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光伏组件一体化结构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25782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柔性光伏组件一体化结构及系统,结构包括副防水卷材、集成于所述副防水卷材正面上的柔性光伏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副防水卷材正面和所述柔性光伏组件之间的粘接层,所述副防水卷材背面上设有热风焊接区域,所述柔性光伏组件包含背板材料,所述副防水卷材上的热风焊接区域位于所述柔性光伏组件对应位置或对应位置的周围或对应位置的周围的部分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光伏组件或面板在建筑领域应用时使用胶粘方式连接失效的问题,同时没有结构件的使用极大的降低了产品的材料成本和安装成本,经过正负5000Pa风压的屋面系统抗风揭验证,安装结构安全可靠。安装结构安全可靠。安装结构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光伏组件一体化结构及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光伏产品领域,特别涉及柔性光伏组件一体化结构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安装条件的限制,现有光伏组件或者面板在屋面安装时都采用了背胶黏贴或者密封胶、结构胶粘贴。而胶的使用寿命极难达到与光伏同寿命,而且光伏产品发电时的温度升高也会进一步降低胶的使用寿命。这使胶粘方案的结构寿命与组件的发电寿命不匹配,造成二次维护成本甚至批量组件脱落损坏,同时该方案无法满足建筑长期的防水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光伏组件一体化结构,极大的降低了产品的材料成本和安装成本。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光伏组件一体化结构,其包括副防水卷材、集成于所述副防水卷材正面上的柔性光伏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副防水卷材正面和所述柔性光伏组件之间的粘接层,所述副防水卷材背面上设有热风焊接区域,所述柔性光伏组件包含背板材料,所述副防水卷材上的热风焊接区域位于所述柔性光伏组件对应位置或对应位置的周围或对应位置的周围的部分区域。
[0005]优化的,所述柔性光伏组件包含柔性面板材料,纤维增强层,太阳能电池片,分别设于柔性面板材料和纤维增强层之间、纤维增强层和太阳能电池片之间、以及太阳能电池片下方的胶膜。
[0006]优化的,所述副防水卷材呈框型或条状或块状,所述粘接层设于所述副防水卷材和所述柔性光伏组件贴合时的重叠区域上,粘接层为胶膜,在所述柔性光伏组件层压成型时与所述副防水卷材同步层压成型为一体。
[0007]优化的,所述副防水卷材上的热风焊接区域均为框型区域或是相平行的两条长方形区域或是完整副防水卷材的背面的区域。
[000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柔性光伏组件一体化系统,它包括屋面结构、以及通过热风焊接固定于所述屋面结构上的柔性光伏组件一体化结构,所述柔性光伏组件一体化结构为上述任一所述柔性光伏组件一体化结构,所述屋面结构包含主防水卷材、主防水卷材下方的屋面基材。
[0009]优化的,所述副防水卷材和所述主防水卷材采用的主要成分相同的高分子材料制成。
[0010]优化的,副防水卷材和所述主防水卷材的主要成分为TPO或PVC。
[0011]优化的,所述主防水卷材、所述副防水卷材和所述背板材料的主要成分均为TPO。
[0012]优化的,所述副防水卷材、所述主防水卷材的主要成分均为PVC,所述背板材料的主要成分为TPO。
[0013]优化的,所述屋面基材包括保温隔热层、保温隔热层下方的防水透气层和防水透
气层下方的钢板承重层。
[001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光伏组件或面板在建筑领域应用时使用胶粘方式连接失效的问题,同时没有结构件的使用极大的降低了产品的材料成本和安装成本;柔性光伏组件也进一步降低了光伏发电产品对建筑屋面的荷载要求,使本方案的适用范围更加广阔;通过柔性光伏组件与副防水卷材一体封装,并预留出在屋面安装时的焊接区域,在屋面安装时使用热风焊接工艺。热风焊接工艺是将两种相同材质的产品直接融化再固化结合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故其连接寿命可以与光伏发电同寿命,经过正负5000Pa风压的屋面系统抗风揭验证,安装结构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5]附图1为柔性光伏组件一体化结构的分解视图;
[0016]附图2为柔性光伏组件一体化系统的分解视图;
[0017]附图3为实施例一中的柔性光伏组件一体化系统的示意图;
[0018]附图4为实施例一中柔性光伏组件一体化系统安装后的示意图;
