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搅拌澄清池循环泥浆监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6131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搅拌澄清池循环泥浆监视装置,包括:澄清池和浓缩斗,澄清池内设置有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第一反应室设置在第二反应室内,第一反应室的底部设置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通过搅拌轴连接有刮泥组件,浓缩斗设置在澄清池的底部,浓缩斗的底部连通有排污泥管道,浓缩斗内安装有密度监测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密度监测组件和分析系统,对机械搅拌澄清池内的泥浆密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可以进行精准排泥,避免了加药量的不确定性导致的泥渣层变化,同时避免了运行人员操作不当过多或过少排泥,导致机械搅拌澄清池翻池,影响后续制水设备的安全运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排泥操作更加简便,对运行人员技能水平要求更低。更低。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搅拌澄清池循环泥浆监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搅拌
,特别是涉及一种机械搅拌澄清池循环泥浆监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机械搅拌澄清池是一种泥渣循环型澄清池,池体主要由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分离室、集水槽、驱动装置、搅拌机、刮泥机、支撑机械装置的钢结构、泥渣浓缩斗和排泥装置、取样装置、本体管道等组成。这种澄清池是利用机械搅拌叶轮的提升作用来完成泥渣的回流和接触絮凝。原水由进水管在池的中部以切线方向直接进入第一反应室内,在高流速下与药剂迅速混合,激烈的搅拌可以提高碰撞率和溶解率,胶体微粒失稳生成絮体。之后向下折返至第二反应室,因容积变大,水流速度放缓,絮体开始聚合,聚合产物在此长大逐渐结合为不同类型的絮团,未能凝聚的残余微粒也可能被絮团捕捉。水流折返向上时分流,一部分向外进入澄清区,折返的离心力使已经反应变大的颗粒向下沉淀,原水得到澄清。另一部分水流向内回流,在搅拌器的作用下提升再次进入反应室,与新鲜水混合,未分离的颗粒再次反应并可以起核心作用。进入澄清区的水中带有初凝絮团和残余未凝微粒,逐渐形成一定厚度的悬浮泥渣层,是提高出水水质的重要阶段。活性泥渣自身补充,失去活性的悬浮层泥渣也可代谢。位于池底的刮泥机为全程刮泥,防止产生死泥、气体和有机物繁殖,干扰澄清环境。泥斗内的浓缩泥渣因搅动不会凝固堵塞,定期通过排污口排放。调节排泥量以保证泥渣保持在一定浓度。
[0003]在机械搅拌澄清池泥渣代谢保持泥渣在一定浓度的过程中,原技术方案并没有特定的标准及监视装置对排泥量进行控制,一般是运行人员根据经验进行排泥,因各运行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排泥量得不到精准控制,时常使得机械搅拌澄清池反应区泥渣层被破坏,导致机械搅拌澄清池翻池,出水水质变差,严重影响后续制水设备的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机械搅拌澄清池循环泥浆监视装置,通过设置密度监测组件和分析系统,对机械搅拌澄清池内的泥浆密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可以进行精准排泥,避免了加药量的不确定性导致的泥渣层变化,同时避免了运行人员操作不当过多或过少排泥,导致机械搅拌澄清池翻池,影响后续制水设备的安全运行,本申请排泥操作更加简便,对运行人员技能水平要求更低,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排泥过程会导致机械搅拌澄清池翻池,出水水质变差,严重影响后续制水设备的运行等问题。
[000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机械搅拌澄清池循环泥浆监视装置,包括:澄清池和浓缩斗,所述澄清池内设置有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所述第一反应室设置在所述第二反应室内,且所述第一反应室的底部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通过搅拌轴连接有刮泥组件,且所述刮泥组件设置在澄清池的底部,所述浓缩斗设置在所述澄清池的底部,所述浓缩斗的底部连通有排污泥管道,且所述浓缩斗与所述刮泥组件对应设置,所述浓
缩斗内安装有密度监测组件,以检测所述浓缩斗内泥渣的密度。
[000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度监测组件被设置为密度计。
[0007]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度计连接有分析系统,以将所述浓缩斗内的泥浆密度数据传输至分析系统,所述分析系统被设置为:预设一个密度安全值,当所述浓缩斗内的泥渣密度值大于所述密度安全值时,分析系统启动所述浓缩斗开始排放泥渣;当所述浓缩斗内的泥渣密度值小于所述密度安全值时,分析系统关闭所述浓缩斗停止排放泥渣。
[000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械搅拌澄清池循环泥浆监视装置还包括:斜管和斜板,所述斜管连通于所述第二反应室,所述斜管连接于所述斜板,且所述斜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反应室与所述澄清池内壁之间。
