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类型供水水源地旱情预警与测算更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24774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类型供水水源地旱情预警与测算更新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不同类型、数量庞大的供水水源地提供了统一的旱情预警标准参数及测算方法,通过收集基础或旱情实际监测数据测算水源地可承受累计干旱天数,设置为红色预警,并留提前量设置橙色、黄色预警标准;当观测累计无雨日达到预警标准时,作对应颜色预警;观测到降雨后,通过计算所述降雨落入水源地露天面积内的直接补水量和落入集雨面积并抵消全部土壤累计干旱度后的间接补水量,进而抵消累计干旱天数、更新旱情预警情况。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水源地供水人口加权测算得到各尺度范围内水源地的人均旱情数据,便于有关部门掌握旱情状况,为落实抗旱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为落实抗旱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为落实抗旱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A drought warning and calculation updating method for all types of water supply source are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类型供水水源地旱情预警与测算更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类型供水水源地旱情预警与测算更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是“生命之源、健康之本”,供水安全及旱情预警工作,事关人民群众民生福祉。目前供水旱情预警,大中型水库、河道等通过设置水位预警线进行预警预报,而山涧水、山塘、小型水库等其他类型水源地,由于无法全面建设监测设施设备、缺少便于监测的旱情指标及测算设置方法,难以全面落实旱情预警工作。
[0003]降雨监测,作为便于监测的指标,虽已作为短期天气预报应用,但针对累计加剧的旱情,缺少应用方法,尤其是降雨后缓解供水水源地当前旱情的定量测算方法缺失,难以对现有旱情及预警情况进行更新。
[0004]同时,仅依靠大中型水库、河道进行预警,而数量更为庞大的其他类型水源地无统一监测、预警、测算更新的方法,则无法做到各尺度范围内水源地及供水人口旱情的整体展现,难以为有关部门统筹掌握旱情状况、保供情况,制定抗旱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类型供水水源地旱情预警与测算更新方法,适用于全类型、大基数水源地,便于监测与设置预警标准;通过测算得到降雨缓解旱情的定量数据,并更新预警情况;通过加权测算展示各尺度范围内旱情整体现状及未来情况。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全类型供水水源地旱情预警与测算更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基础数据测算全类型供水水源地可承受累计干旱天数;分以下两种情况:S1a,典型性水源地收集基础数据测算所述可承受累计干旱天数。通过收集典型性水源地的正常蓄水量、供水人口、人均日耗水量,测算极限状态下水量平衡结果,得到该水源的所述可承受累计干旱天数。
[0007]S1b,无基础数据或非典型性水源地收集旱情实际数据测算所述可承受累计干旱天数。无法获得所述正常蓄水量、供水人口、人均日耗水量的水源地,或需单独分析的非典型性的水源地,通过收集旱情实际数据,即在实际监测或有历史记录的累计干旱天数下的已断流天数、可保供天数,测算得到所述可承受累计干旱天数。
[0008]S2,设置预警标准;采用所述可承受累计干旱天数作为红色预警标准,并留提前量,红色预警标准减少10~30天设置为橙色预警标准,红色预警标准减少20~60天设置为黄色预警标准。
[0009]S3,降雨监测并定量测算累计干旱天数与土壤累计干旱度后,触发或更新预警;分以下两种情况:S3a,监测到无雨,增加所述土壤累计干旱度,增加水源地所述累计干旱天数并触
发对应预警。当水源地当日集雨面积内对应雨量站点日降雨量小于0.5mm时,视为无有效降雨日,水源地的所述累计干旱天数加1,所述土壤累计干旱度根据设置的土壤日累计干旱量、土壤累计干旱度阈值增加。对水源地所述累计干旱天数进行监测,并比对所述预警标准进行预警。
[0010]S3b,监测到有雨,测算补水量,更新所述土壤累计干旱度,更新所述累计干旱天数并更新预警。当水源地当日集雨面积内对应雨量站点日降雨量大于或等于0.5mm时,视为有有效降雨日,降雨抵消所述土壤累计干旱度,将其降低或清零;降雨一方面落入水源地露天面积内进行直接补水,另一方面在落入集雨面积并抵消全部所述土壤累计干旱度后汇入水源地进行间接补水。所述补水通过水量平衡分析,计算水源地在降雨后能填补多少天供水需求,以此计算新增保供天数并核减水源地现状所述累计干旱天数,并比对所述预警标准进行预警更新。
[0011]S4,加权计算各尺度范围旱情。
[0012]通过各水源地供水人口加权计算,得各尺度范围水源地对应供水人口的人均累计干旱天数、人均保供天数、人均土壤累计干旱度,分别展示该范围内人口的当前旱情状况、未来可抵御旱情状况、未来缓解旱情所需降雨量。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利用天气预报及累计数据,全面覆盖监测至全类型、大基数水源地,包括覆盖至所述无法取得基础数据进行计算或非典型性的水源地,节省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所需的投入;定量测算降雨后旱情缓解情况并更新预警情况;直接提供不同尺度范围内,旱情最需要的定量数据,即人口的当前旱情状况、未来可抵御旱情状况、未来缓解旱情所需降雨量。本专利技术能够全面提供旱情监测、预警设置、定量测算、旱情更新、数据展示的解决方法,为旱情提前预防、措施部署提供支撑。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案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全类型供水水源地旱情预警与测算更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基础数据测算全类型供水水源地可承受累计干旱天数。其中可收集水源地基础数据的典型性水源地根据步骤S1a进行计算,不可收集基础数据或非典型性水源地根据步骤S1b进行计算。
