定装置结构简单紧凑。第一漏斗型壳体11的顶部设有开口14,所述第二漏斗型壳体21顶部设有轴向定位部22,所以当第二漏斗型壳体21向第一漏斗型壳体11靠近时,轴向定位部22位于前端会优先进入到第一漏斗
型壳体11,若轴向定位部22位于第一漏斗型壳体11的中心前行,则直接插入到开口14上;若轴向定位部22未位于第一漏斗型壳体11的中心前行,则会沿着第一漏斗型壳体11的内壁转向,最终在第一漏斗型壳体11和第二漏斗型壳体21互相导向的结构下,使轴向定位部22回归到第一漏斗型壳体11的中心前行,插入到开口14上;所以,只要轴向定位部22进入到第一漏斗型壳体11内,均可以对准开口14,使动态下车体系统和飞行系统能精准配合。当轴向定位部22插在开口14上,设置在开口14上的轴向锁定装置12会对轴向定位部22自动锁定,从而使第一漏斗型壳体11和第二漏斗型壳体21不会轴向脱离,即陆地车体系统和飞行器系统配合后不会轴向脱离。第一漏斗型壳体11上设有至少一个的周向锁定孔13,第二漏斗型壳体21上设有周向锁定装置23,周向锁定孔13和周向锁定装置23相互配合,使第二漏斗型壳体21配合在第一漏斗型壳体11内侧时周向锁定。从而使第一漏斗型壳体11和第二漏斗型壳体21不会周向转动,即陆地车体系统和飞行器系统配合后不会周向转动。提高陆地车体系统和飞行器系统配合的稳定可靠性。
[0005]整体工作过程:当陆地车体系统和飞行器系统需要进行连接时,陆地车体系统和飞行器系统相向运动,则连接在两者上的第一配合部分1和第二配合部分2相向运动,第二漏斗型壳体21顶部的轴向定位部22进入到第一配合部分1内,并沿着第一配合部分1内侧向第一配合部分1顶部运动。当轴向定位部22穿过开口14后,设置在开口14上的轴向锁定装置12会对轴向定位部22自动锁定,从而完成第一漏斗型壳体11和第二漏斗型壳体21轴向锁定。然后,第一漏斗型壳体11上的周向锁定孔13和第二漏斗型壳体21上的周向锁定装置23相互配合,使第一漏斗型壳体11和第二漏斗型壳体21自动周向锁定。当陆地车体系统与飞行器系统需要分离时,先通过周向锁定装置23解除第一漏斗型壳体11和第二漏斗型壳体21的周向锁定,再通过轴向锁定装置12解除第一漏斗型壳体11和第二漏斗型壳体21的轴向锁定,从而完全解除陆地车体系统和飞行器系统的锁定。本专利技术的陆空车锁定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动态下能精准配合,自动轴向锁定和自动周向锁定功能使陆空车锁定装置机动灵活且使用便利,实现陆地车体系统与飞行器系统快速配合和分离,通过对陆空车锁定装置的轴向锁定和周向锁定提高了陆地车体系统与飞行器系统配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06]进一步的,所述轴向定位部22包括轴向定位杆24和轴向定位头25;所述第二漏斗型壳体21顶部设有轴向定位杆24;所述轴向定位杆24顶部设有轴向定位头25;所述轴向定位头25从顶部到底部逐渐变大。由上述结构可知,轴向定位杆24连接在第二漏斗型壳体21顶部,对轴向定位头25起支撑作用。轴向定位头25从顶部到底部逐渐变大,能使轴向定位头25在第一漏斗型壳体11内侧更容易导向,并对准开口14。轴向定位头25底部直径大于轴向定位杆24直径,这样轴向定位杆24穿过开口14时,轴向锁定装置12卡在轴向定位头25下方,使轴向定位头25无法向下脱离开口14,而且第一漏斗型壳体11和第二漏斗型壳体21配合到位后,轴向定位头25也无法再向上运动,从而实现轴向定位部22的轴向锁定,第一漏斗型壳体11和第二漏斗型壳体21不会轴向脱离。
[0007]进一步的,所述轴向定位部22还包括球铰26、第一弹簧和限位板27;所述轴向定位头25通过球铰26铰接在轴向定位杆24顶部;所述轴向定位杆24顶部设有限位板27;所述限位板27用于限制轴向定位头25翻转的角度;所述第一弹簧用于使轴向定位杆24有向第二漏斗型壳体21顶部顶出的趋势。由上述结构可知,轴向定位头25通过球铰26铰接在轴向定位杆24顶部,则轴向定位头25可在球铰26上自由翻转,当轴向定位头25触碰到第一漏斗型壳
体11内侧或轴向锁定装置12时,能自动调整位置,更利于其快速穿过开口14。轴向定位杆24顶部设有限位板27,限位板27可以限制轴向定位头25翻转的角度,防止定位头25过度翻转。第一弹簧使轴向定位杆24可伸缩的设置在第二漏斗型壳体21顶部,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陆空车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配合部分(1)和第二配合部分(2);所述第一配合部分(1)包括第一漏斗型壳体(11)和轴向锁定装置(12);所述第一漏斗型壳体(11)上设有至少一个的周向锁定孔(13);所述第一漏斗型壳体(11)的顶部设有开口(14);所述开口(14)上设有轴向锁定装置(12);所述第二配合部分(2)包括第二漏斗型壳体(21)、轴向定位部(22)和周向锁定装置(23);所述第二漏斗型壳体(21)顶部设有轴向定位部(22);所述第二漏斗型壳体(21)上设有周向锁定装置(23);所述周向锁定装置(23)用于配合周向锁定孔(13),使第二漏斗型壳体(21)配合在第一漏斗型壳体(11)内侧时周向锁定;所述轴向锁定装置(12)用于配合轴向定位部(22),使轴向定位部(22)穿过开口(14)时轴向锁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空车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定位部(22)包括轴向定位杆(24)和轴向定位头(25);所述第二漏斗型壳体(21)顶部设有轴向定位杆(24);所述轴向定位杆(24)顶部设有轴向定位头(25);所述轴向定位头(25)从顶部到底部逐渐变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陆空车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定位部(22)还包括球铰(26)、第一弹簧和限位板(27);所述轴向定位头(25)通过球铰(26)铰接在轴向定位杆(24)顶部;所述轴向定位杆(24)顶部设有限位板(27);所述限位板(27)用于限制轴向定位头(25)翻转的角度;所述第一弹簧用于使轴向定位杆(24)有向第二漏斗型壳体(21)顶部顶出的趋势。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陆空车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锁定装置(12)包括底板(15)和若干个叶片(16);所述叶片(16)通过叶片轴可转动的设置在底板(15)上;所述底板(15)的中心设有开口(14),若干个叶片(16)均匀环绕开口(14);所述底板(15)上设有和叶片(16)一一对应的限位部,叶片轴上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用于驱动叶片(16)抵靠在限位部上,使若干个叶片(16)遮挡开口(14);所述叶片(16)底部一端设有导向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陆空车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锁定装置(12)还包括驱动电机、驱动齿轮(17)和驱动环(18);所述驱动环(18)可转动的设置在底板(15)上;所述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巍孟庆凯赵默雷范康迪涂静涵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