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水线面三体翼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4440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水线面三体翼船,包括水上船体,其底面沿前后长度方向经主支柱安装主滑行潜体,水上船体顶面由前低后高的流线型结构过渡至水平面结构;水上船体前部向着两侧对称安装前翼,中部向着两侧对称安装地效翼,地效翼面积大于前翼面积;单个地效翼底面经侧支柱安装侧滑行潜体,构成三体船型;侧滑行潜体位于主滑行潜体的两侧并处于同一高度处,单个侧滑行潜体尾端头均安装有侧水螺旋桨动力装置,主滑行潜体尾端头安装有主水螺旋桨动力装置,单个地效翼顶面均安装有空气导管桨动力装置,从而将小水线面船技术、滑行艇技术和地效翼卸载技术复合集成构建全新的三体船型,具备高速、高耐波性和可浅水航行三重能力。高耐波性和可浅水航行三重能力。高耐波性和可浅水航行三重能力。

A trimaran with small waterpl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水线面三体翼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
,尤其是一种小水线面三体翼船。

技术介绍

[0002]小水线面双体船(SWATH)是一种耐波性极其优异的高性能船舶,能够全天候作业,并以此为基础派生出了新的船型,如半小水线面船以及小水线面单体船等。
[0003]由于水与空气的密度相差800倍,对现有的小水线面船来说,完全没入水下的潜体会极大地限制小水线面船航行时速度提高的能力,除非能使潜体的大部分脱离水面,才能大幅减小水阻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小水线面三体翼船,从而将小水线面船技术、滑行艇技术和地效翼卸载技术复合集成构建全新的三体船型,具备高速、高耐波性和可浅水航行三重能力。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小水线面三体翼船,包括水上船体,水上船体底面沿着前后长度方向经主支柱安装有主滑行潜体,所述水上船体与主支柱相接面为长方形,水上船体顶面的前部呈前低后高的流线型结构,水上船体顶面的中、后部为水平面结构;所述水上船体前部向着两侧对称安装有前翼,水上船体中部向着两侧对称安装有地效翼,地效翼的面积大于前翼的面积;单个地效翼底面经侧支柱安装有侧滑行潜体,构成三体船型;所述侧滑行潜体位于主滑行潜体的两侧并处于同一高度处,单个侧滑行潜体尾端头均安装有侧水螺旋桨动力装置,主滑行潜体尾端头安装有主水螺旋桨动力装置,单个地效翼顶面均安装有空气导管桨动力装置。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8]所述水上船体左、右两侧均呈垂直壁面结构,水上船体底面的长方形位于水平面内,水上船体后端头呈垂直壁面结构。
[0009]所述侧支柱和主支柱的外形形状相同,侧支柱为主支柱的缩小版。
[0010]所述主支柱横截面呈左右对称、前后端收尖的扁薄型结构。
[0011]所述侧滑行潜体从前至后的形状渐变与主滑行潜体从前至后的形状渐变趋势相同,侧滑行潜体为主滑行潜体的缩小版。
[0012]所述主滑行潜体从前至后依次分为光滑渐变衔接的前段、中段、后段和尾段,主滑行潜体纵截面的上部均为外凸弧形结构的回转壁,中段的回转壁尺寸大于前段、后段的回转壁尺寸;所述前段、中段和后段纵截面的底部均由左右对称、向内向下延伸的两组倾斜壁构成,倾斜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从前至后呈逐渐减小趋势,构成主滑行潜体的滑行底面;所述倾斜壁外端与回转壁之间通过竖直壁衔接;所述尾段的纵截面呈圆周壁。
[0013]所述回转壁与竖直壁相接处光滑过程衔接,倾斜壁与竖直壁之间构成折角。
[0014]所述前翼和地效翼均呈下倾后掠的梯形翼,单个前翼下倾的后边缘上安装有升降舵,升降舵相对于对应的前翼上下转动;所述侧支柱位于对应地效翼底面的外边缘处。
[0015]所述水上船体顶面中后部的水平面结构上设置有驾驶舱,驾驶舱前后呈流线型。
[0016]所述三体翼船高速滑行状态时,主滑行潜体和侧滑行潜体底面脱离水面,地效翼顶面的空气导管桨动力装置工作;所述三体翼船处于小水线面航行状态时,主滑行潜体和侧滑行潜体均深潜水中,主水螺旋桨动力装置和侧水螺旋桨动力装置配合工作。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将三体船的潜体设置为滑行潜体,并利用地效翼产生的气动升力来实现对小水线面船整体的抬升,使得具备滑行特征的潜体大部分脱离水面,从而在克服小水线面船吃水深的缺点的同时,达到提高航行速度的目的,也就是说,将小水线面船技术、滑行艇技术和地效翼卸载技术复合集成构建成全新的三体船型,其具备高速、高耐波性和可浅水航行三重能力;
[0019]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如下优点:
[0020]本专利技术在保留小水线面船原有基本船型特征的基础上,对滑行潜体的形状进行了构建,使其能够满足不同航行状态的需求,并配置与不同航行状态相对应的动力装置;
[0021]由前翼和地效翼共同构成稳定平衡翼,结合滑行潜体独特的外形,以及三体的船型结构,可靠保证了三体翼船在不同航行状态下纵向和横向的运行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24]图3为图1的侧视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主滑行潜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图4中A

