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拆卸的野外救援担架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26606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快速拆卸的野外救援担架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医疗担架技术领域。包括可折叠的框架、与框架可拆卸连接的担架布,所述框架包括两个纵连杆,两个所述纵连杆通过可折叠的横连杆连接,所述纵连杆端部还设有可拆卸连接的扶手;所述横连杆和所述纵连杆上设有用于连接担架布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担架布四周设有与第一连接部相配合的第二连接部。能够减少到对伤员次搬运过程,甚至可以做到不对伤员的直接接触搬运,即可完成搬运过程,减少了二次伤害的可能。次伤害的可能。次伤害的可能。

A quick detachable field rescue stretcher and its use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快速拆卸的野外救援担架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担架
,具体涉及一种可快速拆卸的野外救援担架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救治伤员过程中,担架是伤员运输过程的重要载具之一,而将伤员运输至医院病床一般分为3个步骤,第一步,将伤员搬动到担架上,第二步,将担架上的伤员搬动到运输车辆上,由车辆运输至医疗点,第三步,将伤员从运输车上搬离,并由担架转运到病床上。该过程需要多人协作完成,或可造成二次伤害,特别是在战场环境或野外救援当中,伤员伤势较重,颈椎等的骨折伤员,不宜频繁搬运。目前的救治步骤,先把伤员抬上担架,经运输到救治点,再抬到病床上,该过程至上有两次直接接触伤员搬运的情况,该过程中可能造成伤员二次伤害,增加了救治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拆卸的野外救援担架及其使用方法,能够减少到对伤员仅进行一次搬运即可完成伤员躺上病床的过程,甚至可以做到不对伤员的直接接触搬运,即可完成搬运过程,减少了二次伤害的可能。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可快速拆卸的野外救援担架,包括可折叠的框架、与框架可拆卸连接的担架布,所述框架包括两个纵连杆,两个所述纵连杆通过可折叠的横连杆连接,所述纵连杆端部还设有可拆卸连接的扶手;所述横连杆和所述纵连杆上设有用于连接担架布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担架布四周设有与第一连接部相配合的第二连接部。
[0006]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可粘魔术贴,所述担架布上设有可拆卸的头枕。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一体式挂钩,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软质环带,所述担架布上设有可拆卸的头枕。
[0008]进一步,所述横连杆一端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穿过第一纵连杆的螺杆连接;所述螺杆上还设有旋钮;所述横连杆另一端固定在第二纵连杆上。
[0009]进一步,所述横连杆为空心管;所述横连杆从中间断开为两段,两段横连杆之间通过可向下折叠的铰接支架连接;其中一段横连杆内固设有固定挡板,所述固定挡板与位于横连杆内的弹簧一端头相连,所述弹簧另一端头与L型插销相接,所述L型插销一部份位于横连杆内,用于两段横连杆插接,另一部份通过横连杆上的导轨伸到横连杆外部;所述导轨沿横连杆轴向开设,所述导轨靠近所述弹簧的一侧还设有用于限制L型插销移动的L型限位口。
[0010]进一步,所述扶手与所述纵连杆通过螺纹匹配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扶手包括收纳槽、设置在收纳槽一端并与扶手转动连接的撑杆、控制
撑杆转动的按钮卡合装置;
[0012]所述按钮卡合装置包括上膛杆,所述上膛杆一端与所述按钮卡合装置内部的第一管体侧壁固连,另一端通过沿扶手的轴向开设的导轨孔洞伸出扶手外;所述第一管体为空心管,底部开口,顶部与固设在按钮卡合装置的第二弹簧连接,所述第一管体侧壁设有供绕索b通过的细孔和用于卡位的第一凸齿;所述第一管体内部还设有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中间穿设有内卡齿;所述内卡齿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内卡齿顶部与绕索b连接;
[0013]所述第一管体的开口端对应设有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径;所述第二管体内设有簧片,所述簧片呈弧形,所述簧片弧形顶端正对的第二管体侧壁上开有通孔;
[0014]所述按钮卡合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扶手上的可按动的按钮,所述按钮上转动设有与所述第二管体上的通孔对应匹配的拨齿,所述拨齿的转轴上设有用于回正的扭簧,所述扭簧的自由端与固设在按钮上的挡板相接;所述按钮上还连接有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环绕于所述第二管体外,所述U型结构远离按钮的外侧端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一端与所述U型结构连接,另一端固定在阻挡板上,所述阻挡板固定在扶手底部,所述阻挡板顶部设有定滑轮;所述U型结构远离按钮的内侧端设有与第一凸齿相配合的第二凸齿;
[0015]所述绕索b通过第一管体侧壁的细孔和多个定滑轮与所述撑杆一端相连,所述撑杆相对于绕索b一侧还连接有绕索a,所述绕索a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位于扶手底部的第一弹簧相连。
[0016]一种可快速拆卸的野外救援担架使用方法,使用上述的可快速拆卸的野外救援担架,包括如下步骤:将担架布平铺,并将伤员放置到担架布上,然后将框架从上部穿过伤员,置于担架布上,将担架布上的第二连接部和框架上的第一连接部相互连接,然后将伤员抬入运输车运送,带入病床时,直接将担架放置在病床上,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离,取走框架,用于下一个伤员救治。
