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沉淀池(1)与水沟(3)之间开设有溢流通道(4),溢流通道(4)的一端口与沉淀池(1)的后侧壁贯通,另一端口与水沟(3)连通,所述沉淀池(1)内且位于其左右侧均设置有与沉淀池(1)内壁相配合的机箱(5),沉淀池(1)内设置有位于两个机箱(5)之间的淤泥收集箱(6),淤泥收集箱(6)的前后侧壁分别与沉淀池(1)的前后侧壁滑动配合,淤泥收集箱(6)的左右外侧壁上均固设有边缘板(7),两个边缘板(7)分别支撑于两个机箱(5)的顶表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无需人工吊起玻璃钢格栅、减轻清淤难度、减轻工人工作强度。强度。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洗车库房中沉淀池内淤泥清除的
,特别是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洗车库房的地面内开设有沉淀池,沉淀池的顶端口处的外边缘上开设有台肩,台肩的顶表面上支撑有玻璃钢格栅,沉淀池的侧壁与洗车库房内的水沟通过溢流通道连通。当要洗车时,驾驶人员将汽车开到洗车库房中,且将汽车停放在玻璃钢格栅上,而后洗车工人利用水枪来对汽车的外表面进行冲洗,冲洗下来泥沙和泥块穿过玻璃钢格栅中的通槽而掉落在沉淀池内,使用一段时间后,泥沙和泥块沉积在沉淀池的底部而形成淤泥,水则穿过溢流通道进入到水沟中,而后经水沟进入到地下管廊中。当淤泥沉淀系统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沉淀池内的淤泥进行清理,其操作步骤为:工人先将玻璃钢格栅吊起来,而后工人下入到沉淀池内,以将淤泥铲到地面上,最后工人将淤泥倾倒到土壤中,从而实现了淤泥的清理。
[0003]然而,这种清淤方式,虽然能够实现了清淤,但是还是暴露出诸多问题:1、将玻璃钢格栅吊起来相当麻烦,且操作繁琐。2、沉淀池内操作空间小,增加了工人的清淤难度。3、沉淀池内清淤层的厚度无法用肉眼准确的观察到,经常导致工人下入到沉淀池内后,发现淤泥层的厚度并不厚,即不需要进行清淤,这无疑是进一步的增加了工人的工作强度。因此,亟需一种无需人工吊起玻璃钢格栅、减轻清淤难度、减轻工人工作强度的清淤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无需人工吊起玻璃钢格栅、减轻清淤难度、减轻工人工作强度的感应自动清淤系统。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它包括开设于洗车库房地面下的沉淀池、支撑于沉淀池顶部的玻璃钢格栅,所述沉淀池与水沟之间开设有溢流通道,溢流通道的一端口与沉淀池的后侧壁贯通,另一端口与水沟连通,所述沉淀池内且位于其左右侧均设置有与沉淀池内壁相配合的机箱,沉淀池内设置有位于两个机箱之间的淤泥收集箱,淤泥收集箱的左右外侧壁分别与两个机箱滑动配合,淤泥收集箱的前后侧壁分别与沉淀池的前后侧壁滑动配合,淤泥收集箱的左右外侧壁上均固设有边缘板,两个边缘板分别支撑于两个机箱的顶表面上,所述淤泥收集箱的后侧壁上还开设有通孔,通孔与溢流通道连通;所述淤泥收集箱的内侧壁上还安装有位于通孔上方的液位传感器;
[0006]两个机箱内均固设有升降油缸,升降油缸的活塞杆向上贯穿机箱的顶壁设置,且延伸端固设于边缘板的底表面上。
[0007]所述淤泥收集箱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淤泥收集箱的底部封闭。
[0008]所述液位传感器的输出接口处连接有信号线,信号线顺次向上贯穿淤泥收集箱的
开口、玻璃钢格栅的一通槽且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还与升降油缸连接。
[0009]所述边缘板的顶表面上固设有垫块,垫块的底表面与玻璃钢格栅的底表面接触。
[0010]两个升降油缸的油管均顺次贯穿机箱的顶壁、玻璃钢格栅的一通槽且与地面上的液压系统连接。
[0011]所述沉淀池的顶表面上且位于其边缘上开设有台肩,所述玻璃钢格栅支撑于台肩上。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紧凑、无需人工吊起玻璃钢格栅、减轻清淤难度、减轻工人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溢流通道的开设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工作示意图;
[0016]图中,1
‑
沉淀池,2
‑
玻璃钢格栅,3
‑
水沟,4
‑
溢流通道,5
‑
机箱,6
‑
淤泥收集箱,7
‑
边缘板,8
‑
通孔,9
‑
液位传感器,10
‑
升降油缸,11
‑
