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拱圈衬砌增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5743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隧道拱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隧道拱圈衬砌增强结构,包括洞周土体,所述洞周土体内挖设有加筋嵌固槽,所述加筋嵌固槽内设有劲性撑管与管间支撑板,所述劲性撑管与管间支撑板连接成一体且依次设于加筋嵌固槽内,所述洞周土体的内壁上设有对劲性撑管进行支撑的钢筋网片层,钢筋网片层的内侧设有初衬拱架,所述劲性撑管的外侧设有撑管套箍,所述撑管套箍通过套箍锚筋与洞周土体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洞周土体内挖设加筋嵌固槽,将连接成一整体的劲性撑管与管间支撑板依次设于加筋嵌固槽内,与初衬拱架和初衬混凝土协同承载,增强了初衬结构的整体性。增强了初衬结构的整体性。增强了初衬结构的整体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拱圈衬砌增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拱圈
,具体是隧道拱圈衬砌增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山岭重丘区隧道施工时,时常会遇到浅埋段、冒顶、超挖等工程问题,因此需要提升衬砌结构的整体性,降低病害处治难度、改善衬砌结构受力性能。
[0003]现有技术中已有一种软弱地层隧道衬砌结构,包括设置于拱顶上的一次初期支护拱,一次初期支护拱朝向地层的一侧均匀间隔固定有呈辐射状分布的锚杆,一次初期支护拱下端的两侧分别通过平行于拱墙的导坑填充墙延伸到拱墙根,导坑填充墙的底部通过桩基础固定于基岩上;该技术虽可满足隧道衬砌结构稳定性增强,但其支撑体难以实现纵向协调承载,与初衬结构的整体承载性能有待提升。
[0004]鉴于此,为提升初衬结构的受力性能,目前亟待专利技术一种可改善初衬结构受力性能、提升初衬结构稳定性的隧道拱圈衬砌增强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隧道拱圈衬砌增强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隧道拱圈衬砌增强结构,包括洞周土体,所述洞周土体内挖设有加筋嵌固槽,所述加筋嵌固槽内设有劲性撑管与管间支撑板,所述劲性撑管与管间支撑板连接成一体且依次设于加筋嵌固槽内,所述洞周土体的内壁上设有对劲性撑管进行支撑的钢筋网片层,钢筋网片层的内侧设有初衬拱架。
[0008]进一步的:所述管间支撑板横断面呈曲线形。
[0009]进一步的:所述管间支撑板其中一个端面设有撑板挂板,所述撑板挂板嵌入相接的劲性撑管的管腔内。
[0010]进一步的:所述劲性撑管的一侧设有与管间支撑板连接的槽道,另一侧与管间支撑板焊接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钢筋网片层与初衬拱架设有初衬混凝土。
[0012]进一步的:所述劲性撑管的外侧设有撑管套箍,所述撑管套箍通过套箍锚筋与洞周土体相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撑管套箍套设于劲性撑管的两端,并与劲性撑管焊接连。
[0014]进一步的:所述撑管套箍包括两块形状相同的钢板,两个钢板围合成闭合的圆环形。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在洞周土体内挖设加筋嵌固槽,将连接成一整体的劲性撑管与管间支撑板依次设于加筋嵌固槽内,与初衬拱架和初衬混凝土协同承载,增强了初衬结构的
整体性。
[0017](2)采用套箍锚筋将撑管套箍及劲性撑管与洞周土体连接牢固,通过注浆形成撑管填充体和顶板填充体,提升了加筋体与洞周土体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隧洞工期衬砌增强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

洞周土体;2

加筋嵌固槽; 3

劲性撑管;4

管间支撑板;5

撑板挂板;6

套箍锚筋;7

撑管套箍;8

撑管填充体;9

顶板填充体;10

钢筋网片层;11

初衬拱架;12

初衬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22]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隧道拱圈衬砌增强结构,包括洞周土体1,所述洞周土体1内挖设有加筋嵌固槽2,所述加筋嵌固槽2内设有劲性撑管3与管间支撑板4,其中管间支撑板4横断面呈曲线形,所述劲性撑管3与管间支撑板4连接成一体且依次设于加筋嵌固槽2内,所述管间支撑板4其中一个端面设有撑板挂板5,所述撑板挂板5嵌入相接的劲性撑管3的管腔内,所述劲性撑管3的一侧设有与管间支撑板4连接的槽道,另一侧与管间支撑板4焊接连接,所述洞周土体1的内壁上设有对劲性撑管3进行支撑的钢筋网片层10,钢筋网片层10的内侧设有初衬拱架11,所述钢筋网片层10与初衬拱架11设有初衬混凝土12。
[0023]在本实施例中,本机构在使用时,将连接成一整体的劲性撑管3与管间支撑板4依次设于加筋嵌固槽2内,并使管间支撑板4另一端的撑板挂板5嵌入相接的劲性撑管3的管腔内,再通过外部注浆设备向劲性撑管3、管间支撑板4与冒顶松散体空隙注浆,分别形成撑管填充体8和顶板填充体9,再铺设钢筋网片层10、支设初衬拱架11,然后喷射初衬混凝土12,通过在洞周土体1内挖设加筋嵌固槽2,将连接成一整体的劲性撑管3与管间支撑板4依次设于加筋嵌固槽2内,与初衬拱架11和初衬混凝土12协同承载,增强了初衬结构的整体性。
[0024]其中洞周土体1为弱风化千枚岩,加筋嵌固槽2的宽度为2m、长度为10m,劲性撑管3采用直径为100mm的钢管轧制而成,管间支撑板4采用厚度20mm的钢板,撑板挂板5采用厚度为20mm的钢板压轧而成,与管间支撑板4焊接连接,撑管填充体8和顶板填充体9均采用强度等级为C35的自密实混凝土,钢筋网片层10采用直径为8mm的钢筋网绑扎而成,初衬拱架11采用规格为25的普通工字钢,初衬混凝土12采用强度等级为C30的细石混凝土
[002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劲性撑管3的外侧设有撑管套箍7,所述撑管套箍7通过套箍锚筋6与洞周土体1相连接,所述撑管套箍7套设于劲性撑管3的两端,并与劲性撑管3焊接连,所述撑管套箍7包括两块形状相同的钢板,两个钢板围合成闭合的圆环形。
[0026]在本实施例中,本机构在注浆之前,先采用套箍锚筋6将撑管套箍7及劲性撑管3与洞周土体1连接牢固,然后再通过注浆形成撑管填充体8和顶板填充体9,提升了加筋体与洞周土体1的连接强度。
[0027]其中套箍锚筋6采用直径为32mm的螺纹带肋钢筋轧制而成,撑管套箍7采用厚度10mm的钢板轧制而成,宽度为20cm。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隧道拱圈衬砌增强结构,包括洞周土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洞周土体内挖设有加筋嵌固槽,所述加筋嵌固槽内设有劲性撑管与管间支撑板,所述劲性撑管与管间支撑板连接成一体且依次设于加筋嵌固槽内,所述洞周土体的内壁上设有对劲性撑管进行支撑的钢筋网片层,钢筋网片层的内侧设有初衬拱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拱圈衬砌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间支撑板横断面呈曲线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拱圈衬砌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间支撑板其中一个端面设有撑板挂板,所述撑板挂板嵌入相接的劲性撑管的管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拱圈衬砌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斌方维龙江明古马嘉良刘泽伟迈士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