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用排障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5455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用排障器,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板、支撑板和壳体,所述壳体内固定连接有位于其前端部且与支撑板平行的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与两者固定连接的弹簧柱,所述固定板的前端面顶部设置有位于壳体外的摄像头和探照灯,所述支撑板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位于壳体内且与壳体内壁留有间隙的蜂窝孔块,所述蜂窝孔块的内部开设有弹簧柱穿在其内的通孔,所述蜂窝孔块的前端部开设有与加强杆配合的卡槽。该轨道交通用排障器,使壳体的外部碰撞石头等重型物体时,能将该物体从轨道上驱散,同时能避免壳体与物体硬性碰撞造成严重损坏的情况。情况。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用排障器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具体为一种轨道交通用排障器。

技术介绍

[0002]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对经济城市的公共交通状况改善以及推动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发展建设中,由于轨道交通运输效率快,因此轨道交通需行驶频率日益增多。
[0003]轨道交通的日常行驶中,行驶的轨道路线上容易出现树枝、石块或丢弃物,当轨道交通经过时,将对轨道交通造成影响,将对轨道交通行驶的安全性造成影响,而目前的轨道交通排障器,都是通过排障面板与物体的碰撞,将物体从轨道上驱散出去,但是有的物体重量大,虽然通过高速行驶的轨道交通和排障面板能将该物体驱散开,但是硬性的碰撞将极其容易造成排障面板的损坏,损坏后的排障面板将无法发挥作用,行驶中又不便于维护更换,因此存在使用缺陷。
[0004]因此,提出一种轨道交通用排障器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用排障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行驶轨道物体重量大,排障面板与物体的硬性的碰撞容易造成排障面板的损坏,损坏后的排障面板将无法发挥作用的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轨道交通用排障器,包括固定板、支撑板和壳体,所述壳体内固定连接有位于其前端部且与支撑板平行的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与两者固定连接的弹簧柱,所述固定板的前端面顶部设置有位于壳体外的摄像头和探照灯,所述支撑板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位于壳体内且与壳体内壁留有间隙的蜂窝孔块,所述蜂窝孔块的内部开设有弹簧柱穿在其内的通孔,所述蜂窝孔块的前端部开设有与加强杆配合的卡槽。
[0007]可选的,所述弹簧柱的数量与所述通孔的数量相同,且两者一一对应。
[0008]可选的,所述壳体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一对定位板,所述固定板的前端面与定位板对应位置处开设有螺纹孔和缓冲槽,所述定位板上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内设有与螺纹孔螺栓连接的限位螺杆,所述固定板和定位板之间留有缓冲距离,所述缓冲槽的内部设置有一端与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定位板紧贴的弹簧。
[0009]可选的,所述螺纹孔和缓冲槽相互平行。
[0010]可选的,所述壳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固定板的前端面开设有与盖板后端相匹配的插槽,所述盖板的后端位于插槽的内部。
[0011]可选的,所述盖板与插槽之间设置有缓冲垫。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用排障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轨道交通用排障器,通过加强杆和弹簧柱的配合,使壳体的外部碰撞石头等
重型物体时,通过壳体能将该物体从轨道上驱散,同时通过壳体的缓冲能避免壳体与物体硬性碰撞造成严重损坏的情况,通过在支撑板和壳体之间设置蜂窝孔块,一方面蜂窝孔块结构更轻,不会大幅增加排障器的重量,另一方面能在壳体与物体碰撞时,通过蜂窝孔块边缘增大与壳体的接触面积,再配合弹簧柱避免壳体出现大范围形变的情况,能对壳体支撑更稳定,同时壳体不易损坏,保证了壳体的使用稳定性,提高壳体的使用寿命。
[0014]2、该轨道交通用排障器,壳体通过限位螺杆和定位板与固定板连接,定位板和固定板之间有缓冲距离,对壳体提供缓冲空间,配合缓冲槽内的弹簧,在壳体碰撞时,壳体能通过弹簧进行整体的缓冲,配合穿孔和限位螺杆在缓冲压力消失后助力壳体的复位。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轨道交通用排障器结构俯剖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轨道交通用排障器蜂窝孔块结构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轨道交通用排障器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轨道交通用排障器图1中A区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图中:1、固定板;2、支撑板;3、壳体;4、加强杆;5、弹簧柱;7、摄像头;8、探照灯;9、蜂窝孔块;10、通孔;11、螺纹孔;12、缓冲槽;13、穿孔;14、限位螺杆;15、定位板;16、弹簧;17、插槽;18、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23]实施例1
[0024]请参阅图1

3所示,一种轨道交通用排障器,包括固定板1、支撑板2和壳体3,壳体3内固定连接有位于其前端部且与支撑板2平行的加强杆4,加强杆4与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与两者固定连接的弹簧柱5,固定板1的前端面顶部设置有位于壳体3外的摄像头7和探照灯8,摄像头7能够使驾驶员在驾驶舱内通过摄像头7观测外面轨道情况,通过探照灯8对外面路面提供照明,支撑板2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位于壳体3内且与壳体3内壁留有间隙的蜂窝孔块9,蜂窝孔块9的内部开设有弹簧柱5穿在其内的通孔10,蜂窝孔块9的前端部开设有与加强杆4配合的卡槽。
[0025]本实施例中,通过加强杆4和弹簧柱5的配合,使壳体3的外部碰撞石头等重型物体
时,通过壳体3能将该物体从轨道上驱散,同时通过壳体3的缓冲能避免壳体3与物体硬性碰撞造成严重损坏的情况,通过在支撑板2和壳体3之间设置蜂窝孔块9,一方面蜂窝孔块9结构更轻,不会大幅增加排障器的重量,另一方面能在壳体3于物体碰撞时,通过蜂窝孔块9边缘增大与壳体3的接触面积,再配合弹簧柱5避免壳体3出现大范围形变的情况,同时能对壳体3支撑更稳定。
[0026]弹簧柱5的数量与通孔10的数量相同,且两者一一对应,能提高支撑板2和壳体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0027]实施例2
[0028]请参阅图1、图3和图4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壳体3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一对定位板15,固定板1的前端面与定位板15对应位置处开设有螺纹孔11和缓冲槽12,定位板15上开设有穿孔13,所述穿孔13内设有与螺纹孔11螺栓连接的限位螺杆14,所述固定板1和定位板15之间留有缓冲距离,所述缓冲槽12的内部设置有一端与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定位板15紧贴的弹簧16。
[0029]本实施例中,通过限位螺杆14将定位板15安装后,通过定位板15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用排障器,包括固定板(1)、支撑板(2)和壳体(3),所述壳体(3)内固定连接有位于其前端部且与支撑板(2)平行的加强杆(4),所述加强杆(4)与所述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与两者固定连接的弹簧柱(5),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前端面顶部设置有位于壳体(3)外的摄像头(7)和探照灯(8),所述支撑板(2)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位于壳体(3)内且与壳体(3)内壁留有间隙的蜂窝孔块(9),所述蜂窝孔块(9)的内部开设有弹簧柱(5)穿在其内的通孔(10),所述蜂窝孔块(9)的前端部开设有与加强杆(4)配合的卡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用排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柱(5)的数量与所述通孔(10)的数量相同,且两者一一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用排障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一对定位板(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磊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