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侧碰门槛加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6565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4: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侧碰门槛加强结构,包括门槛外板;门槛内板;多个第一连接支架,沿门槛内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于门槛内板与地板下纵梁之间,且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支架设置有搭接在地板下纵梁上的延伸段,延伸段与地板下纵梁的重叠处设置有第一电池包安装孔;第二连接支架,布置在地板下纵梁的后端与后门槛后连接板之间,第二连接支架的一端抵在后门槛后连接板上,第二连接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搭接在地板下纵梁上的延伸面板,且延伸面板布置在地板下纵梁与后纵梁前段之间,延伸面板、地板下纵梁和后纵梁前段的重叠处设置有第二电池包安装孔。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碰撞载荷可分布在较大的受力承载面上,提高车辆侧面抗撞性能和安全性能。能和安全性能。能和安全性能。

A reinforced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side impact thresh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侧碰门槛加强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侧碰门槛加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侧面碰撞性能是车辆安全性能评估的重要一环,并且直接关系到乘客的生命安全。纯电动汽车一般将电池包设置在汽车底部,而现有汽车门槛结构与电池包框架分隔设置,当汽车侧面受到碰撞时,汽车侧面门槛结构接受到的碰撞能量难以传递至地板下纵梁或电池包框架,从而难以将碰撞载荷较均匀的分布在更大的受力面上,影响车辆的抗撞性能和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侧碰门槛加强结构,以解决现有的门槛结构难以将碰撞载荷较均匀的分布在更大的受力面上,影响车辆的抗撞性能和安全性能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所述汽车侧碰门槛加强结构,包括:
[0006]门槛外板;
[0007]门槛内板,所述门槛内板设置于所述门槛外板的内侧;
[0008]多个第一连接支架,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支架沿所述门槛内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于所述门槛内板与地板下纵梁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支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支架设置有搭接在所述地板下纵梁上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与所述地板下纵梁的重叠处设置有第一电池包安装孔;
[0009]第二连接支架,所述第二连接支架布置在所述地板下纵梁的后端与后门槛后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支架的一端抵在后门槛后连接板上,所述第二连接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搭接在所述地板下纵梁上的延伸面板,且所述延伸面板布置在地板下纵梁与后纵梁前段之间,所述延伸面板、所述地板下纵梁和后纵梁前段的重叠处设置有第二电池包安装孔。
[0010]优选地,所述门槛外板与所述地板下纵梁平行布置,所述门槛外板与B柱外板的下端连接,且所述B柱外板的下端沿左右方向在地板下纵梁上的投影与所述后纵梁前段沿左右方向在地板下纵梁上的投影具有重合段。
[0011]优选地,所述重合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50mm。
[0012]优选地,所述门槛内板上设置有门槛内板加强板,所述门槛内板加强板沿左右方向在地板下纵梁上的投影段与多个第一连接支架之间的连线沿左右方向在地板下纵梁上的投影段重合,且所述门槛内板加强板的后端对应布置于B柱内板的中部位置,其中,B柱内板向下延伸至所述门槛外板与所述门槛内板之间。
[0013]优选地,所述汽车侧碰门槛加强结构还包括第一门槛内支架、第二门槛内支架和第三门槛内支架,所述第一门槛内支架、所述第二门槛内支架间隔固定在所述门槛外板上,
所述第一门槛内支架对应布置于所述B柱内板的中部位置,且所述第一门槛内支架抵在所述B柱内板上;所述第二门槛内支架布置于所述B柱内板的前侧,所述第二门槛内支架抵在所述门槛内板上;所述第三门槛内支架设置于后门槛后连接板上,所述第二连接支架抵在所述后门槛后连接板上所述第三门槛内支架的设置位置处。
[0014]优选地,所述延伸段设置于靠近所述地板下纵梁的后端的第一连接支架上。
[0015]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支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前后间隔布置在所述第三连接部上,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连接在后门槛后连接板与地板下纵梁之间;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有所述延伸面板。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搭接在地板下纵梁一侧的第一地板下纵梁支撑面板,所述第一地板下纵梁支撑面板的一侧向靠近所述后门槛后连接板的方向延伸设置有第一地板支撑面板;所述第一地板下纵梁支撑面板的另一侧设置所述延伸面板;所述延伸面板设置有向靠近地板的方向延伸设置有第二地板下纵梁支撑面板,所述第二地板下纵梁支撑面板搭接在所述地板下纵梁的另一侧。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支撑在所述后门槛后连接板与地板下纵梁之间的第一连接本体,所述第一连接本体上连接有抵接在后门槛后连接板上的第一门槛支撑面板、抵接在后纵梁前段上的第一后纵梁前段支撑面板和抵接在地板上的第二地板支撑面板。
[0018]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支撑在所述后门槛后连接板与地板下纵梁之间的第二连接本体,所述第二连接本体上连接有抵接在后门槛后连接板上的第二门槛支撑面板、抵接在后纵梁前段上的第二后纵梁前段支撑面板。