[0017]进一步,旋转横梁杆与第一纵连杆相连的旋钮,使纵连杆间距变化,以调节担架布承重面的紧绷程度;
[0018]需要折叠担架时,将L型插销沿弹簧方向移动,压缩弹簧,并转动L型插销使其固定于L型限位口,插销从另一段横杆中退出,将框架沿铰接支架转动折叠;需要固定框架时,将两段横连杆接触在一起,转动L型插销离开L型限位口,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L型插销沿导轨移动插入另一端的横连杆中,实现两段横连杆的锁定。
[0019]进一步,撑杆的开合方法,
[0020]拉动上膛杆,使第一管体和其内部的内卡齿一同运动,第一管体穿过U型结构,套装于第二管体上,松开上膛杆,第三弹簧回弹,将第一凸齿和第二凸齿相互卡合,使第一管体固定于第二管体外;内卡齿进入第二管体内,在簧片的挤压下,内卡齿与第二管体侧壁的孔卡合固定,将内卡齿固定,此时,绕索b处于松弛不受力状态;
[0021]第一次按动按钮,使U型结构平移并压缩第三弹簧,使第二凸齿随U型结构移动,第一凸齿和第二凸齿相互远离,使第一管体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第一次按动按钮时,拨齿被第一管体阻挡而绕自身轴旋转,使拨齿不能进入第二管体侧壁的孔,内卡齿仍卡合在第二管体内部;第一管体与内卡齿相互远离,使绕索b被拉伸,绕索b带动撑杆旋转至撑杆与扶手相垂直;撑杆打开;
[0022]第二次按动按钮,拨齿进入第二管体侧壁的孔,顶出内卡齿,使内卡齿与第二管体脱离,此时,第一管体与内卡齿距离减小,绕索b进入松弛状态,绕索a在第一弹簧的拉力下,将撑杆回位于扶手内。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4]野外或战场环境下,伤员多伴随骨折或重度伤,不宜抬动,本专利技术设计的便携式可拆卸救援担架,担架软质承重面与担架框体易组装、易分离,可以将担架直接置于病床下,然后取下担架,能够减少到对伤员仅进行一次搬运即可完成伤员躺上病床的过程,甚至可以做到不对伤员的直接接触搬运,即可完成以上过程,减少了二次伤害的可能,增加了救援效率。担架框架可折叠,扶手可拆卸可折叠的框架设计,减少了担架的堆放体积,方便单兵携带,或者大规模的运输携带。可自动弹出的撑杆可以使人员在抬伤员需要停放地面休息时,将撑杆从4个扶手处自动弹出,方便将担架放置与地面上,使伤员不与地面相接触,并且可以通过再次按动按钮将撑杆自动回收,极大的方便了担架的使用人员。
[0025]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快速拆卸的野外救援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折叠的框架、与框架可拆卸连接的担架布,所述框架包括两个纵连杆,两个所述纵连杆通过可折叠的横连杆连接,所述纵连杆端部还设有可拆卸连接的扶手;所述横连杆和所述纵连杆上设有用于连接担架布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担架布四周设有与第一连接部相配合的第二连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拆卸的野外救援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可粘魔术贴,所述担架布上设有可拆卸的头枕。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拆卸的野外救援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一体式挂钩,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软质环带,所述担架布上设有可拆卸的头枕。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拆卸的野外救援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连杆一端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穿过第一纵连杆的螺杆连接;所述螺杆上还设有旋钮;所述横连杆另一端固定在第二纵连杆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拆卸的野外救援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连杆为空心管;所述横连杆从中间断开为两段,两段横连杆之间通过可向下折叠的铰接支架连接;其中一段横连杆内固设有固定挡板,所述固定挡板与位于横连杆内的弹簧一端头相连,所述弹簧另一端头与L型插销相接,所述L型插销一部份位于横连杆内,用于两段横连杆插接,另一部份通过横连杆上的导轨伸到横连杆外部;所述导轨沿横连杆轴向开设,所述导轨靠近所述弹簧的一侧还设有用于限制L型插销移动的L型限位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拆卸的野外救援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与所述纵连杆通过螺纹匹配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拆卸的野外救援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包括收纳槽、设置在收纳槽一端并与扶手转动连接的撑杆、控制撑杆转动的按钮卡合装置;所述按钮卡合装置包括上膛杆,所述上膛杆一端与所述按钮卡合装置内部的第一管体侧壁固连,另一端通过沿扶手的轴向开设的导轨孔洞伸出扶手外;所述第一管体为空心管,底部开口,顶部与固设在按钮卡合装置的第二弹簧连接,所述第一管体侧壁设有供绕索b通过的细孔和用于卡位的第一凸齿;所述第一管体内部还设有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中间穿设有内卡齿;所述内卡齿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内卡齿顶部与绕索b连接;所述第一管体的开口端对应设有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径;所述第二管体内设有簧片,所述簧片呈弧形,所述簧片弧形顶端正对的第二管体侧壁上开有通孔;所述按钮卡合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扶手上的可按动的按钮,所述按钮上转动设有与所述第二管体上的通孔对应匹配的拨齿,所述拨齿的转轴上设有用于回正的扭簧,所述扭簧的自由端与固设在按钮上的挡板相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先举罗虎王子洪郭海涛苌飞霸周沛马成群寇恂祝冰晶黄晓寒熊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