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组件、光学成像系统、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254363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2:19
本申请提供一种透镜组件、光学成像系统、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所述透镜组件包括承载层,所述承载层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曲面;变焦层,所述变焦层设置于所述承载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上;柔性层,所述柔性层设置于所述变焦层远离所述承载层的一侧;以及致动器,所述致动器承载于所述柔性层上,所述致动器用于驱动所述柔性层发生形变,从而带动所述变焦层发生弹性形变,以实现所述透镜组件的焦距变化。本申请实施例的透镜组件具有更大焦距变化范围且具有更大通光孔径。范围且具有更大通光孔径。范围且具有更大通光孔径。

Lens assembly, optical imaging system,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镜组件、光学成像系统、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镜组件、光学成像系统、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摄像头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摄像头既能够满足远景的拍摄要求,也能够满足近景的拍摄,尤其是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的摄像头,在满足小型化的同时,要求其具有较大的焦距变化范围,可以更好的适用于不同的场景。然而,现有的可变焦镜头的焦距变化范围仍然较小,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透镜组件,其具有更大焦距变化范围且具有更大通光孔径。
[0004]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镜组件,其包括:
[0005]承载层,所述承载层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曲面;
[0006]变焦层,所述变焦层设置于所述承载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上;
[0007]柔性层,所述柔性层设置于所述变焦层远离所述承载层的一侧;以及
[0008]致动器,所述致动器承载于所述柔性层上,所述致动器用于驱动所述柔性层发生形变,从而带动所述变焦层发生弹性形变,以实现所述透镜组件的焦距变化。
[0009]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透镜组件,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具有物侧,所述透镜组件的所述柔性层相较于所述变焦层更靠近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物侧。
[0010]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头模组,其包括:r/>[0011]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及
[0012]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位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
[0013]本申请第四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
[0014]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摄像头模组,用于拍摄图像;
[0015]显示模组,用于显示所述摄像头模组拍摄的图像;以及
[0016]电路板模组,所述电路板模组分别与所述摄像头模组及所述显示模组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摄像头模组进行拍摄,并用于控制所述显示模组进行显示。
[0017]本申请实施例的透镜组件承载层、变焦层、柔性层以及致动器。所述承载层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曲面,这使得透镜组件在致动器未启动时就对光具有一定的聚光效果或发散作用,从而具有一定的光焦度,当致动器开启,柔性层及变焦层发生形变,柔性层远离变焦层的表面形成弯曲面型时,第一表面为曲面,可以使得柔性层远离变焦层的表面形成更大的曲率(即更小的曲率半径),从而通过控制致动器对柔性层施加的力的位置、
方向、大小等,可以使透光组件具有较大的光焦度范围,从而具有较大的焦距变化范围。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透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透镜组件沿图1中A

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透镜组件沿图1中A

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一驱动组件或第二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一驱动组件或第二驱动组件沿图4中B

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透镜组件沿图1中A

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透镜组件沿图1中A

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透镜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沿图1中A

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透镜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沿图1中A

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透镜组件处于第三状态时,沿图1中A

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透镜组件处于第四状态时,沿图1中A

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12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透镜组件沿图1中A

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13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透镜组件沿图1中A

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14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透镜组件沿图1中A

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1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6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7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8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2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2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0040]图2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电路框图。
[0041]图23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电路框图。
[0042]附图标记说明:
[0043]100

透镜组件,101

收容空间,10

承载层,11

第一表面,30

变焦层,50

柔性层,51

第二表面,70

致动器,71

第一驱动组件,711

第一电极,713

致动层,715

第二电极,73

第二驱动组件,90

支撑件,200

光学成像系统,210

非变焦透镜,230

光阑,250

红外截止滤光片,270

保护片,300

摄像头模组,310

感光元件,331

容置腔,400

电子设备,410

显示模组,420

中框,430

电路板模组,431

处理器,433

存储器,450

壳体,451

透光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层,所述承载层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曲面;变焦层,所述变焦层设置于所述承载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上;柔性层,所述柔性层设置于所述变焦层远离所述承载层的一侧;以及致动器,所述致动器承载于所述柔性层上,所述致动器用于驱动所述柔性层发生形变,从而带动所述变焦层发生弹性形变,以实现所述透镜组件的焦距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组件具有光轴,所述第一表面于所述光轴处为凸面或凹面,所述第一表面为球面、非球面或自由曲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于所述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R1的范围为20mm≤R1≤300mm;或者,所述第一表面于所述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R1的范围为1mm≤R1≤3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组件的焦距f的范围为

200mm≤f<

5mm,或者2mm<f≤10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组件的通光孔径D的范围为1.5mm≤D≤7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柔性层远离所述变焦层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柔性层面向所述变焦层的一侧,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加载电压时,驱动所述柔性层发生形变,从而带动所述变焦层发生弹性形变,以实现所述透镜组件的焦距变化。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组件具有光轴,所述柔性层具有远离所述变焦层的第二表面,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加载电压时,驱动所述柔性层发生形变,从而带动所述变焦层发生弹性形变,以使所述第二表面为球面或非球面,所述第二表面于光轴处为凸面或凹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于所述光轴处为凸面,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加载电压以产生第一电场,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加载电压以产生第二电场时,所述第二表面为球面,且朝向背离所述变焦层的方向凸出;其中,所述第一电场的方向自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背离柔性层的一侧指向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靠近所述柔性层的一侧;所述第二电场的方向自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背离柔性层的一侧指向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靠近所述柔性层的一侧。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于所述光轴处为凸面,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加载电压以产生第三电场,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加载电压以产生第四电场时,所述第二表面为非球面,且所述第二表面于光轴处朝向背离所述变焦层的方向凸出;其中,所述第三电场的方向自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靠近柔性层的一侧指向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背离所述柔性层的一侧;所述第四电场的方向自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背离柔性层的一侧指向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靠近所述柔性层的一侧。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于所述光轴处为凸面,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均未加载电压时,所述透镜组件具有第一焦距;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加载电压产生第一电场,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加载电压产生第二电场
时,所述透镜组件具有第二焦距;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加载电压第三电场,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加载电压产生第四电场时,所述透镜组件具有第三焦距,所述第一焦距、所述第二焦距与所述第三焦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富伟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