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絮凝池的自动导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46408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絮凝池的自动导流装置,涉及絮凝导流技术领域,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的左侧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装置外壳的上表面设置有加药壳,所述加药壳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加药壳的左侧固定有限流电缸,所述限流电缸的输出端连接有限流板,所述加药壳的下端连接有连接管;分隔板,其设置在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所述分隔板的内部设置有流动腔。该混凝絮凝池的自动导流装置通过向加药壳内投放药剂,在刻度表的作用下,能够方便的观察到药剂投放的量,当达到合适的量后,设置的限流电缸带动限流板进行水平运动,解除对加药壳的限流,使得药剂进入至装置外壳内,实现定量投放的作用,提高污水的凝絮效果。提高污水的凝絮效果。提高污水的凝絮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絮凝池的自动导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絮凝导流
,具体为一种混凝絮凝池的自动导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水的沉淀处理工艺中,如需达到较高的上升流速,较好的出水水质,要求向来水中投加絮凝剂或凝结核,利用絮凝剂的架桥打链作用,将细小的悬浮颗粒凝聚在一起形成较大的颗粒,达到增加颗粒密度的作用,从而加速悬浮物的沉降,使水中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这一现象或操作称作絮凝,通常絮凝的实施靠添加适当的絮凝剂,其作用是吸附微粒,在微粒间“架桥”,从而促进集聚,常用于工业生活的污水处理方面等。
[0003]现有的导流装置都是将药剂从药剂入口一次性投入,不具备药剂定量投放的结构,导致药剂投放过多或过少,影响污水的絮凝效果,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导流装置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絮凝池的自动导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导流装置都是将药剂从药剂入口一次性投入,不具备药剂定量投放的结构,导致药剂投放过多或过少,影响污水的絮凝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絮凝池的自动导流装置,包括:
[0006]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的左侧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装置外壳的上表面设置有加药壳,所述加药壳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加药壳的左侧固定有限流电缸,所述限流电缸的输出端连接有限流板,所述加药壳的下端连接有连接管;
[0007]分隔板,其设置在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所述分隔板的内部设置有流动腔,所述分隔板的右侧设置有过滤网板,所述过滤网板的上方设置有活性碳板,所述装置外壳的右侧设置有出水口。
[0008]优选的,所述进水口与装置外壳之间相互连通,且加药壳通过连接管与装置外壳之间构成连通结构,并且限流板与限流电缸之间构成伸缩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分隔板与装置外壳之间为一体固定结构,且出水口与装置外壳之间相互连通,所述过滤网板的结构为镂空网状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过滤网板还设有:
[0011]卡块,其分别设置在所述过滤网板和活性碳板的两端,所述卡块的外表面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过滤网板和活性碳板的外表面设置有活动板。
[0012]优选的,所述过滤网板通过卡块和连接板与装置外壳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活动板与过滤网板之间为螺钉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装置外壳还设有:
[0014]驱动马达,其设置在所述装置外壳的上端,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端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外表面对称设置有四个搅拌叶,所述传动杆的下方设置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的下表面安装有加强杆。
[0015]优选的,所述驱动马达与装置外壳之间为螺栓连接,且搅拌叶通过传动杆与驱动马达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导流筒与加强杆之间为螺钉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1.该混凝絮凝池的自动导流装置通过向加药壳内投放药剂,在刻度表的作用下,能够方便的观察到药剂投放的量,当达到合适的量后,设置的限流电缸带动限流板进行水平运动,解除对加药壳的限流,使得药剂进入至装置外壳内,实现定量投放的作用,提高污水的凝絮效果;
