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交流双用充电桩触电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5307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流交流双用充电桩触电保护装置,包括充电桩,所述充电桩的前侧壁上设有漏电预警机构,所述漏电预警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侧壁呈开口式结构,所述壳体内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多个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内均固定有导杆,所述导杆上均套设有弹簧,所述条形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导杆穿过滑块并与滑块滑动连接;通过设置的漏电预警机构:即第一导线与充电桩内的易漏电部件电性连接,当发生漏电等状况时,蜂鸣式漏电检测仪即可检测到漏电情况,并发出蜂鸣声进行预警,从而避免使用人员误触充电桩发生触电的状况,提高了充电桩的使用安全性。提高了充电桩的使用安全性。提高了充电桩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交流双用充电桩触电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桩
,具体为一种直流交流双用充电桩触电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充电桩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目前,常见的充电桩多为直流充电桩或者交流充电桩,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现了一种直流交流双用充电桩,便于客户选择使用;目前,直流交流双用充电桩在使用时,部分导体的表面绝缘层易脱落或者锈蚀等,进而易导致部分不带电的部件(如壳体等)发生漏电等状况,使用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触极易发生触电的风险,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直流交流双用充电桩触电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交流双用充电桩触电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直流交流双用充电桩触电保护装置,包括充电桩,所述充电桩的前侧壁上设有漏电预警机构,所述漏电预警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侧壁呈开口式结构,所述壳体内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多个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内均固定有导杆,所述导杆上均套设有弹簧,所述条形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导杆穿过滑块并与滑块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前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前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两侧壁之间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夹座。
[000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架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后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夹座,所述螺纹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拧块;所述第一夹座和所述第二夹座之间处设有第二导线,所述第二导线的底端穿过壳体和充电桩的外壁并延伸至充电桩的内部。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的前侧壁靠近顶端处固定连接有支板,所述支板的底面开设有多个连接槽,所述支板内还嵌设有导电板,所述第二导线的顶端穿过相应的连接槽并与导电板电性连接,所述导电板上电性连接有第一导线,所述安装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安装有蜂鸣式漏电检测仪,所述第一导线的顶端与蜂鸣式漏电检测仪的接线端电性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的顶面和底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耳板,所述耳板通过螺栓与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前侧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盖板。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充电桩的两侧壁下方处均设有充电线,所
述充电桩的两侧壁上方处均设有充电枪挂架。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通过螺栓与充电桩的前侧壁固定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漏电预警机构:即第一导线与充电桩内的易漏电部件电性连接,当发生漏电等状况时,蜂鸣式漏电检测仪即可检测到漏电情况,并发出蜂鸣声进行预警,从而避免使用人员误触充电桩发生触电的状况,提高了充电桩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中漏电预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中漏电预警机构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0017]图5为本技术中漏电预警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中漏电预警机构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0020]1、充电桩;11、充电枪挂架;12、充电线;
[0021]2、漏电预警机构;20、承载板;21、壳体;22、盖板;23、安装板;231、条形槽;232、导杆;233、弹簧;234、耳板;24、支板;241、连接槽;242、导电板;243、第一导线;25、滑块;251、连接板;26、支架;261、第一夹座;27、螺纹杆;271、第二夹座;272、拧块;28、第二导线;29、蜂鸣式漏电检测仪。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6]请参阅图1

6,一种直流交流双用充电桩触电保护装置,包括充电桩1,充电桩1的两侧壁下方处均设有充电线12,两个充电线12分别为快充线和常规充电线,充电桩1的两侧壁上方处均设有充电枪挂架11,充电枪挂架11的设置便于悬挂和固定充电枪;充电桩1的前侧壁上设有漏电预警机构2,漏电预警机构2包括壳体21,壳体21通过螺栓与充电桩1的前侧
壁固定连接,螺栓固定的方式连接牢靠且稳定,同时便于对壳体21进行拆装;壳体21的前侧壁呈开口式结构;壳体21的前侧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盖板22,盖板22的设置便于封闭壳体21,从而起到防尘等作用。
[0027]具体的,壳体21内设有安装板23,安装板23的顶面和底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耳板234,耳板234通过螺栓与壳体2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耳板234的设置便于将安装板23稳定安装在壳体21内部;安装板23上开设有多个条形槽231,条形槽231内均固定有导杆232,且导杆232与条形槽23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导杆232上均套设有弹簧233,条形槽231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25,导杆232穿过滑块25并与滑块25滑动连接,滑块25的前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51,且连接板251与滑块2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连接板251的前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架26,且支架26与连接板25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支架26的两侧壁之间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夹座261,且第一夹座261与支架2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支架26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7,螺纹杆27的后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夹座271,第二夹座271的两侧壁与支架26的两侧内壁相贴合,当螺纹杆27转动时,第二夹座271即可水平移动,避免第二夹座271同步转动的状况;螺纹杆27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拧块272;第一夹座261和第二夹座271之间处设有第二导线28,第二导线28的底端穿过壳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交流双用充电桩触电保护装置,包括充电桩(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1)的前侧壁上设有漏电预警机构(2),所述漏电预警机构(2)包括壳体(21),所述壳体(21)的前侧壁呈开口式结构,所述壳体(21)内设有安装板(23),所述安装板(23)上开设有多个条形槽(231),所述条形槽(231)内均固定有导杆(232),所述导杆(232)上均套设有弹簧(233),所述条形槽(231)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25),所述导杆(232)穿过滑块(25)并与滑块(25)滑动连接,所述滑块(25)的前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51),所述连接板(251)的前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架(26),所述支架(26)的两侧壁之间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夹座(26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交流双用充电桩触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6)上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7),所述螺纹杆(27)的后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夹座(271),所述螺纹杆(27)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拧块(272);所述第一夹座(261)和所述第二夹座(271)之间处设有第二导线(28),所述第二导线(28)的底端穿过壳体(21)和充电桩(1)的外壁并延伸至充电桩(1)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交流双用充电桩触电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雄准徐泉张胜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腾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