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具体地说是关于电能发送设备和电能接收设备间的非接触式充电装置,所述的电能发送设备和电能接收设备能够进行信息的交互。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电能发送设备和电能接收设备通过两个空芯对空芯线圈间的耦合进行电能传输。同时该装置利用RFID技术实现电能发送设备和电能接收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互,一方面电能发送设备对电能接收设备进行身份识别,即ID认证;另一方面就是电能发送设备和电能接收设备进行充电状态信息的交互,实时监控充电过程,实现安全、可控的电能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技术背景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便携式的电子产品如手机、数码相机、掌上电脑、PDA等越来越多。对于不同类型或是同种类型不同型号的电子产品,供电电 池都不统一,因此每个电子产品都有一个与之匹配的充电装置,而且互不相容。 这样既浪费了资源、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又不利于环保。其存在的问题即是充 电装置不通用,充电装置只能为某一特定型号的电子产品充电,如果充电装置 与电子产品不是匹配的,充电装置不能对电子产品进行身份识别,也不能识别 电池类型调整其充电的功率,可能会损坏电子产品。除此之外,现有的充电装 置大部分为有线的方式给电子产品充电,对使用者而言,充电也是比较麻烦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些缺点,提供一种具有信息交互功能的 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本专利技术包括电能发送设备和电能接收设备。电能发送 设备和电能接收设备通过两个空芯对空芯线圈间的耦合进行电能传输。同时该 装置利用RFID技术实现电能发送设备和电能接收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互,--方 面电能发送设备对电能接收设备进行身份识别,即ID认证;另一方面电能发送 设备和电能接收设备进行充电状态信息的交互,实时监控充电过程。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两部分电能发送设备和电能接收设备。所述的电能发送设备和电能接收设备通过两个空芯对空芯的线圈耦合实现电能传输,利用RFID技术实现电能发送设备和电能接受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互。所述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为了实现信息的交互,电能接收设备装载了可重写产品信息的IC芯片。所述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是根据产品信息进行ID认证的安全充电装置。所述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电能发送设备和电能接收设备通过充电状 态信息的交互,实时监控充电过程。所述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在电能传输之前,电能发送设备和电能接 收设备要进行信息交互。所述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电能发送设备确认产品信息之后,根据产 品信息对电池充电。本友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有效益果是,本专利技术是利用空芯对空芯线圈 间的耦合实现非接触式的电能传输装置,电能传输效率高;电能发送设备装有 可根据充电量控制充电功率的软件,可充电由小到大的各种产品;电能发送设 备装载了可重写产品信息的IC芯片,实现了小型化(IC化);电能发送设备利 用RFID技术探知不同类型的电子产品,可以给不同类型的电子产品同时充电, 比如移动电话、PDA、音乐播放器、数码相机等,实现了充电装置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概念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充电过程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图l示出本专利技术包含两部分电能发送设备l、电能接收设备2。调整空芯 线圈11和空芯线圈21的高度位置关系,两个空芯对空芯线圈之间的距离为2-30 毫米时,达到最佳耦合状态,可以使装置充电效率高。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分别对电能发送设备和电能接收设备进行详述。电能发送设备包含空芯线圈11、驱动程序控制部12、驱动部13、控制信号 处理电路14、探测部(ID认证、异常检测)15、 RFID信息传接部16、电流检 出17等部分。在装置插入AC电源的状态下,空芯线圈ll先不会送电,使电能 发送设备再不充电时处于最小耗电状态。RFID信息传接部16发出微弱电波(间 歇的RFID传感),若此时有能量接收设备靠近,则可以捕获RFID的反馈信号, 根据反馈信号,认证产品,确认产品名称、生产厂家、电池类型、电池容量、 电量状态等信息。RFID可以实现多目标识别,即在本装置中,电能发送设备能 够同时探测多个不同种类的电器。RFID信息传接部16将得到的产品信息送入探 测部15,探测部15包括ID认证系统和异常检测系统,分别负责ID认证和异常 检测,通过初步认证,电能发送设备能够识别靠近物体是否为有效的可充电电 器;通过进一步认证,电能发送设备确认产品信息。异常检测系统,即在充电 过程中检测有无异常,如果有异常情况,则通过控制信号处理电路14,控制电 能发送设备马上停止充电。该系统的主要检测内容有(1)检测电感,即电能 发送设备和电能接收设备中两个空芯线圈的结合情况(2)检测超负荷电流,即 检测电流检出17的电流情况(3)温度检测,电能发送设备表面有多个电能接 收设备吋,即使最初的温度失去平衡也会检测。驱动程序控制部12、驱动部13 装有可根据充电量控制充电功率的软件,可以使电能发送设备给由大到小的各 种产品充电。电能接收设备包含空芯线圈21、 RFID/IC标记22、 ID认证部23、充电控制、 充电信息部24、充电电池25。 RFID/IC标记22,即电能接收设备装载了可重写产品信息的IC芯片,通过对IC芯片的读写,实现电能发送设备和电能接收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充电信息、充电控制部24,即通过控制电路实现对电池的安全充电,并将充电状态信息实时写入ic芯片,反馈给电能发送设备,使之实时监控充电过程。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充电过程1、 电能发送设备插入AC电源,空芯线圈先不会送电,电源电路处于最小 耗电状态。2、 电能发送设备开始探寻待充电设备,如探寻成功,则检测对方的ID,初 步认证是否为有效的可充电设备。3、 如果为有效的可充电设备,则电能发送设备检测待充电产品信息,对产 品信息进一步认证,即产品名称、生产厂家、电池类型、电池容量、.电量状态 等。4、 电能发送设备根据产品信息给待充电设备充电,同时启动电能发送设备 的异常检测系统,检测并通过指示灯显示充电效率以判断两个空芯线圈的耦合 状态,指示灯为红色,说明线圈没有达到最基本的耦合,这样的充电效率不够, 无法进行充电操作,此时需要调整设备间的位置关系;指示灯为红色闪烁,说 明线圈耦合基本符合要求,可以进行充电操作,只是未达到最佳耦合。但如果 不能满足待充电设备的快速充电的要求,电能发送设备会以牺牲充电效率为代 价,调整充电功率;指示灯为绿色闪烁,说明线圈达到了最佳耦合状态,电能 发送设备正在给电池充电,充电效率比较高。指示灯为绿色,说明电池已经充辆。5、 在充电过程中,实时监测待充电设备的充电状态。通过指示灯显示充电 状态,如4中所述,指示灯为红色闪烁或绿色闪烁说明正在进行充电,指示灯 为绿色则说明充电完毕。充电过程中产生异常或是电池处于充满状态,则停止 充电;电池未充满且无异常发生,则继续充电,直到充满为止。前述示范实施例和优点仅为示例性的,并且不被解释为限制本专利技术。可将 本专利技术容易地应用于其它类型的设备。并且,对本专利技术的示范实施例的描述意 图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化将是显而易见的。权利要求1、一种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包括两部分电能发送设备、电能接收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电能发送设备和所述电能接收设备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互,从而实现电能安全、可控的传输。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信息包 括产品信息和充电状态信息。3、 根据权利要求l-2中之一所述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是电 能发送设备和电能接收设备通过两个空芯对空芯线圈耦合实现电能传输,利用RFID技术实现信息交互。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接触式电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包括两部分:电能发送设备、电能接收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电能发送设备和所述电能接收设备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互,从而实现电能安全、可控的传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绍胜,赵喜荣,红建强,闫东升,王晓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北邮信息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