[000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械搅拌澄清池循环泥浆监视装置还包括:排污泥管道和清洗管道,所述浓缩斗的出泥端连通于排污泥管道,所述排污泥管道连通于污泥池,以将泥渣排放至所述污泥池,所述清洗管道穿设在所述浓缩斗的一侧外壁上,所述清洗管道的进水端连通于自用水源,所述清洗管道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浓缩斗,且所述清洗管道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澄清池,连通于所述第二反应室。
[001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洗管道和所述排污泥管道之间设置有连接管道。
[0011]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械搅拌澄清池循环泥浆监视装置还包括:进水管道、排污水管道和产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穿设在所述澄清池的一侧外壁,所述进水管道连通于所述第一反应室,所述排污水管道连通在所述澄清池的一侧,且所述排污水管道连接于污水池,所述产水管道穿设于所述澄清池的另一侧外壁,且所述产水管道连通于所述第二反应室。
[0012]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械搅拌澄清池循环泥浆监视装置还包括:石灰管道、混凝剂管道和助凝剂管道,所述石灰管道和所述混凝剂管道均连通于所述第一反应室,所述助凝剂管道连通于所述第二反应室。
[001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搅拌澄清池循环泥浆监视装置,包括:澄清池和浓缩斗,澄清池内设置有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第一反应室设置在第二反应室内,第一反应室的底部设置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通过搅拌轴连接有刮泥组件,浓缩斗设置在澄清池的底部,浓缩斗的底部连通有排污泥管道,浓缩斗内安装有密度监测组件,本技术通过设置密度监测组件和分析系统,对机械搅拌澄清池内的泥浆密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可以进行精准排泥,避免了加药量的不确定性导致的泥渣层变化,同时避免了运行人员操作不当过多或过少排泥,导致机械搅拌澄清池翻池,影响后续制水设备的安全运行,本技术排泥操作更加简便,对运行人员技能水平要求更低。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机械搅拌澄清池循环泥浆监视装置的结构示意简图。
[0016]附图标记:
[0017]100、澄清池;110、进水管道;120、排污水管道;130、产水管道;140、自用水管道;150、排污泥管道;160、混凝剂管道;170、助凝剂管道;180、清洗管道;181、连接管道;190、石灰管道;200、第一反应室;300、第二反应室;400、斜管;500、密度监测组件;600、搅拌组件;700、刮泥组件;800、浓缩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19]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搅拌澄清池循环泥浆监视装置,包括:澄清池,所述澄清池内设置有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所述第一反应室设置在所述第二反应室内,且所述第一反应室的底部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通过搅拌轴连接有刮泥组件,且所述刮泥组件设置在澄清池的底部;浓缩斗,所述浓缩斗设置在所述澄清池的底部,所述浓缩斗的底部连通有排污泥管道,且所述浓缩斗与所述刮泥组件对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斗内安装有密度监测组件,以检测所述浓缩斗内泥渣的密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搅拌澄清池循环泥浆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度监测组件被设置为密度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搅拌澄清池循环泥浆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度计连接有分析系统,以将所述浓缩斗内的泥浆密度数据传输至分析系统,所述分析系统被设置为:预设一个密度安全值,当所述浓缩斗内的泥渣密度值大于所述密度安全值时,分析系统启动所述浓缩斗开始排放泥渣;当所述浓缩斗内的泥渣密度值小于所述密度安全值时,分析系统关闭所述浓缩斗停止排放泥渣。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搅拌澄清池循环泥浆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斜管和斜板,所述斜管连通于所述第二反应室,所述斜管连接于所述斜板,且所述斜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红祥赵斌朱辉熊明李潇刘宇黄雄吴健黄一俊王清榕王雪颖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应城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