[001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汽车侧碰门槛加强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2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侧碰门槛加强结构,在门槛内板与地板下纵梁之间设置多个第一连接支架,在地板下纵梁的后端与后门槛后连接板之间设置第二连接支架,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支架设置有搭接在地板下纵梁上的延伸段,第二连接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搭接在地板下纵梁上的延伸面板,在延伸段与地板下纵梁的重叠处设置第一电池包安装孔,在延伸面板、地板下纵梁和后纵梁前段的重叠处设置第二电池包安装孔,增强了电池包安装孔处的强度,并且可将侧面碰撞载荷自B柱或门槛外板直接传递至内侧的地板下纵梁和电池包框架,增强了载荷传递的均匀性,并增加了载荷传递的承载面,使得碰撞载荷可以分布在较大的受力承载面上,从而提高车辆的侧面抗撞性能和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汽车侧碰门槛加强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汽车侧碰门槛加强结构的仰视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支架和第二连接支架的安装示意图一;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支架和第二连接支架的安装示意图二;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支架和第二连接支架的安装示意图三;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支架与后纵梁前段的连接示意图;
[0028]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门槛内板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门槛内板加强板的安装示意图;
[0030]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门槛内支架、第二门槛内支架和第三门槛内支架的安装示意图;
[0031]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门槛内支架、第二门槛内支架与门槛外板的连接示意图;
[0032]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门槛内支架、第二门槛内支架与B柱内板的连接示意图;
[0033]图中,10、门槛外板;20、门槛内板;30、地板下纵梁;40、后门槛后连接板;50、后纵梁前段;60、B柱外板;70、B柱内板;80、地板;
[0034]1、第一连接支架;11、延伸段;111、第一电池包安装孔;2、第二连接支架;21、第一连接部;211、第一连接本体;212、第一门槛支撑面板;213、第一后纵梁前段支撑面板;214、第二地板支撑面板;22、第二连接部;221、第二连接本体;222、第二门槛支撑面板;223、第二后纵梁前段支撑面板;23、第三连接部;231、延伸面板;2311、第二电池包安装孔;232、第一地板下纵梁支撑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侧碰门槛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槛外板;门槛内板,所述门槛内板设置于所述门槛外板的内侧;多个第一连接支架,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支架沿所述门槛内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于所述门槛内板与地板下纵梁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支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支架设置有搭接在所述地板下纵梁上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与所述地板下纵梁的重叠处设置有第一电池包安装孔;第二连接支架,所述第二连接支架布置在所述地板下纵梁的后端与后门槛后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支架的一端抵在后门槛后连接板上,所述第二连接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搭接在所述地板下纵梁上的延伸面板,且所述延伸面板布置在地板下纵梁与后纵梁前段之间,所述延伸面板、所述地板下纵梁和后纵梁前段的重叠处设置有第二电池包安装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碰门槛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外板与所述地板下纵梁平行布置,所述门槛外板与B柱外板的下端连接,且所述B柱外板的下端沿左右方向在地板下纵梁上的投影与所述后纵梁前段沿左右方向在地板下纵梁上的投影具有重合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侧碰门槛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合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5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碰门槛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内板上设置有门槛内板加强板,所述门槛内板加强板沿左右方向在地板下纵梁上的投影段与多个第一连接支架之间的连线沿左右方向在地板下纵梁上的投影段重合,且所述门槛内板加强板的后端对应布置于B柱内板的中部位置,其中,B柱内板向下延伸至所述门槛外板与所述门槛内板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侧碰门槛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侧碰门槛加强结构还包括第一门槛内支架、第二门槛内支架和第三门槛内支架,所述第一门槛内支架、所述第二门槛内支架间隔固定在所述门槛外板上,所述第一门槛内支架对应布置于所述B柱内板的中部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克宁石登仁李云杨文静陈钊蔡月覃振宗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