[0018]2.该混凝絮凝池的自动导流装置通过设置的分隔板,污水药剂混合完成后,在流动腔的作用下,能够进入至沉淀腔,然后通过过滤网板和活性碳板,能够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格挡和净化;通过设置的连接板,在卡块的配合下,能够拉动活动板进行运动,能够将过滤网板和活性碳板从装置外壳内取出,方便对过滤网板和活性碳板进行更换清洁;
[0019]3.该混凝絮凝池的自动导流装置通过设置的驱动马达,能够带动搅拌叶进行运动,会使部分污水流自下而上重新进入导流筒内,使药剂与污水充分搅拌均匀,促进絮凝,且设置的加强杆能够增强导流筒的稳定性,降低发生晃动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装置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加药壳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导流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装置外壳;2、进水口;3、加药壳;4、固定块;5、限流电缸; 6、限流板;7、连接管;8、分隔板;9、流动腔;10、过滤网板;11、活性碳板;12、卡块;13、连接板;14、活动板;15、出水口;16、驱动马达; 17、传动杆;18、搅拌叶;19、导流筒;20、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混凝絮凝池的自动导流装置,如图1
‑ꢀ
图3所示,包括:装置外壳1,装置外壳1的左侧设置有进水口2,进水口2 与装置外壳1之间相互连通,装置外壳1的上表面设置有加药壳3,加药壳3 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块4,加药壳3的左侧固定有限流电缸5,限流电缸5的输出端连接有限流板6,限流板6与限流电缸5之间构成伸缩结构,加药壳3的下端连接有连接管7,加药壳3通过连接管7与装置外壳1之间构成连通结构,通过向加药壳3内投放药剂,在刻度表的作用下,能够方便的观察到药剂投放的量,当达到合适的量后,设置的限流电缸5带动限流板6进行水平运动,解除对加药壳3的限流,使得药
剂进入至装置外壳1内,实现定量投放的作用,提高污水的凝絮效果;分隔板8,其设置在装置外壳1的内部,分隔板8 与装置外壳1之间为一体固定结构,分隔板8的内部设置有流动腔9,分隔板 8的右侧设置有过滤网板10,过滤网板10的结构为镂空网状结构,过滤网板 10的上方设置有活性碳板11,装置外壳1的右侧设置有出水口15,出水口 15与装置外壳1之间相互连通,通过设置的分隔板8,污水药剂混合完成后,在流动腔9的作用下,能够进入至沉淀腔,然后通过过滤网板10和活性碳板 11,能够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格挡和净化。
[0027]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混凝絮凝池的自动导流装置,如图2
‑ꢀ
图4所示,包括:卡块12,其分别设置在过滤网板10和活性碳板11的两端,卡块12的外表面连接有连接板13,过滤网板10通过卡块12和连接板13与装置外壳1之间构成卡合结构,过滤网板10和活性碳板11的外表面设置有活动板14,活动板14与过滤网板10之间为螺钉连接,通过设置的连接板13,在卡块12的配合下,能够拉动活动板14进行运动,能够将过滤网板10和活性碳板11从装置外壳1内取出,方便对过滤网板10和活性碳板11进行更换清洁;驱动马达16,其设置在装置外壳1的上端,驱动马达16与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絮凝池的自动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外壳(1),所述装置外壳(1)的左侧设置有进水口(2),所述装置外壳(1)的上表面设置有加药壳(3),所述加药壳(3)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块(4),所述加药壳(3)的左侧固定有限流电缸(5),所述限流电缸(5)的输出端连接有限流板(6),所述加药壳(3)的下端连接有连接管(7);分隔板(8),其设置在所述装置外壳(1)的内部,所述分隔板(8)的内部设置有流动腔(9),所述分隔板(8)的右侧设置有过滤网板(10),所述过滤网板(10)的上方设置有活性碳板(11),所述装置外壳(1)的右侧设置有出水口(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絮凝池的自动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2)与装置外壳(1)之间相互连通,且加药壳(3)通过连接管(7)与装置外壳(1)之间构成连通结构,并且限流板(6)与限流电缸(5)之间构成伸缩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絮凝池的自动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8)与装置外壳(1)之间为一体固定结构,且出水口(15)与装置外壳(1)之间相互连通,所述过滤网板(10)的结构为镂空网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絮凝池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庆惠陈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闻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