信号线,12
‑
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18]如图1~2所示,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它包括开设于洗车库房地面下的沉淀池1、支撑于沉淀池1顶部的玻璃钢格栅2,所述沉淀池1的顶表面上且位于其边缘上开设有台肩,所述玻璃钢格栅2支撑于台肩上,所述沉淀池1与水沟3之间开设有溢流通道4,溢流通道4的一端口与沉淀池1的后侧壁贯通,另一端口与水沟3连通,所述沉淀池1内且位于其左右侧均设置有与沉淀池1内壁相配合的机箱5,沉淀池1内设置有位于两个机箱5之间的淤泥收集箱6,所述淤泥收集箱6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淤泥收集箱6的底部封闭,淤泥收集箱6的左右外侧壁分别与两个机箱5滑动配合,淤泥收集箱6的前后侧壁分别与沉淀池1的前后侧壁滑动配合,淤泥收集箱6的左右外侧壁上均固设有边缘板7,两个边缘板7分别支撑于两个机箱5的顶表面上,所述淤泥收集箱6的后侧壁上还开设有通孔8,通孔8与溢流通道4连通;所述淤泥收集箱6的内侧壁上还安装有位于通孔8上方的液位传感器9。
[0019]两个机箱5内均固设有升降油缸10,升降油缸10的活塞杆向上贯穿机箱5的顶壁设置,且延伸端固设于边缘板7的底表面上。两个升降油缸10的油管均顺次贯穿机箱5的顶壁、玻璃钢格栅2的一通槽且与地面上的液压系统连接。所述边缘板7的顶表面上固设有垫块12,垫块12的底表面与玻璃钢格栅2的底表面接触。
[0020]所述液位传感器9的输出接口处连接有信号线11,信号线11顺次向上贯穿淤泥收集箱6的开口、玻璃钢格栅2的一通槽且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还与升降油缸10连接。
[0021]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
[0022]当要洗车时,驾驶人员将汽车开到洗车库房中,且将汽车停放在玻璃钢格栅2上,而后洗车工人利用水枪来对汽车的外表面进行冲洗,冲洗下来泥沙和泥块穿过玻璃钢格栅2中的通槽而掉落在淤泥收集箱6内,而水则顺次穿过通孔8、溢流通道4的一端口、溢流通道
4、溢流通道4的另一端口最后流入到水沟3内,而后经水沟进入到地下管廊中。
[0023]使用一段时间后,泥沙和泥块沉积在淤泥收集箱6的底部而形成淤泥,由于淤泥层的存在,从而使上层水的水位升高,当水位升高到达液位传感器9时,则说明淤泥层的高度已经达到待清理高度,此时液位传感器9发出电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以通知工人将正在清洗的汽车从玻璃钢格栅2上开走,而后工人在控制器上控制两个升降油缸10的活塞杆向上伸出,活塞杆带动边缘板7向上运动,边缘板7带动淤泥收集箱6向上运动,在向上运动过程中,垫块12将玻璃钢格栅2顶起,当活塞杆完全伸出后,淤泥收集箱6处于沉淀池1的上方如图3所示,此时工人将玻璃钢格栅2从淤泥收集箱6上取走,随后站在地面上的工人即可将淤泥收集箱6内的淤泥铲出来。由此可知,玻璃钢格栅2是直接被顶起来的,无需将玻璃钢格栅2吊起来,从而减轻了工人的操作难度。此外,工人是站在地面上进行铲出淤泥的,相比传统的清淤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应自动清淤系统,它包括开设于洗车库房地面下的沉淀池(1)、支撑于沉淀池(1)顶部的玻璃钢格栅(2),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与水沟(3)之间开设有溢流通道(4),溢流通道(4)的一端口与沉淀池(1)的后侧壁贯通,另一端口与水沟(3)连通,所述沉淀池(1)内且位于其左右侧均设置有与沉淀池(1)内壁相配合的机箱(5),沉淀池(1)内设置有位于两个机箱(5)之间的淤泥收集箱(6),淤泥收集箱(6)的左右外侧壁分别与两个机箱(5)滑动配合,淤泥收集箱(6)的前后侧壁分别与沉淀池(1)的前后侧壁滑动配合,淤泥收集箱(6)的左右外侧壁上均固设有边缘板(7),两个边缘板(7)分别支撑于两个机箱(5)的顶表面上,所述淤泥收集箱(6)的后侧壁上还开设有通孔(8),通孔(8)与溢流通道(4)连通;所述淤泥收集箱(6)的内侧壁上还安装有位于通孔(8)上方的液位传感器(9);两个机箱(5)内均固设有升降油缸(10),升降油缸(10)的活塞杆向上贯穿机箱(5)的顶壁设置,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绪祥,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洪建商拓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