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油水分离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4912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自适应油水分离设备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对于油水的分离结合了空气悬浮法和膜分离法,且提供了一种能够对滤油布进行自动更换的顶盖启闭机构,其能够方便进行膜更换,且油水分离效率高,所述油水分离设备中还包括一气泡产生机构,能够根据不同油滴大小通入相适应直径的气泡,且通入气泡的纵向位置是随着搅拌电机的转速进行自适应变化的,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本申请的自适应油水分离设备在油水分离时能够达到高效、智能的目的。智能的目的。智能的目的。

An adaptive oil-water separat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油水分离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适应油水分离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油水分离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重力分离法、粗颗粒法、空气悬浮法、凝絮法、电化学法、生物处理法、吸附法、膜分离法以及磁分离法等。上述各种方法各有利弊,如重力分离法和空气悬浮法工艺成熟、成本低廉但分离效果一般、分离速度较慢;粗颗粒法、凝絮法、膜分离法分离效果好但容易堵塞、成本较高;生物处理法、吸附法、磁分离法分离效果好但基建费高、成本较高;电化学法分离效率高但耗电量大,对导体材料要求高。现有技术中,如专利文献1(CN111054094A),其公开了一种嵌入式油水分离器,其通过向油水进入管内通入油水混合液体,液体经过筒形滤油布后,使得油留在滤筒内,水流出滤筒后实现油水分离,并且还设置了可以专门清洗滤油布的结构,此分离器中的油是留在滤油布内的,其存在堵塞滤油布,使得分离效率大大降低的问题,同时,滤油布也是一易耗产品,需要定时更换,其由于布置于滤筒内,更换难度大;又如专利文献2(CN109502675A),其公开了一种针对不同油粒直径的高效油水分离方法,其通过经典斯托克斯沉降公式推导,与有限元计算分析推导得到使得油滴

气泡黏附体完全去除油滴所对应的气泡粒径,其虽然得出了对应不同油滴粒径需要通入不同大小粒径的气泡,对于油滴粒径大的油滴应该通入粒径小的气泡,对于油滴粒径小的油滴应该通入粒径大的气泡,但是,其在一个去油循环中所通入的气泡粒径都是统一的,其并没有考虑油滴之间会相互凝聚,由此油滴粒径也会发生变化,而此时如再通入不对尺寸的气泡,显然也不能很好的除去油滴,相反还会使得通入的空气浪费、浪费了能源,虽然其公开了可以进行二次循环除油,但无疑使得成本变高也使得效率变低;最后,再如专利文献3(CN109675346B),其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持续工作装置,其通过电机的旋转,带动分离池内的油和水以浮块为界限进行油水分离,此种分离方式利用了离心力进行油水分离,但是油水分离需要的时间很长,而且,对于小粒径的油滴分离效果不佳,特别是对于油和水的连接液面处的分离则更不彻底。
[0003]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对于油水分离设备,都是单独的使用空气悬浮法或者是膜分离方法,没有提供一种能够弥补两种方法缺陷的油水分离设备,且现有的油水分离设备中,对于所用滤油膜的更换也是不方便的,现有膜分离由于油会黏附于膜上,使得油水分离所用时间较长,对于空气悬浮法进行油水分离时,仅仅是考虑了油滴的某个粒径大小,并没有考虑油滴大小会发生改变,需要适应性的通入不同孔径的气泡进行除油,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合了空气悬浮法和膜分离法、能够方便进行膜更换的、油水分离效率高的、能够根据不同油滴大小通入相适应直径气泡的,且通入气泡的纵向位置是随着搅拌电机的转速进行自适应变化的自适应油水分离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油水分离设备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适应油
