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合可控的生态河湖系统及其构建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267769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合可控的生态河湖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包括:自然河道,自然河道的河床与湖泊前置湿地系统和湿地湖泊的湖床接壤,自然河道包括上下游监测点与上下游拦水闸,自然河道与湿地湖泊接壤处为间断生态隔堤设置连通;间断生态隔堤包括有生态隔堤水体交换,生态隔堤水体交换窗口缺口处拆装连接有分隔钢化玻璃,该技术中通过各项外部闸门的影响,来对自然河道和湿地湖泊进行灵活的分隔和一体化生态化设置,同时通过间断生态隔堤来让自然河道和湿地湖泊进行自由水交换,湿地湖泊水质得到保障,又预留湿地湖泊河湖一体可能性,在保证了河湖一体生态系统的安全可控,也实现了人工生态河湖向自然生态河湖的转变路径。了人工生态河湖向自然生态河湖的转变路径。了人工生态河湖向自然生态河湖的转变路径。

A controllable ecological river lake system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合可控的生态河湖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河湖构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合可控的生态河湖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生态河湖是水资源循环的重要水通道,是生态环境组成的部分,而吸纳有的生态河湖都是独立分隔开来的,其中湿地湖泊作为城市的稀缺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人工湖泊构建过程中存在的河、湖系统构方式建单一、水质不达标、水质反复恶化、重水生态轻外部制约因素调控、水质保障手段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导致水质恶化,水质恶化后伴随着水中寄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水体中溶解氧缺少、鱼虾大量死亡、水质恶臭、传染性疾病肆虐等现象,将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降低城市形象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合可控的生态河湖系统及其构建方法,解决了现有人工河湖在构建的时候方式单一,河、湖相对独立无法解决因为近期污染河流人工生态河湖向自然生态河湖的转变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合可控的生态河湖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包括:自然河道,自然河道的河床与湖泊前置湿地系统和湿地湖泊的湖床接壤,自然河道包括上下游设置有主河道进水水质水量监测点与主河道出水水质水量监测点,自然河道位于水质水量监测点和之间上下游设置有主河道上游拦水闸和主河道下游拦水闸,自然河道与湿地湖泊接壤处为间断生态隔堤设置连通;间断生态隔堤包括有中型间断生态隔堤水体交换窗口和小型间断生态隔堤水体交换窗口,中型间断生态隔堤水体交换窗口和小型间断生态隔堤水体交换窗口缺口处拆装连接有分隔钢化玻璃;
[0006]前置湿地系统,前置湿地系统通过支流取水闸与自然河道连通;
[0007]湿地湖泊,湿地湖泊通过间断生态隔堤与自然河道连通,且湿地湖泊和前置湿地系统连通一起,湿地湖泊与湖泊汇入支流和连通,湖泊汇入支流和上通过设置有和的支流控制闸控制,同时湖泊汇入支流和设置有和支流水质水量监测点,湖泊汇入支流和还贯通连接有临时引水渠连通至湖泊下游支流中。
[0008]通过上述内容中的上游拦水闸和主河道下游拦水闸的关闭和打开来改变其自然河道的流动量,在关闭的时候会迫使水流向湖泊前置湿地进行流动净化然后进入到湿地湖泊中,然后湿地湖泊通过湖泊汇入支流的流通,让支流湖泊进入到湿地湖泊,然后通过间断生态隔堤来让自然河道与湿地湖泊中净化后的水进行交换流通,形成一体化生态河湖系统。
[0009]优选的,湿地湖泊还包括有湿地湖泊放空闸、放空管和湖泊出水水质水量监测点,放空管通过一端湿地湖泊放空闸与湿地湖泊连通,且放空管远离湿地湖泊放空闸一端与自
然河道连通,湖泊出水水质水量监测点设置在放空管中。
[0010]优选的,间断生态隔堤在水面以下0.5米为整体土堤结构设置,第一间断生态隔堤水体交换窗口和第二间断生态隔堤水体交换窗口缺口位于水面0.5米以下至水面0.5米间断缺口形式设置,第一间断生态隔堤水体交换窗口和第二间断生态隔堤水体交换窗口尺寸大小通过水力模拟后进行布置。
[0011]通过上述内容中的间断生态隔堤能够在主河道水质恶化的时候与湿地湖泊进行分隔避免影响其湿地湖泊的水质。
[0012]优选的,间断生态隔堤中分隔钢化玻璃表面附着藤蔓植物进行覆盖。
[0013]优选的,前置湿地系统设置取水闸的支流连通在自然河道上游的主河道进水水质水量监测点与主河道上游拦水闸之间。
[00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5]1、该技术中通过各项外部闸门的影响,来对自然河道和湿地湖泊进行灵活的分隔和一体化生态化设置,同时通过间断生态隔堤来让自然河道和湿地湖泊进行自由水交换,湿地湖泊水质得到保障,又预留湿地湖泊河湖一体可能性,在保证了河湖一体生态系统的安全可控,也实现了人工生态河湖向自然生态河湖的转变路径。
[0016]2、该水系构建通过间断生态隔提来让河湖保持一体生态系统的时候,也能够对入河湖的污染进行有效的控制,其中间断生态隔提中的间断缺口的尺寸通过水力模拟后得出数据来进行布置,让其河湖应该进行自由的分隔保持其独立,防止污染物进行相互的影响,为湖泊初期水生态系统构建提供了保障基础。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河湖改道构件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间断生态隔堤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标:自然河道1、主河道进水水质水量监测点2

