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复合扭簧以及单稳态旋钮。复合扭簧,包括:主螺旋弹簧,其首尾两端分别形成沿切向右伸的第一臂、第二臂;第一螺旋弹簧,一端相切的接续在第一臂的右端,另一端形成沿切向前伸的第三臂;第二螺旋弹簧,一端相切的接续在第二臂的右端,另一端形成沿切向后伸的第四臂;第三螺旋弹簧,一端一体成型的接续在第一臂的前端;第四螺旋弹簧,一端一体成型的接续在第二臂的后端。单稳态旋钮,包括座体、主体,座体在顶部形成一个轴孔,还在内部形成一个供复合扭簧中的主螺旋弹簧穿接的支撑部;主体具有一个同轴转动配合于轴孔中的转轴,转轴设有供复合扭簧中的第三螺旋弹簧穿接的第一导柱、供复合扭簧中的第四螺旋弹簧穿接的第二导柱。的第二导柱。的第二导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扭簧以及单稳态旋钮
[0001]本技术涉及扭簧及其应用,具体是一种复合扭簧以及单稳态旋钮。
技术介绍
[0002]旋钮是一种手控转动的手动元件,多用于电气开关或电气调节设备中的手操作单元。根据操作功能的要求,旋钮的结构可采用多稳态、单稳态、单向转动、双向转动等多种设计方案。
[0003]其中,单稳态的旋钮的结构通常采用扭簧作为旋钮的复位装置。现有的扭簧通常都是采用成螺旋弹簧结构的本体,其本体的两端再延伸出作为力臂的扭杆。例如公告号为CN204650338U的中国专利文献中披露的新型复位调档旋钮结构,当拨动调档旋钮的拨片以触动开关进行调档时,调档旋钮通过其上的档片带动扭簧沿着柱体的周向转动,当使用者释放调档旋钮的拨片时,调档旋钮便会因为扭簧的复位作用实现复位。又如公告号为CN109973640B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能够自动复位的单稳态旋钮换挡器,通过旋钮本体、旋钮支架和双扭簧连接组成的机械结构,能够在驾驶员拧动旋钮本体向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旋转进行换挡操作后,使旋钮本体自动复位至稳态位置。
[0004]申请人在实践中发现,旋扭为扭簧提供的装配空间通常相当有限,现有技术中扭簧的扭杆在空间有限的装配空间中并不便于装配。再则,由于装配空间有限,旋钮的扭簧也不宜在本体的螺旋弹簧结构中采用过多的有效圈数,这就使得扭簧适任的扭转负荷明显受限,直接影响了旋钮的有效转动行程和操作手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为了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复合扭簧以及单稳态旋钮,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6]复合扭簧,包括:主螺旋弹簧,系轴线竖直的柱形螺旋结构,其首尾两端分别形成沿切向右伸的第一臂、第二臂;第一螺旋弹簧,系轴线竖直的设于主螺旋弹簧右侧的柱形螺旋结构,其一端相切的接续在第一臂的右端,其另一端形成沿切向前伸的第三臂;第二螺旋弹簧,系同轴于第一螺旋弹簧的柱形螺旋结构,其一端相切的接续在第二臂的右端,其另一端形成沿切向后伸的第四臂;第三螺旋弹簧,系轴线竖直的柱形螺旋结构,其一端一体成型的接续在第一臂的前端;第四螺旋弹簧,系轴线竖直的柱形螺旋结构,其一端一体成型的接续在第二臂的后端。
[0007]单稳态旋钮,包括座体、主体以及上述的复合扭簧;其中:座体在顶部形成一个轴孔,还在内部形成一个供复合扭簧中的主螺旋弹簧穿接的支撑部;主体具有一个同轴转动配合于轴孔中的转轴,转轴的一端伸出座体并设有供用户操作的钮帽,转轴的另一端伸入座体并设有供复合扭簧中的第三螺旋弹簧穿接的第一导柱、供复合扭簧中的第四螺旋弹簧穿接的第二导柱。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复合扭簧中,具有通过主螺旋弹簧、第一臂、第二臂构成第一个
扭簧结构,还具有通过第一臂、第一螺旋弹簧、第三臂构成第二个扭簧结构,还具有通过第二臂、第二螺旋弹簧、第四臂构成第三个扭簧结构。并且,通过第三螺旋弹簧为第三臂提供了额外的蓄力结构,通过第四螺旋弹簧为第四臂提供了额外的蓄力结构。
