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源汽车空调滤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4537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氢能源汽车空调滤清器,包括外框架、过滤组件、安装组件、卡接组件以及回弹组件,且过滤组件、卡接组件以及回弹组件均设置于外框架的内腔,安装组件设置于外框架的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过滤组件向回弹组件的方向按压一次,最终使得过滤组件从外框架的内腔弹出一部分,用户即可将过滤组件从外框架的内腔取出进行清理或更换,操作简单便捷,无需借助辅助工具即可将过滤组件快速取出;通过紫外线灯管本体的设置,使得气体通过空调滤清器本体过滤的前后分别经过两组紫外线灯管本体进行杀菌消毒,为驾驶员和乘客的健康提供一定的保障;通过过滤网的设置,既可对气体进行过滤,又可对紫外线灯管本体起到防护作用。可对紫外线灯管本体起到防护作用。可对紫外线灯管本体起到防护作用。

Air conditioner filter of hydrogen energy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氢能源汽车空调滤清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空调滤清器
,具体来说,涉及氢能源汽车空调滤清器。

技术介绍

[0002]氢能汽车,顾名思义,是以氢作为能源的汽车,将氢反应所产生的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以推动车辆。氢能汽车分为两种,一种是氢内燃机汽车,是以内燃机燃烧氢气(通常透过分解甲烷或电解水取得)产生动力推动汽车;另一种是氢燃料电池车,是使氢或含氢物质与空气中的氧在燃料电池中反应产生电力推动电动机,由电动机推动车辆。
[0003]汽车空调滤清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汽车室厢内空气净化的过滤器。采用高效吸附材料

