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可降低误差的高低温耐久测试分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检测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可降低误差的高低温耐久测试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弯折耐久测试是许多产品性能的检测指标之一,能够反映产品的性能。这些产品通常在使用过程中会需要被动进行弯折,其对弯折的耐受能力可通过弯折耐久测试获得:通过对产品进行反复弯折,将产品的极限弯折次数作为弯折性能的量化参数。例如用于折叠手机的柔性屏,使用时会反复进行0
‑
180
°
的弯折,这类柔性屏的耐弯折性能是重要的质量参数之一;其在研发、生产、出厂前通常需要进行弯折耐久测试。现有的用于柔性屏的耐弯折性能测试方案中,通常只能实现室温下的测试,忽视了温度对于耐弯折性能的影响,例如专利CN108225938B公开的一种弯折测试装置及弯折测试方法、CN113029833A公开的一种柔性液晶显示屏耐久性疲劳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等,但实际上,温度对于耐弯折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采用弯折耐久测试设备进场测试时,会不可避免的引入一些误差,导致测试结果与实际偏离;虽然误差不可避免,但仍然希望能够通过一些手段,如数据处理的方式来降低这些误差。而如包括上述专利在内的许多现有方案中,缺乏通过数据处理手段来降低误差、提高测量精度的功能。所以现在有必要提供一种更可靠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可降低误差的高低温耐久测试分析方法。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可降低误差的高低温耐久测试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采用弯折耐久测试装置对待测柔性屏于设定的温度下进行弯折耐久测试;
[0006]S2、测试过程中,对待测柔性屏每进行一次弯折后,待测柔性屏展开至180
°
时,采集一次待测柔性屏的表面图像,并同时对所述待测柔性屏的弯折区域进行透光率检测;
[0007]S3、对当前采集的待测柔性屏的表面图像中的弯折区域图像进行折痕检测,并处理得到折痕数量M
i
和总折痕长度L
i
;其中,i表示第i次弯折;
[0008]S4、根据预先采集的进行测试前的待测柔性屏的弯折区域的平均透光率T
b0
与当前该次弯折后测得的弯折区域的平均透光率T
bi
计算得到透光率损失比例η
i
:
[0009][0010]S5、采用预先构建的数据修正模型对得到的M
i
、L
i
、η
i
进行数据修正,修正后的结果分别记为:M
i
′
、L
i
′
、η
i
′
;
[0011]S6、当满足以下条件(a)或(b)时,停止测试,记录当前弯折总次数N
Max
,作为待测柔性屏耐久测试的最大弯折次数:
[0012](a)M
B
≤M
i
′
<γM
B
,且η
i
′
≥β;
[0013](b)M
i
′
≥γM
B
,且η
i
′
≥β;
[0014]其中,M
B
表示预先设置的折痕数量阈值,D表示待测柔性屏沿弯折旋转轴线方向的宽度,α、β、γ均为预先设置的常数,且α≤1,β<1,γ≥1.2。
[0015]优选的是,所述弯折耐久测试装置包括底座、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左支撑辊和右支撑辊、与所述左支撑辊的左侧连接的左夹具、与所述右支撑辊的右侧连接的右夹具、与所述左夹具驱动连接的左驱动机构、与所述右夹具驱动连接的右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左夹具和右夹具的上方的图像采集设备、透光率检测设备以及温度控制设备;
[0016]所述左夹具和右夹具用于分别固定加持待测柔性屏的左、右两端,所述左驱动机构和右驱动机构分别驱动所述左夹具和右夹具同步转动,从而使得待测柔性屏绕所述弯折旋转轴线进行弯折;
[0017]所述左支撑辊和右支撑辊对称设置在所述弯折旋转轴线两侧。
[0018]优选的是,所述透光率检测设备包括设置在左夹具和右夹具上方的光源探头以及设置在所述左夹具和右夹具下方且处于左支撑辊和右支撑辊之间的接收探头,所述光源探头发出的光经过待测柔性屏的弯折区域后到达所述光源探头,从而对该区域内的待测柔性屏的透光率进行检测;
[0019]其中,所述弯折区域为待测柔性屏上处于左支撑辊的最右端和右支撑辊之间的最左端之间的区域。
[0020]优选的是,所述温度控制设备包括保温密封箱、设置在所述保温密封箱内的温控端以及与所述温控端连接的温控主机,所述底座、左支撑辊、右支撑辊、左夹具、右夹具均设置在所述保温密封箱内,所述温控端用于实现所述保温密封箱内的温度调节。
[0021]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
[0022]S3
‑
1)从采集的待测柔性屏的表面图像中提取出弯折区域的图像;
[0023]S3
‑
2)计算弯折区域的图像的像素灰度值,获取灰度值高于阈值的区域作为候选折痕区域;
[0024]S3
‑
3)对特定方向的纹理特征进行增强,该特定方向的纹理为:与待测柔性屏的弯折旋转轴线之间的夹角在
‑
θ至+θ之间的纹理;
[0025]S3
‑
4)进行灰度变换,增强候选折痕区域的对比度;
[0026]S3
‑
5)采用steger算法提取出候选折痕区域中的折痕;
[0027]S3
‑
6)计算弯折区域中的折痕数量M
i
以及每条折痕的长度l
i
,对所有折痕的长度进行求和,得到总折痕长度L
i
。
[0028]优选的是,所述数据修正模型包括第一子模型Net1和第二子模型Net2,所述数据修正模型进行数据修正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9]1)构建训练数据集;