[0017]S1a,测算得到可收集水源地基础数据的所述典型性水源地的可承受累计干旱天数为:(1)其中:为可承受累计干旱天数,d;
为水源地正常蓄水量,取自水源地设计参数,万立方米;为水源地的供水人口,个;为人均日用水量,L/d;本实施案例中取值为120L/d,在城乡供水水平接近地区可取200L/day;L/day;L/day;L/day;L/day;取值为水源地所供水厂设计从水源地取水的供水人口。本实施案例中水源地基数过大,无法逐个计算,故选择同类型典型水源地测算,取其平均值代表该类水源地,计算得到山塘为95天、小型水库为105天、大中型水库为180天。
[0018]S1b,测算得到所述不可收集基础数据或非典型性水源地的可承受累计干旱天数为:(2)其中:为可承受累计干旱天数,d;为实际监测或有历史记录的累计干旱天数,d;d;为在情况下的已断流天数,d;d;为在情况下的可保供天数,d。
[0019][0019][0019][0019][0019][0019]本实施案例中、、通过实际监测得到,即实地查看水源地在累计干旱天数情况下的所述已断流天数或所述可保供天数。本实施案例中水源地基数过大,无法逐个计算,故选择同类型典型水源地测算,取该类型水源地典型测算结果的平均值,代表该类水源地的所述可承受累计干旱天数,计算得到山涧水为60天、河道为180天。
[0020][0020]S2,设置预警标准。通过将步骤S1中计算的到的各类水源地所述可承受累计干旱天数设置为红色预警标准,本实施案例中山涧水为60天、山塘山塘山塘山塘山塘山塘为95天、小型水库为105天、大中型水库为180天、河道为180天。适当前移10至30天作为橙色预警标准,继之前移10至30天作为黄色预警标准,以达到提前预警的作用。
[0021][0021][0021][0021][0021][0021]本实施案例中由于山涧水、山塘等小型水源地由于偏小,且整体旱情应对更为迅速,前移较少天数预警;大中型水库、河道由于偏大,必须提前调度,导致整体旱情应对周期更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类型供水水源地旱情预警与测算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基础数据测算全类型供水水源地可承受累计干旱天数;S2,设置预警标准;采用所述可承受累计干旱天数作为红色预警标准,并留提前量,红色预警标准减少10~30天设置为橙色预警标准,红色预警标准减少20~60天设置为黄色预警标准;S3,降雨监测并定量测算累计干旱天数与土壤累计干旱度后,触发或更新预警;S4,加权计算各尺度范围旱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类型供水水源地旱情预警与测算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分为以下两种情况:S1a,典型性水源地收集基础数据测算所述可承受累计干旱天数;通过收集典型性水源地的正常蓄水量、供水人口、人均日耗水量,测算极限状态下水量平衡结果,得到可承受累计干旱天数;S1b,不可收集基础数据或非典型性水源地收集历史旱情数据测算所述可承受累计干旱天数;无法获得正常蓄水量、供水人口、人均日耗水量的水源地,或需单独分析的非典型性的水源地,通过收集旱情实际数据,即在实际监测或有历史记录的所述累计干旱天数下的已断流天数、可保供天数数据,测算得到所述可承受累计干旱天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类型供水水源地旱情预警与测算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分为以下两种情况:S3a,监测到无雨,增加累计干旱天数并触发对应预警,增加所述土壤累计干旱度;当水源地当日集雨面积内对应雨量站点日降雨量小于0.5mm时,视为无有效降雨日,该雨量站监测范围内水源地的所述累计干旱天数加1,所述土壤累计干旱度根据设置的土壤日累计干旱量、土壤累计干旱度阈值增加;对所述累计干旱天数进行监测,并比对所述预警标准进行预警;S3b,监测到有雨,测算补水量,更新所述累计干旱天数、所述土壤累计干旱度并更新对应预警;当水源地当日集雨面积内对应雨量站点日降雨量大于或等于0.5 mm时,视为有有效降雨日,降雨抵消所述土壤累计干旱度,将其降低或清零;一方面降雨落入水源地露天面积内进行直接补水,另一方面在降雨落入集雨面积并抵消全部所述土壤累计干旱度后进行间接补水;补水通过水量平衡分析,计算水源地在降雨后能填补多少天供水需求,以此计算新增保供天数并核减水源地现状所述累计干旱天数,并比对所述预警标准进行预警更新。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类型供水水源地旱情预警与测算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a中,所述典型性水源地的可承受累计干旱天数的具体计算过程为:(1)其中:为可承受累计干旱天数,d;为水源地正常蓄水量,取自水源地设计参数,万立方米;为水源地的供水人口,个;
为人均日用水量,L/d;若水源地基数过大,无法逐个计算,选择同类型典型水源地测算,取其平均值代表该类水源地进行计算。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类型供水水源地旱情预警与测算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b中,所述不可收集基础数据或非典型性水源地的可承受累计干旱天数的具体计算过程为:(2)其中:为可承受累计干旱天数,d;为实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昕恺郑世宗卢成叶碎高沈宇康孙菁雯麻捷超王贺龙朱连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