水分离设备,其包括:底座、支撑杆、支撑板、搅拌筒、油水进入管、筒形滤油布、油滴搅拌机构、气泡产生机构和集水箱,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定于底座的上侧,顶端固定于支撑板的下侧,搅拌筒设置于支撑板的上侧,筒形滤油布卡设于搅拌筒的上侧,集水箱设于筒形滤油布的外侧,筒形滤油布上侧设置有顶盖,顶盖中心处贯穿设置有出油管,所述顶盖、筒形滤油布、搅拌筒和支撑板合围的空间形成油水分离腔,油水进入管穿过支撑板后进入油水分离腔,所述油水进入管内设置有油滴搅拌机构,气泡产生机构设置于所述油水分离腔内,气泡产生机构包括空心管以及沿空心管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气泡产生管组,从下往上气泡产生管组产生的气泡粒径越来越小,以自适应由油水进入管进入的油水混合物的油滴经过油滴搅拌机构形成分散油滴后,随着分散油滴的上浮又凝聚形成粒径更大的油滴,位于最下端的气泡产生管组形成的大粒径气泡和小粒径油滴形成油滴

气泡黏附体,而未与气泡结合的小粒径油滴又会凝聚形成更大粒径的油滴,而此时油滴又会经过下一个气泡产生管组,而刚好此处的气泡产生管组所产生的气泡粒径比上一个气泡产生管组所产生的粒径更小,从而能够适应凝聚形成的更大粒径的油滴;所述空心管上设置有三个气泡产生管组,按照位置划分分别为上气泡产生组、中气泡产生组和下气泡产生组,所述空心管为封闭柱形管,仅仅在上气泡产生组、中气泡产生组和下气泡产生组分别开设有梯形开口三、梯形开口二和梯形开口一,所述三个气泡产生管组均包括气泡支管、出气口、固定套管和旋转外套,所述固定套管固定设置于空心管的侧壁处,且固定套管的上下两端覆盖梯形开口一、梯形开口二或梯形开口三,所述旋转外套滑动设置于固定套管上,且旋转外套和固定套管上均设置有圆开口,所述气泡支管通过驱动机构转动设置于旋转外套上,所述气泡支管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一排若干个出气口,在旋转外套和空心管之间固定设置有定位弹簧,所述定位弹簧能够在出气口位于水平位置时,保持气泡支管位于空心管上不动。
[0005]优选地,所述梯形开口一、梯形开口二和梯形开口三的整体尺寸依次减少,从而能够保证上气泡产生组、中气泡产生组和下气泡产生组的出气量依次增大。
[0006]优选地,所述旋转外套包括套本体和套凸起部,所述套本体滑动设置于固定套管外侧,所述气泡支管通过驱动机构转动设置于套凸起部外,所述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旋转外套上,气泡支管端部外侧设置有齿环,驱动电机的输出齿轮和齿环啮合,通过驱动电机的转动带动气泡支管转动。
[0007]优选地,所述油滴搅拌机构包括由电机驱动转动的旋转叶片,所述旋转叶片能够将通过油水进入管的油水混合物中的油滴进行分割而形成更小的油滴;所述驱动电机在旋转叶片旋转较快时,下气泡产生组的驱动电机驱动气泡支管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使得出气口朝上,从而带动下气泡产生组克服定位弹簧的弹力向下滑动,使得圆开口能够对应更大开度的梯形开口一,从而使得出气口能够产生出更大粒径的气泡以适应更小粒径的油滴;相应的,使得上气泡产生组的驱动电机驱动气泡支管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使得出气口朝下,从而带动上气泡产生组克服定位弹簧的弹力向上滑动,使得圆开口能够对应更大开度的梯形开口三,从而使得出气口能够产生出更大粒径的气泡以适应更小粒径的油滴;在驱动电机旋转叶片旋转较慢时,下气泡产生组的驱动电机驱动气泡支管时针旋转一定角度,使得出气口朝下,从而带动下气泡产生组克服定位弹簧的弹力向上滑动,使得圆开口能够对应更小开度的梯形开口一,从而使得出气口能够产生出更小粒径的气泡以适应更大粒径的油滴;相应的,使得上气泡产生组的驱动电机驱动气泡支管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使得
出气口上,从而带动上气泡产生组克服定位弹簧的弹力向下滑动,使得圆开口能够对应更小开度的梯形开口三,从而使得出气口能够产生出更小粒径的气泡以适应更大粒径的油滴;而在检测到旋转叶片旋转的转速一般时,各驱动电机不动作。
[0008]优选地,所述顶盖的上端连接有顶盖启闭机构,以自动带动顶盖的开或闭。