[0019]附图5为柔性光伏组件一体化系统采用部分粘接的方式的分解的示意图;
[0020]附图6为柔性光伏组件一体化系统采用全面粘接的方式的分解的示意图;
[0021]附图7为实施例二中柔性光伏组件一体化结构的示意图;
[0022]附图8为实施例二中柔性光伏组件一体化系统安装后的示意图;
[0023]附图9为实施例二中副防水卷材11与柔性光伏组件12的连接示意图;
[0024]以上附图中:1、柔性光伏组件一体化结构;2、屋面结构;3、热风焊接区域;4、重叠区域;5、铆钉;6、螺钉;11、副防水卷材;12、柔性光伏组件;13、粘接层;21、主防水卷材;22、屋面基材;;23、片状防水卷材;120、胶膜;121、柔性面板材料;122、纤维增强层;123、太阳能电池片;124、背板材料;221、保温隔热层;222、防水透气层;223、钢板承重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6]实施例一
[0027]如图1

4所示,柔性光伏组件一体化系统包括屋面结构2、以及通过热风焊接固定于所述屋面结构2上的柔性光伏组件一体化结构1,所述柔性光伏组件一体化结构1为上述柔性光伏组件一体化结构1。
[0028]所述屋面结构2包含主防水卷材21、主防水卷材21下方的屋面基材22。所述屋面基材22包括保温隔热层221、保温隔热层221下方的防水透气层222和防水透气层222下方的钢板承重层223。
[0029]柔性光伏组件一体化结构1,其包括副防水卷材11、集成于所述副防水卷材11正面上的柔性光伏组件12、以及设于所述副防水卷材11正面和所述柔性光伏组件12之间的粘接层13、、设于所述副防水卷材11背面上的热风焊接区域3,所述热风焊接区域3位于所述柔性光伏组件12对应位置或对应位置的周围或对应位置的周围的部分区域。所述柔性光伏组件12包含依次层叠设置的柔性面板材料121、胶膜120、纤维增强层122、胶膜120、太阳能电池片123、胶膜120、背板材料124。所述副防水卷材11为高分子屋面卷材。所述副防水卷材11为
TPO卷材或者PVC卷材,在本实施例中采用TPO卷材,背板材料124也为TPO卷材(热塑性聚烯烃类防水卷材),两者可以是型号相同或不同但主要成分均为TPO的卷材,能够使柔性光伏组件12与副防水卷材11形成一个整体,能够有效保证两者连接的强度以及使用寿命。副防水卷材11呈框型或条状或块状,在本实施例中为框型,所述粘接层设于所述副防水卷材11和所述柔性光伏组件12贴合时的重叠区域4上,粘接层13也为胶膜,在所述柔性光伏组件12层压成型时与所述副防水卷材11同步层压成型为一体。
[0030]上述柔性光伏组件一体化系统的安装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31]a.将所述副防水卷材11与柔性光伏组件12的各层材料组装敷设完成;
[0032]b.对组装敷设完成的柔性光伏组件12的副防水卷材11进行层压、滚压或高压釜夹胶使副防水卷材11与所述柔性光伏组件12一体化;
[0033]c.在所述屋面上设置的主防水卷材21,主防水卷材21正面整面均为热风焊接区域;
[0034]d.将柔性光伏组件一体化结构1贴敷于所述主防水卷材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光伏组件一体化结构,其包括副防水卷材、集成于所述副防水卷材正面上的柔性光伏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副防水卷材正面和所述柔性光伏组件之间的粘接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防水卷材背面上设有热风焊接区域,所述柔性光伏组件包含背板材料,所述副防水卷材上的热风焊接区域位于所述柔性光伏组件对应位置或对应位置的周围或对应位置的周围的部分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光伏组件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光伏组件包含柔性面板材料,纤维增强层,太阳能电池片,分别设于柔性面板材料和纤维增强层之间、纤维增强层和太阳能电池片之间、以及太阳能电池片下方的胶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光伏组件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防水卷材呈框型或条状或块状,所述粘接层设于所述副防水卷材和所述柔性光伏组件贴合时的重叠区域上,粘接层为胶膜,在所述柔性光伏组件层压成型时与所述副防水卷材同步层压成型为一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光伏组件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防水卷材上的热风焊接区域均为框型区域或是相平行的两条长方形区域或是完整副防水卷材的背面的区域。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远富钱倩影申吉单永胜王亚洲余小辉
申请(专利权)人:固德威电源科技广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