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注油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6558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智能机器人生产和维护保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器人注油装置及方法。该机器人注油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于底座上的壳体,壳体内沿水平方向依次设有入口缓冲腔、多组注油室及至少一个出口缓冲腔,壳体靠近入口缓冲腔的一侧设有进油口;入口缓冲腔、注油室及出口缓冲腔均为顶部敞开式结构且高度逐渐递减,各腔室的底部均设有出油口,各出油口均连接有阀门和注油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节约成本,环保无污染,适合批量生产,多个机器人的多个关节同时注油,换油效率高,操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方便。

A robot oiling device and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注油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机器人生产和维护保养
,特别涉及一种机器人注油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关节型工业机器人的每个关节均有减速器机构。减速器作为工业机器人的重要部件,其质量将直接影响机器人整机的可靠性。在智能机器人研发、生产、维护保养过程中,有必要对减速器进行可靠性测试,通过定期检测减速器内润滑油脂的铁粉含量来监控各关节传动机构的磨损情况。
[0003]智能机器人研发、生产、维护保养过程中,减速器使用时间均较长,需对减速器内润滑油脂进行数次加注。目前,每个机器人型号的注油量不一样,同一个机器人的每个关节注油量也不同,这个过程一般为注油机进行人工电子操作屏设定油量,全手工操作,费时费力,注油量一旦输入错误,会对智能机器人造成生产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注油装置及方法,以解决智能机器人的关节减速器通过人工电子操作屏设定油量,手工操作费时费力,注油量一旦输入错误,会对智能机器人造成生产隐患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机器人注油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于底座上的壳体,壳体内沿水平方向依次设有入口缓冲腔、多组注油室及至少一个出口缓冲腔,壳体靠近入口缓冲腔的一侧设有进油口;
[0007]入口缓冲腔、注油室及出口缓冲腔均为顶部敞开式结构且高度逐渐递减,各腔室的底部均设有出油口,各出油口均连接有阀门和注油管。
[0008]多组所述注油室的高度沿靠近所述出口缓冲腔的方向依次递减;多组所述注油室分别为多个机器人进行注油。
[0009]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每组所述注油室包括多个容积相等的油腔,各油腔分别为一个机器人的各关节进行注油。
[0010]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下壳和上壳,其中下壳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下壳内通过多个隔板分割成所述入口缓冲腔、多组注油室及至少一个出口缓冲腔;下壳的底部设有所述出油口;
[0011]上壳密封连接于下壳的顶部,所述进油口设置于上壳上。
[0012]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下壳和所述上壳的材质均采用透明塑料。
[0013]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底座上设有多个出油通道,多个出油通道与各所述出油口一一对应,所述阀门和所述注油管连接在所述底座的底部。
[001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所述的机器人注油装置的注油方法,所述注油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1)打开最后一个出口缓冲腔底部的阀门,保持排气状态;
[0016]2)关闭入口缓冲腔和多组注油室底部的阀门;
[0017]3)将多组注油室底部的注油管分别与多个机器人的关节注油口连接;
[0018]4)由进油口向壳体内注入润滑油,依次将入口缓冲腔和各油腔注满润滑油;
[0019]5)关闭最后一个出口缓冲腔底部的阀门;
[0020]6)打开每个机器人的所有关节排气口;
[0021]7)打开各油腔底部的阀门,由进油口加入压缩空气,使各油腔内的润滑油注入机器人的各关节内;
[0022]8)注油完毕,将每个机器人的所有关节排气口和关节注油口用丝堵密封,系统归位。
[0023]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步骤3)中,每组注油室包括多个油腔,将各油腔底部的注油管与相对应机器人的关节注油口相连通。
[0024]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机器人注油装置,集抽油、注油功能一体,整体结构简单、节约成本,环保无污染,适合批量生产,多个机器人的多个关节同时注油,换油效率高,操作方便;不需要电,在停电情况下也能作业,可显著降低换油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25]本专利技术的壳体内设置梯度的油腔,实现自动定量注油,不会出现误操作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0026]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0027]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2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机器人注油装置的等轴测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机器人注油装置的剖面视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机器人注油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0032]图4为图3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33]图5为图3的B处局部放大图;
[0034]图中:1为机器人注油装置,101为底座,102为下壳,103为上壳,104为进油口,105为隔板,106为出油口,107为入口缓冲腔,108为第一油腔,109

1015为第二

第八油腔,1016为第一出口缓冲腔,1017为第二出口缓冲腔,2为第一机器人,3为第二机器人,301为第二机器人第一注油孔,302为第二机器人第一排气孔,303为第二机器人第二注油孔,304为第二机器人第二排气孔,4为第三机器人,5为第四机器人,501为第四机器人第一注油孔,502为第四机器人第一排气孔,503为第四机器人第二注油孔,504为第四机器人第二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7]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1)和设置于底座(101)上的壳体,壳体内沿水平方向依次设有入口缓冲腔(107)、多组注油室及至少一个出口缓冲腔,壳体靠近入口缓冲腔(107)的一侧设有进油口(104);入口缓冲腔(107)、注油室及出口缓冲腔均为顶部敞开式结构且高度逐渐递减,各腔室的底部均设有出油口(106),各出油口均连接有阀门和注油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注油室的高度沿靠近所述出口缓冲腔的方向依次递减;多组所述注油室分别为多个机器人进行注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注油室包括多个容积相等的油腔,各油腔分别为一个机器人的各关节进行注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下壳(102)和上壳(103),其中下壳(102)设置于所述底座(101)上,下壳(102)内通过多个隔板(105)分割成所述入口缓冲腔(107)、多组注油室及至少一个出口缓冲腔;下壳(102)的底部设有所述出油口(106);上壳(103)密封连接于下壳(102)的顶部,所述进油口(104)设置于上壳(103)上。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学兵陈祖涛马英凯刘新宇朱维金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