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贮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6797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5:22
本申请公开一种贮液器,包括壳体、进口管以及出口管,所述进口管和所述出口管均自所述壳体的顶部插入所述壳体的内腔;且,所述进口管具有供介质流出的出口,所述出口贴近所述壳体的上部的内壁。进口管的出口贴近壳体上部的内壁,制冷剂流出时,可以冲击到出口所朝向的内壁,从而形成离心旋转流体,有利于分离气态制冷剂,可以有效延长制冷剂的流动时间,减少气泡,出口管将气态制冷剂带入系统管路的潜在风险较小,并且可缓解对贮液面的冲击力,壳体内的液体趋于稳流状态,贮液器回液稳定,可提升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此外,本申请中进口管从贮液器的顶部插入,这样进口管易于以较短的设计实现其出口贴近贮液器上部的内壁,以降低成本。本。本。

A liquid reservo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贮液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制热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贮液器。

技术介绍

[0002]贮液器一般安装于冷凝器和节流装置之间,用于存储冷凝器导出的制冷剂液体,调节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制冷剂液体供需关系,保证进入节流装置的制冷剂是完全液态。
[0003]请参考图1,图1为一种贮液器的结构示意图,虚线示意出制冷剂流动路径。
[0004]贮液器包括壳体01,壳体01由上端盖012、筒状主体011、下端盖013组成,并设有进口管03和出口管02,出口管02自上端盖012插入壳体01内,并伸入到壳体01的底部,进口管03从筒状主体011的侧面插入,为侧进上出结构。
[0005]上述结构的贮液器在工作中,冷凝器导出的未完全液化的气液两相制冷剂,从进口管进入产品内部容易直接冲击到并聚集在贮液面位置周围,流动时间较短,不利于气态制冷剂的分离,而且部分气态制冷剂上升时受到聚集的气流冲击后被再次带入贮液面中,使出口管的吸液位置聚集较多气泡,出口管将气态制冷剂带入气管路的潜在风险较大;另外,在重力加速度作用下,聚集的流体冲击进入贮液面中,贮存的液态制冷剂在冲击作用下有明显搅动,出口管内制冷剂的流速波动较大,影响节流装置的开度,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贮液器,包括壳体、进口管以及出口管,所述进口管和所述出口管均自所述壳体的顶部插入所述壳体的内腔;且,所述进口管具有供介质流出的出口,所述出口贴近所述壳体的上部的内壁。
[0007]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进口管插入所述壳体内的一端为其内端,所述内端向上弯折,所述内端的端口为所述出口。
[0008]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端向上弯折的角度为20
°‑
35
°

[0009]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进口管和所述出口管均包括相接的铜管段和钢管段,所述铜管段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钢管段插入所述壳体的内腔。
[0010]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进口管插入所述壳体内的管段为直管段,所述直管段的侧壁设有开孔,所述开孔形成所述出口。
[0011]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相对上下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压板封住所述进口管的管腔。
[0012]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压板和所述进口管为一体式结构。
[0013]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进口管为铜管。
[0014]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出口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的距离不大于5mm。
[0015]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部为所述壳体自上向下1/3以上的部分。
[0016]本申请中进口管的出口贴近壳体上部的内壁,如此设置,制冷剂从进口管的出口流出时,可以冲击到出口所朝向的内壁,从而形成离心旋转流体,并且出口是贴近壳体上部的内壁,该旋转流体从上向下旋转流动,这样,通过离心和重力沉降分离气体制冷剂,有利于分离气态制冷剂,而且由于从上旋转向下流动,可以有效延长制冷剂的流动时间,制冷剂仅可能在远离出口管吸液口的位置有少量气泡,出口管将气态制冷剂带入系统管路的潜在风险较小。
[0017]另外,进口管出口贴近壳体的上部内壁,制冷剂流出时首先位于壳体的上部,从而可充分利用进口管上方空间,进入的制冷剂冲击壳体上部的内壁,沿内壁形成的旋转流体由高流速向低流速过渡运动,可缓解对贮液面的冲击力,相较于
技术介绍
中制冷剂侧进而近乎直接向下流动所产生较大的冲击力,本实施例中壳体内腔内的液体在较小的冲击作用下无明显搅动,壳体内的液体趋于稳流状态,贮液器回液稳定,可提升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此外,本申请中进口管从贮液器的顶部插入,这样进口管易于以较短的设计实现其出口贴近贮液器上部的内壁,以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一种贮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贮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进口管的示意图;
[0021]图4为制冷剂进入图2中壳体内后的流动路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2中出口管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贮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图6中进口管的示意图;
[0025]图8为图7的主视图。
[0026]图1

8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7]1‑
壳体;11

筒状主体;12

上端盖;12a

插口;121

环形凸起;13

下端盖;
[0028]2‑
出口管;21

铜管段;22

直管段;2a

吸液口;
[0029]3‑
进口管;31

铜管段;32

钢管段;321

第二斜管段;322

第三直管段;3a

出口;3b

压板;
[0030]4‑
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2]实施例1
[0033]请参考图2

4,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贮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进口管3的示意图;图4为制冷剂进入图2中壳体1内后的流动路径示意图,流动路径以虚线示意,图4中贮液器内贮存有液态制冷剂。
[0034]本实施例中的贮液器,包括壳体1,壳体1包括筒状主体11,筒状主体11的顶部和底部封盖有上端盖12和下端盖13,以使壳体1的内腔形成封闭的腔室,上端盖12和下端盖13与
筒状主体11可以分体固定或者一体设置,图1中是分体设置。本文所有实施例所述的上、下均是以图1为视角,筒状主体11的高度方向为上、下方向,图1中贮液器的状态也是本实施例中贮液器正常的工作状态,即正常工作时,贮液器的上端盖12和下端盖13在竖向上、下分布。
[0035]此外,本实施例中的贮液器还包括进口管3以及出口管2,进口管3和出口管2均自壳体1的顶部插入壳体1的内腔,具体在图1中,即进口管3和出口管2都由贮液器的外部插入上端盖12,上端盖12可以设置插口12a,插口12a边缘形成向上延伸的环形凸起121,进口管3和出口管2可以插入对应的插口12a,并与对应的环形凸起121接触焊接固定,进口管3和出口管2与上端盖12焊接后形成上端盖12组件,下端盖13的底面与螺钉4焊接形成下端盖13组件,螺钉4可用于固定贮液器。
[0036]制冷剂从进口管3进入贮液器的内腔,贮液器一般设置在冷凝器和节流装置之间,冷凝器冷凝后的制冷剂主要是液态制冷剂,并含有一部分气态制冷剂,液态的制冷剂积聚在壳体1内腔的底部,从而贮存在贮液器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贮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进口管以及出口管,所述进口管和所述出口管均自所述壳体的顶部插入所述壳体的内腔;且,所述进口管具有供介质流出的出口,所述出口朝向并贴近所述壳体的上部的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管插入所述壳体内的一端为其内端,所述内端向上弯折,所述内端的端口为所述出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端向上弯折的角度为20
°‑
35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管和所述出口管均包括相接的铜管段和钢管段,所述铜管段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钢管段插入所述壳体的内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液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