1、湖泊出水水质水量监测点2

2、主河道出水水质水量监测点2

3、湖泊汇入支流入口水质水量监测点2

4、湖泊汇入支流入口水质水量监测点2

5、取水闸3、主河道上游拦水闸4、湖泊前置湿地系统5、中型间断生态隔堤水体交换窗口6

1、小型间断生态隔堤水体交换窗口6

2、间断生态隔堤7、分隔玻璃701、湿地湖泊8、湖泊汇入支流9

1、湖泊汇入支流9

2、湖泊下游支流9

3、汇入湖泊支流控制闸10

1、汇入湖泊支流控制闸10

2、临时引水渠11、湿地湖泊放空闸12、放空管13、主河道下游拦水闸14。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
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
[0023]一种分合可控的生态河湖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包括:自然河道1,自然河道1的河床与湖泊前置湿地系统5和湿地湖泊8的湖床接壤,自然河道1包括上下游设置有主河道进水水质水量监测点2

1与主河道出水水质水量监测点2

3,自然河道1位于水质水量监测点2

1和2

3之间上下游设置有主河道上游拦水闸4和主河道下游拦水闸14,自然河道1与湿地湖泊8接壤处为间断生态隔堤7设置连通;
[0024]间断生态隔堤7包括有第一间断生态隔堤水体交换窗口6

1和第二间断生态隔堤水体交换窗口6

2,第一间断生态隔堤水体交换窗口6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合可控的生态河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然河道(1),所述自然河道(1)的河床与湖泊前置湿地系统(5)和湿地湖泊(8)的湖床接壤,所述自然河道(1)包括上下游设置有主河道进水水质水量监测点(2

1)与主河道出水水质水量监测点(2

3),所述自然河道(1)位于水质水量监测点(2

1)和(2

3)之间上下游设置有主河道上游拦水闸(4)和主河道下游拦水闸(14),所述自然河道(1)与湿地湖泊(8)接壤处为间断生态隔堤(7)设置连通;所述间断生态隔堤(7)包括有第一间断生态隔堤水体交换窗口(6

1)和第二间断生态隔堤水体交换窗口(6

2),所述第一间断生态隔堤水体交换窗口(6

1)和第二间断生态隔堤水体交换窗口(6

2)缺口处拆装连接有分隔钢化玻璃(701);前置湿地系统(5),所述前置湿地系统(5)通过支流取水闸(3)与自然河道(1)连通;湿地湖泊(8),所述湿地湖泊(8)通过间断生态隔堤(7)与自然河道(1)连通,且所述湿地湖泊(8)和前置湿地系统(5)连通一起,所述湿地湖泊(8)与湖泊汇入支流(9

1)和(9

2)连通,所述湖泊汇入支流(9

1)和(9

2)上通过设置有(10

1)和(10

2)的支流控制闸控制,同时所述湖泊汇入支流(9

1)和(9

2)设置有(2

4)和(2

5)支流水质水量监测点,所述湖泊汇入支流(9

1)和(9

2)还贯通连接有临时引水渠(11)连通至湖泊下游支流(9

3)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合可控的生态河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湖泊(8)还包括有湿地湖泊放空闸(12)、放空管(13)和湖泊出水水质水量监测点(2

2),所述放空管(13)通过一端湿地湖泊放空闸(12)与湿地湖泊(8)连通,且所述放空管(13)远离湿地湖泊放空闸(12) 一端与自然河道(1)连通,所述湖泊出水水质水量监测点(2

2)设置在放空管(13)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合可控的生态河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断生态隔堤(7)在水面以下0.5米为整体土堤结构设置,第一间断生态隔堤水体交换窗口(6

1)和第二间断生态隔堤水体交换窗口(6

2)缺口位于水面0.5米以下至水面0.5米间断缺口形式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合可控的生态河湖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断生态隔堤(7)中分隔钢化玻璃(701)表面附着藤蔓植物进行覆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鹏王志华李银王振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