[0030]2)采用训练数据集对第一子模型Net1和第二子模型Net2进行训练;
[0031]3)将步骤S3得到的折痕数量M
i
和总折痕长度L
i
,输入训练好的第一子模型Net1,得到修正后的折痕数量M
i
′
和总折痕长度L
i
′
;
[0032]将步骤S4得到的透光率损失比例η
i
输入训练好的第二子模型Net2,得到修正后的
透光率损失比例η
i
′
。
[0033]优选的是,所述数据修正模型进行数据修正的处理方法包括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可降低误差的高低温耐久测试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弯折耐久测试装置对待测柔性屏于设定的温度下进行弯折耐久测试;S2、测试过程中,对待测柔性屏每进行一次弯折后,待测柔性屏展开至180
°
时,采集一次待测柔性屏的表面图像,并同时对所述待测柔性屏的弯折区域进行透光率检测;S3、对当前采集的待测柔性屏的表面图像中的弯折区域图像进行折痕检测,并处理得到折痕数量M
i
和总折痕长度L
i
;其中,i表示第i次弯折;S4、根据预先采集的进行测试前的待测柔性屏的弯折区域的平均透光率T
b0
与当前该次弯折后测得的弯折区域的平均透光率T
bi
计算得到透光率损失比例η
i
:S5、采用预先构建的数据修正模型对得到的M
i
、L
i
、η
i
进行数据修正,修正后的结果分别记为:M
i
′
、L
i
′
、η
i
′
;S6、当满足以下条件(a)或(b)时,停止测试,记录当前弯折总次数N
Max
,作为待测柔性屏耐久测试的最大弯折次数:(a)M
B
≤M
i
′
<γM
B
,且η
i
′
≥β;(b)M
i
′
≥γM
B
,且η
i
′
≥β;其中,M
B
表示预先设置的折痕数量阈值,D表示待测柔性屏沿弯折旋转轴线方向的宽度,α、β、γ均为预先设置的常数,且α≤1,β<1,γ≥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可降低误差的高低温耐久测试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耐久测试装置包括底座、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左支撑辊和右支撑辊、与所述左支撑辊的左侧连接的左夹具、与所述右支撑辊的右侧连接的右夹具、与所述左夹具驱动连接的左驱动机构、与所述右夹具驱动连接的右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左夹具和右夹具的上方的图像采集设备、透光率检测设备以及温度控制设备;所述左夹具和右夹具用于分别固定加持待测柔性屏的左、右两端,所述左驱动机构和右驱动机构分别驱动所述左夹具和右夹具同步转动,从而使得待测柔性屏绕所述弯折旋转轴线进行弯折;所述左支撑辊和右支撑辊对称设置在所述弯折旋转轴线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可降低误差的高低温耐久测试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率检测设备包括设置在左夹具和右夹具上方的光源探头以及设置在所述左夹具和右夹具下方且处于左支撑辊和右支撑辊之间的接收探头,所述光源探头发出的光经过待测柔性屏的弯折区域后到达所述光源探头,从而对该区域内的待测柔性屏的透光率进行检测;其中,所述弯折区域为待测柔性屏上处于左支撑辊的最右端和右支撑辊之间的最左端之间的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可降低误差的高低温耐久测试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设备包括保温密封箱、设置在所述保温密封箱内的温控端以及与所述温控端连接的温控主机,所述底座、左支撑辊、右支撑辊、左夹具、右夹具均设置在所述保
温密封箱内,所述温控端用于实现所述保温密封箱内的温度调节。5.根据权利要求2
‑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可降低误差的高低温耐久测试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S3
‑
1)从采集的待测柔性屏的表面图像中提取出弯折区域的图像;S3
‑
2)计算弯折区域的图像的像素灰度值,获取灰度值高于阈值的区域作为候选折痕区域;S3
‑
3)对特定方向的纹理特征进行增强,该特定方向的纹理为:与待测柔性屏的弯折旋转轴线之间的夹角在
‑
θ至+θ之间的纹理;S3
‑
4)进行灰度变换,增强候选折痕区域的对比度;S3
‑
5)采用steger算法提取出候选折痕区域中的折痕;S3
‑
6)计算弯折区域中的折痕数量M
i
以及每条折痕的长度l
i
,对所有折痕的长度进行求和,得到总折痕长度L
i
。6.根据权利要求1
‑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可降低误差的高低温耐久测试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修正模型包括第一子模型Net1和第二子模型Net2,所述数据修正模型进行数据修正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训练数据集;2)采用训练数据集对第一子模型Net1和第二子模型Net2进行训练;3)将步骤S3得到的折痕数量M
i
和总折痕长度L
i
,输入训练好的第一子模型Net1,得到修正后的折痕数量M
i
′
和总折痕长度L
i
′
;将步骤S4得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忠,许雪芹,时黎妮,周洲,钱瑾,吴海洲,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鼎盛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