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模块连接结构,包括上方预制模块和下方构件,上方预制模块放置于下方构件上方,上方预制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底板、第一侧板、顶板和第二侧板;上方预制模块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下端均具有竖直方向上延伸的锥形连接孔,锥形连接孔的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锥形连接孔的下端与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的下表面平齐,锥形连接孔的上端与操作手孔连通,操作手孔向上方预制模块的内腔敞开;上方预制模块和下方构件通过螺杆连接,螺杆的下端固定于下方构件,螺杆的上端固定于操作手孔内,螺杆贯穿锥形连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满足预制模块建筑重复使用,可拆卸、施工简便、容许尺寸大,质量好控制,可以快速装配,缩短施工周期。工周期。工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模块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预制模块连接结构,属于装配式建筑
技术介绍
[0002]模块化建筑比传统装配式建筑具有更高的装配率,更有利于实现建筑的工厂化、工业化,是混凝土转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
[0003]公开号为CN112343179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预制模块的上下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下方预制模块的侧板中设置预埋套筒,上方预制模块的侧板中设置灌浆套筒,利用连接件将上下方预制模块进行连接。
[0004]该技术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预制模块的拆卸较为困难。预制模块建筑相比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建筑的一大优势在于,其可以移动位置,可以作为一种临时建筑使用。当需要移动位置时,就需要预制模块与基础(现浇结构)能够高效地拆卸和分离。但上述技术专利的技术方案常常存在拆卸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便于预制模块的可拆卸连接,本技术提供一种预制模块连接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预制模块连接结构,包括上方预制模块和下方构件,所述上方预制模块放置于所述下方构件上方,所述上方预制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底板、第一侧板、顶板和第二侧板;其特征在于:
[0007]所述上方预制模块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下端均具有竖直方向上延伸的锥形连接孔,所述锥形连接孔的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所述锥形连接孔的下端与所述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的下表面平齐,所述锥形连接孔的上端与操作手孔连通,所述操作手孔向所述上方预制模块的内腔敞开;
[0008]所述上方预制模块和所述下方构件通过螺杆连接,所述螺杆的下端固定于所述下方构件,所述螺杆的上端固定于所述操作手孔内,所述螺杆贯穿所述锥形连接孔。
[0009]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上方预制模块与下方构件快速可拆卸连接,当需要拆除上方预制模块时,施工人员通过操作手孔解除螺杆上端的固定,就能够直接向上起吊上方预制模块。锥形孔的设计有利于将螺杆和锥形连接内的填充料一起从上方预制模块脱离,尤其是在锥形连接孔内壁上涂上涂膜剂时。上述方案能够很好地满足后续的重复拆卸、异动搬迁的要求。上方预制模块的内腔是指底板、第一侧板、顶板和第二侧板围成的腔体。
[0010]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手孔的底壁和两个侧壁为一块钢板弯折形成,该钢板为称为折弯钢板,所述折弯钢板对应于所述锥形连接孔具有供所述螺杆穿过的通孔。利用折弯钢板形成操作手孔的底壁和侧壁有利于提高操作手孔的强度,简化操作手孔的制作难度。优选地,所述折弯钢板呈U型,且所述折弯钢板的外表面焊接固定有U型锚固钢筋,所述U型锚
固钢筋的两个端部所在位置高于所述操作手孔的位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上方预制模块和所述下方构件之间还设置柔性垫,所述柔性垫围绕所述锥形连接孔设置;所述锥形连接孔中填充有填充料。优选地,所述填充料为水泥砂浆或灌浆料。填充料有利于提高上方预制模块的密闭性和保温性能。柔性垫的设置有利于封堵填充料,防止填充料进入到上方预制模块与下方构件之间的间隙中。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下方构件为现浇基础或者预制基础。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下方构件为下方预制模块,所述下方预制模块也包括依次连接的底板、第一侧板、顶板和第二侧板;所述下方预制模块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上端设置有预埋套筒,所述螺杆的下端与所述预埋套筒固定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螺杆上套设有椭球形限位块,所述椭球形限位块位于所述锥形连接孔内。利用椭球形限位块可以限制螺杆相对于上方预制模块的水平移动,提高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上方预制模块的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与所述下方构件之间夹持有走道板,所述螺杆贯穿所述走道板的端部。可以利用螺杆同时将上方预制模块、走道板和下方构件连接在一起。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上方预制模块包括相邻的上方第一预制模块和上方第二预制模块,所述下方预制模块包括相邻的下方第一预制模块和下方第二预制模块,所述上方第一预制模块和所述下方第一预制模块通过所述螺杆连接,所述上方第二预制模块和所述下方第二预制模块通过所述螺杆连接;所述下方第一预制模块和下方第二预制模块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上表面均设置有凹槽;
[0017]所述凹槽内设置有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包绕相邻的下方第一预制模块和下方第二预制模块上的两根所述螺杆;或者所述凹槽内设置有连接钢板,相邻的下方第一预制模块和下方第二预制模块上的两根所述螺杆均贯穿所述连接钢板。通过设置连接钢筋或者连接钢板,从而可以将同一层的相邻预制模块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连接固定。