活性炭与长丝无纺布复合的活性炭复合滤布,能有效过滤烟臭、花粉、尘埃、有害气体和各种异味。
[0004]目前氢能源汽车的空调滤清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有颗粒堆积,长时间就会影响过过滤网的过滤效果,需要定期对滤芯拆卸清理或更换,然而现有的空调滤清器大多采用插入式安装至狭小的机座内部,若插的比较深的话还需要借助钩子将其掏出,进而导致用户不便对滤芯进行拆卸清理或更换;同时,现有的空调滤清器结构简单,其不具备杀菌功能,在空调滤清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氢能源汽车空调滤清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氢能源汽车空调滤清器,包括外框架、过滤组件、安装组件、卡接组件以及回弹组件,且所述过滤组件、卡接组件以及回弹组件均设置于外框架的内腔,所述安装组件设置于外框架的表面,所述外框架的一侧呈敞口状结构;
[0008]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内框架、空调滤清器本体、过滤网以及紫外线灯管本体,所述内框架的一侧呈敞口状结构,且所述外框架与内框架的敞口处朝向相同,所述内框架活动设置于外框架的内腔,所述内框架的顶部与底部均贴合于外框架的内壁面,所述空调滤清器本体活动插设于内框架的内腔,所述过滤网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过滤网对称活动设置于空调滤清器本体的前侧与后侧,所述内框架的内腔安装有若干个水平等距分布的紫外线灯管本体;
[0009]每五个所述紫外线灯管本体为一组,所述紫外线灯管本体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紫外线灯管本体分别置于空调滤清器本体与过滤网之间;
[0010]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板以及密封板,所述安装板呈凵状结构,所述安装板与内框架的敞口处朝向相反,所述安装板套设于外框架的敞口处,所述安装板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远离安装板的一侧与空调滤清器本体接触;
[0011]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凹槽以及凸块,所述凹槽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凹槽分别
对称开设于外框架内壁面的顶部与底部,所述凸块滑动连接于凹槽的内腔;
[0012]所述卡接组件还包括第二空腔、第一楔形块、第二楔形块、连动板、贯穿孔、导向柱以及弹簧,所述第二空腔开设于位于下方的凹槽内腔的底部,所述第一楔形块与第二楔形块均活动设置于第二空腔的内腔,所述第一楔形块与第二楔形块的顶部均贯穿至凹槽的内腔,所述连动板水平固定连接于第一楔形块与第二楔形块之间,所述贯穿孔开设于连动板顶部的中心处,所述导向柱竖向活动贯穿设置于贯穿孔的内腔,所述导向柱的底端延伸至第二空腔的内腔并与第二空腔内壁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套设于导向柱的表面,所述弹簧的顶端与底端分别与连动板的底部和第二空腔内壁面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3]所述第一楔形块的高度大于第二楔形块的高度,位于下方的所述凸块处于第一楔形块与第二楔形块之间。
[0014]作为优选,所述内框架内腔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限位槽,所述过滤网的顶部与底部分别插设至与其相对应的第一限位槽的内腔。
[0015]作为优选,所述空调滤清器本体的顶部与底部均水平开设有与第一限位槽相互平行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导向条,所述导向条的一侧与内框架的内壁面固定连接。
[0016]作为优选,所述内框架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内腔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矩形挡块,所述矩形挡块的一侧贴合于空调滤清器本体的一侧和导向条的端部,所述矩形挡块的厚度等于空调滤清器本体与安装板的间距。
[0017]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一侧的四角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腔贯穿设置有螺钉,所述外框架的表面开设有与螺钉相适配的螺孔。
[0018]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圆形挡块,所述圆形挡块的直径大于贯穿孔的直径。
[0019]作为优选,所述回弹组件包括活动板以及弹片,所述活动板贴合于内框架的一侧,所述弹片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弹片对称设置与外框架于活动板之间。
[0020]作为优选,所述弹片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活动板远离内框架的一侧和外框架内壁面的一侧。
[0021]作为优选,所述外框架内壁面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活动板的顶部与底部均贯穿至第二限位槽的内腔并与第二限位槽的内壁面滑动连接。
[0022]作为优选,所述外框架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宽度大于内框架与外框架的间距。
[0023]作为优选,内框架201的顶部设置有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用于对内腔温度进行调节以维持恒定的温度;所述温度控制器具体包括PLC控制器、模数转换器、电调整器、热电制冷器、温度传感器以及数模转换器,所述PLC控制器、模数转换器、电调整器、热电制冷器、温度传感器以及数模转换器依次连接,操作人员通过上位机设置给定温度,现场热风箱内温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将模拟量信号转换为数字量信号上传给PLC,PLC使用环境温度与给定温度进行PID运算,再由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信号控制电调整器,由电调整器控制输出电压,调节热电制冷器的输出,保证环境温度与给定温度一致。
[0024]作为优选,采用模糊控制算法调节PID参数,实现对内腔温度的精准控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5]步骤1:通过上位机输入温度给定值,记为rin,内腔温度采集平均值作为输出,记为yout;
[0026]步骤2:PLC经过PID算法整定后输出模拟量信号电压值通过电力调整器控制热电制冷器,Kp、Ki、Kd分别为PID控制器的控制系数;
[0027]步骤3:设内腔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e和误差的变化率ec,其模糊集定义为:
[0028]e,e
c
={NN,NM,NS,ZO,PS,PM,PB}
[0029]步骤4: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经验确定如下的整定规则,得到模糊控制规则表:
[0030][0031]其中,NB、NM、NS、ZO、PS、PM、PB分别表示负大、负中、负小、零、正小、正中、正大。采用最大隶属度法对输入信息进行模糊化处理,隶属度图形选取三角隶属函数,使用加权平均法将模糊量转化为论域中表示的清晰量,最终转化为所需实际控量;
[0032]步骤5:通过查询步骤4中的模糊控制规则表进行计算,进而对PID参数完成校正,模糊PID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氢能源汽车空调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架(1)、过滤组件(2)、安装组件(3)、卡接组件(4)以及回弹组件(5),且所述过滤组件(2)、卡接组件(4)以及回弹组件(5)均设置于外框架(1)的内腔,所述安装组件(3)设置于外框架(1)的表面,所述外框架(1)的一侧呈敞口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能源汽车空调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2)包括内框架(201)、空调滤清器本体(202)、过滤网(203)以及紫外线灯管本体(204),所述内框架(201)的一侧呈敞口状结构,且所述外框架(1)与内框架(201)的敞口处朝向相同,所述内框架(201)活动设置于外框架(1)的内腔,所述内框架(201)的顶部与底部均贴合于外框架(1)的内壁面,所述空调滤清器本体(202)活动插设于内框架(201)的内腔,所述过滤网(20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过滤网(203)对称活动设置于空调滤清器本体(202)的前侧与后侧,所述内框架(201)的内腔安装有若干个水平等距分布的紫外线灯管本体(204);每五个所述紫外线灯管本体(204)为一组,所述紫外线灯管本体(204)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紫外线灯管本体(204)分别置于空调滤清器本体(202)与过滤网(203)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氢能源汽车空调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3)包括安装板(301)以及密封板(302),所述安装板(301)呈凵状结构,所述安装板(301)与内框架(201)的敞口处朝向相反,所述安装板(301)套设于外框架(1)的敞口处,所述安装板(301)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有密封板(302),所述密封板(302)远离安装板(301)的一侧与空调滤清器本体(202)接触;所述卡接组件(4)包括凹槽(401)以及凸块(402),所述凹槽(40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凹槽(401)分别对称开设于外框架(1)内壁面的顶部与底部,所述凸块(402)滑动连接于凹槽(401)的内腔;所述卡接组件(4)还包括第二空腔(403)、第一楔形块(404)、第二楔形块(405)、连动板(406)、贯穿孔(407)、导向柱(408)以及弹簧(409),所述第二空腔(403)开设于位于下方的凹槽(401)内腔的底部,所述第一楔形块(404)与第二楔形块(405)均活动设置于第二空腔(403)的内腔,所述第一楔形块(404)与第二楔形块(405)的顶部均贯穿至凹槽(401)的内腔,所述连动板(406)水平固定连接于第一楔形块(404)与第二楔形块(405)之间,所述贯穿孔(407)开设于连动板(406)顶部的中心处,所述导向柱(408)竖向活动贯穿设置于贯穿孔(407)的内腔,所述导向柱(408)的底端延伸至第二空腔(403)的内腔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建荣夏建明李俊陈红岩方燕娟夏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兄弟之星汽配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