[0009]优选地,所述顶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油水分离设备,其包括:底座(1)、支撑杆(2)、支撑板(3)、搅拌筒(4)、油水进入管(5)、筒形滤油布(6)、油滴搅拌机构(7)、气泡产生机构(8)和集水箱(9),所述支撑杆(2)的底端固定于底座(1)的上侧,所述支撑杆(2)的顶端固定于支撑板(3)的下侧,搅拌筒(4)设置于支撑板(3)的上侧,筒形滤油布(6)卡设于搅拌筒(4)的上侧,集水箱(9)设于筒形滤油布(6)的外侧,筒形滤油布(6)上侧设置有顶盖(11),顶盖(11)中心处贯穿设置有出油管(10),所述顶盖(11)、筒形滤油布(6)、搅拌筒(4)和支撑板(3)合围的空间形成油水分离腔(42),油水进入管(5)穿过支撑板(3)后进入油水分离腔(42),所述油水进入管(5)内设置有油滴搅拌机构(7),气泡产生机构(8)设置于所述油水分离腔(42)内,其特征在于:气泡产生机构(8)包括空心管(14)以及沿空心管(14)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气泡产生管组(15),从下往上气泡产生管组(15)产生的气泡粒径越来越小,以自适应由油水进入管(5)进入的油水混合物的油滴经过油滴搅拌机构(7)形成分散油滴后,随着分散油滴的上浮又凝聚形成粒径更大的油滴,位于最下端的气泡产生管组(15)形成的大粒径气泡和小粒径油滴形成油滴

气泡黏附体,而未与气泡结合的小粒径油滴又会凝聚形成更大粒径的油滴,而此时油滴又会经过下一个气泡产生管组(15),而刚好此处的气泡产生管组(15)所产生的气泡粒径比上一个气泡产生管组(15)所产生的粒径更小,从而能够适应凝聚形成的更大粒径的油滴;所述空心管(14)上设置有三个气泡产生管组(15),按照位置划分分别为上气泡产生组(46)、中气泡产生组(47)和下气泡产生组(48),所述空心管(14)为封闭柱形管,仅仅在上气泡产生组(46)、中气泡产生组(47)和下气泡产生组(48)分别开设有梯形开口三(45)、梯形开口二(44)和梯形开口一(18),所述三个气泡产生管组(15)均包括气泡支管(16)、出气口(17)、固定套管(19)和旋转外套(21),所述固定套管(19)固定设置于空心管(14)的侧壁处,且固定套管(19)的上下两端覆盖梯形开口一、梯形开口二或梯形开口三,所述旋转外套(21)滑动设置于固定套管(19)上,且旋转外套(21)和固定套管(19)上均设置有圆开口(24),所述气泡支管(16)通过驱动机构转动设置于旋转外套(21)上,所述气泡支管(16)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一排若干个出气口(17),在旋转外套(21)和空心管(14)之间固定设置有定位弹簧(25),所述定位弹簧(25)能够在出气口(17)位于水平位置时,保持气泡支管(16)位于空心管(14)上不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油水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开口一(18)、梯形开口二(44)和梯形开口三(45)的整体尺寸依次减少,从而能够保证上气泡产生组(46)、中气泡产生组(47)和下气泡产生组(48)的出气量依次增大。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油水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外套(21)包括套本体(22)和套凸起部(23),所述套本体(22)滑动设置于固定套管(19)外侧,所述气泡支管(16)通过驱动机构转动设置于套凸起部(23)外,所述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旋转外套(21)上,气泡支管(16)端部外侧设置有齿环,驱动电机的输出齿轮和齿环啮合,通过驱动电机的转动带动气泡支管(16)转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油水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滴搅拌机构(7)包括由电机驱动转动的旋转叶片(37),所述旋转叶片(37)能够将通过油水进入管(5)的油水混合物中的油滴进行分割而形成更小的油滴;所述驱动电机在旋转叶片(37)旋转较快时,下气泡产生组(48)的驱动电机驱动气泡支管(16)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延平刘丹芹林淑恋詹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粤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