[0018]本技术可满足预制模块建筑重复使用,可拆卸、施工简便、容许尺寸大,质量好控制,可以快速装配,缩短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上方预制模块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预制模块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平行于第一侧板的截面);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预制模块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平行于第一侧板的截面);
[00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预制模块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垂直于第一侧板的截面);
[002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预制模块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平行于第一侧板的截面);
[0024]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预制模块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平行于第一侧板的截面);
[0025]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预制模块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垂直于第一侧板的截面);
[0026]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预制模块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垂直于顶板的截面);
[0027]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5的预制模块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垂直于第一侧板的截面);
[0028]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6的预制模块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垂直于顶板的截面)。
[0029]图中:底板1.1、第一侧板1.2、顶板1.3、第二侧板1.4、上方预制模块2、上方第一预制模块2.1、上方第二预制模块2.2、下方预制模块3、下方第一预制模块3.1、下方第二预制模块3.2、基础4、锥形连接孔5、操作手孔6、螺杆7、柔性垫8、填充料9、折弯钢板10、U型锚固钢筋11、预埋套筒12、椭球形限位块13、走道板14、凹槽15、连接钢筋16、连接钢板17。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1]实施例1
[0032]参见图1
‑
图2,预制模块连接结构,包括上方预制模块2和基础4(基础4是下方构件的示例,基础4可以是现浇基础也可以是预制基础),上方预制模块2放置于基础4上方,上方预制模块2包括依次连接的底板1.1、第一侧板1.2、顶板1.3和第二侧板1.4;
[0033]上方预制模块2的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4的下端均具有竖直方向上延伸的锥形连接孔5,锥形连接孔5的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预制模块连接结构,包括上方预制模块(2)和下方构件,所述上方预制模块(2)放置于所述下方构件上方,所述上方预制模块(2)包括依次连接的底板(1.1)、第一侧板(1.2)、顶板(1.3)和第二侧板(1.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方预制模块(2)的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4)的下端均具有竖直方向上延伸的锥形连接孔(5),所述锥形连接孔(5)的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所述锥形连接孔(5)的下端与所述第一侧板(1.2)或第二侧板(1.4)的下表面平齐,所述锥形连接孔(5)的上端与操作手孔(6)连通,所述操作手孔(6)向所述上方预制模块(2)的内腔敞开;所述上方预制模块(2)和所述下方构件通过螺杆(7)连接,所述螺杆(7)的下端固定于所述下方构件,所述螺杆(7)的上端固定于所述操作手孔(6)内,所述螺杆(7)贯穿所述锥形连接孔(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模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孔(6)的底壁和两个侧壁为一块钢板弯折形成,该钢板为称为折弯钢板(10),所述折弯钢板(10)对应于所述锥形连接孔(5)具有供所述螺杆(7)穿过的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模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钢板(10)呈U型,且所述折弯钢板(10)的外表面焊接固定有U型锚固钢筋(11),所述U型锚固钢筋(11)的两个端部所在位置高于所述操作手孔(6)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模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方预制模块(2)和所述下方构件之间还设置柔性垫(8),所述柔性垫(8)围绕所述锥形连接孔(5)设置;所述锥形连接孔(5)中填充有填充料(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模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料(9)为水泥砂浆或灌浆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模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方构件为现浇基础或者预制基础。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模块连接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锦实,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远大魔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