A截面的剖视图。
[0027]图6为图4中B

B截面的剖视图。
[0028]图7为图4中C

C截面的剖视图。
[0029]图8为图4中D

D截面的剖视图。
[0030]图9为本专利技术纵向平衡状态示意图。
[0031]图10为本专利技术横向平衡状态示意图。
[0032]图11为本专利技术在不同行驶状态时的示意图。
[0033]其中:1、主支柱;2、前翼;3、主滑行潜体;4、水上船体;5、侧滑行潜体;6、侧支柱;7、地效翼;8、空气导管桨动力装置;9、驾驶舱;10、侧水螺旋桨动力装置;11、主水螺旋桨动力装置;12、升降舵;
[0034]31、前段;32、中段;33、后段;34、尾段;35、回转壁;36、竖直壁;37、倾斜壁;38、圆周壁;
[0035]S1、高速滑行状态;S2、小水线面航行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7]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小水线面三体翼船,包括水上船体4,水上船体4底面沿着前后长度方向经主支柱1安装有主滑行潜体3,水上船体4与主支柱1相接面为长方形,水上船体4顶面的前部呈前低后高的流线型结构,水上船体4顶面的中、后部为水平面结构;水上船体4前部向着两侧对称安装有前翼2,水上船体4中部向着两侧对称安装有地效翼7,地效翼7的面积大于前翼2的面积;单个地效翼7底面经侧支柱6安装有侧滑行潜体5,构成三体船型;侧滑行潜体5位于主滑行潜体3的两侧并处于同一高度处,单个侧滑行潜体5尾端头均安装有侧水螺旋桨动力装置10,主滑行潜体3尾端头安装有主水螺旋桨动力装置11,单个地效翼7顶面均安装有空气导管桨动力装置8。
[0038]通过将三体船的潜体设置为滑行潜体,并利用地效翼7产生的气动升力来实现对小水线面船整体的抬升,使得具备滑行特征的潜体大部分脱离水面,从而在克服小水线面船吃水深的缺点的同时,达到提高航行速度的目的,也就是说,将小水线面船技术、滑行艇技术和地效翼卸载技术复合集成构建成全新的三体船型,其具备高速、高耐波性和可浅水航行三重能力。
[0039]水上船体4左、右两侧均呈垂直壁面结构,水上船体4底面的长方形位于水平面内,水上船体4后端头呈垂直壁面结构。
[0040]侧支柱6和主支柱1的外形形状相同,侧支柱6为主支柱1的缩小版。
[0041]主支柱1横截面呈左右对称、前后端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水线面三体翼船,包括水上船体(4),水上船体(4)底面沿着前后长度方向经主支柱(1)安装有主滑行潜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上船体(4)与主支柱(1)相接面为长方形,水上船体(4)顶面的前部呈前低后高的流线型结构,水上船体(4)顶面的中、后部为水平面结构;所述水上船体(4)前部向着两侧对称安装有前翼(2),水上船体(4)中部向着两侧对称安装有地效翼(7),地效翼(7)的面积大于前翼(2)的面积;单个地效翼(7)底面经侧支柱(6)安装有侧滑行潜体(5),构成三体船型;所述侧滑行潜体(5)位于主滑行潜体(3)的两侧并处于同一高度处,单个侧滑行潜体(5)尾端头均安装有侧水螺旋桨动力装置(10),主滑行潜体(3)尾端头安装有主水螺旋桨动力装置(11),单个地效翼(7)顶面均安装有空气导管桨动力装置(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水线面三体翼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上船体(4)左、右两侧均呈垂直壁面结构,水上船体(4)底面的长方形位于水平面内,水上船体(4)后端头呈垂直壁面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水线面三体翼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柱(6)和主支柱(1)的外形形状相同,侧支柱(6)为主支柱(1)的缩小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水线面三体翼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柱(1)横截面呈左右对称、前后端收尖的扁薄型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水线面三体翼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滑行潜体(5)从前至后的形状渐变与主滑行潜体(3)从前至后的形状渐变趋势相同,侧滑行潜体(5)为主滑行潜体(3)的缩小版。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水线面三体翼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滑行潜体(3)从前至后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其军尤国红周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