[0009]显然,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单稳态旋钮中,鉴于复合扭簧通过主螺旋弹簧穿接于座体的支撑部以获得固定的支撑点,还通过第三螺旋弹簧、第四螺旋弹簧分别穿接于转轴的第一导柱、第二导柱,转轴正向转动和逆向转动时都将使得第一个扭簧结构、第二个扭簧结构、第三个扭簧结构同步的叠加蓄力,将明显的增大复合扭簧适任的扭转负荷,有助于强化单稳态旋钮的有效转动行程和操作手感。并且,鉴于主螺旋弹簧、第三螺旋弹簧、第四螺旋弹簧均系以穿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装配变得更加容易。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复合扭簧在单稳态旋钮中更加容易装配,而且有助于强化单稳态旋钮的有效转动行程和操作手感。
[0011]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中复合扭簧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中单稳态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中单稳态旋钮的剖视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中单稳态旋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6]图5是本技术中单稳态旋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一。
[0017]图6是本技术中单稳态旋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中复合旋钮的一种实施方式。
[0019]复合扭簧1,包括:主螺旋弹簧11,系轴线竖直的柱形螺旋结构,其首尾两端分别形成沿切向右伸的第一臂12、第二臂13;第一螺旋弹簧14,系轴线竖直的设于主螺旋弹簧11右侧的柱形螺旋结构,其一端相切的接续在第一臂12的右端,其另一端形成沿切向前伸的第三臂15;第二螺旋弹簧16,系同轴于第一螺旋弹簧14的柱形螺旋结构,其一端相切的接续在第二臂13的右端,其另一端形成沿切向后伸的第四臂17;第三螺旋弹簧18,系轴线竖直的柱形螺旋结构,其一端一体成型的接续在第一臂12的前端;第四螺旋弹簧19,系轴线竖直的柱形螺旋结构,其一端一体成型的接续在第二臂13的后端。
[0020]采用上述实施方式的复合扭簧1具有通过主螺旋弹簧11、第一臂12、第二臂13构成第一个扭簧结构,还具有通过第一臂12、第一螺旋弹簧14、第三臂15构成第二个扭簧结构,还具有通过第二臂13、第二螺旋弹簧16、第四臂17构成第三个扭簧结构。并且,通过第三螺旋弹簧18为第三臂15提供了额外的蓄力结构,通过第四螺旋弹簧19为第四臂17提供了额外的蓄力结构。
[0021]可选的,在复合扭簧1中,主螺旋弹簧11、第一螺旋弹簧14、第二螺旋弹簧16同为右螺旋或左螺旋。如图1所示,仅以主螺旋弹簧11、第一螺旋弹簧14、第二螺旋弹簧16同为右螺旋为例。通过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可知,主螺旋弹簧11、第一螺旋弹簧14、第二螺旋弹簧16采用同向螺旋进行设置,方可使得第一螺旋弹簧14、第二螺旋弹簧16居于第一臂12和第二臂
13之间同轴对齐。
[0022]可选的,主螺旋弹簧11、第一螺旋弹簧14、第二螺旋弹簧16、第三螺旋弹簧18、第四螺旋弹簧19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有效圈数。可以确定的是,即便主螺旋弹簧11、第一螺旋弹簧14、第二螺旋弹簧16、第三螺旋弹簧18、第四螺旋弹簧19分别仅具有最低数量的有效圈数,复合扭簧1仍能通过主螺旋弹簧11、第一螺旋弹簧14、第二螺旋弹簧16、第三螺旋弹簧18、第四螺旋弹簧19相互配合构成同步的叠加蓄力,将明显的增大复合扭簧1适任的扭转负荷。
[0023]如图2到图6所示,是本技术中单稳态旋钮的一种实施方式。
[0024]单稳态旋钮2,包括座体21、主体22以及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复合扭簧1;其中:座体21在顶部形成一个轴孔23,还在内部形成一个供复合扭簧1中的主螺旋弹簧11穿接的支撑部24;主体22具有一个同轴转动配合于轴孔23中的转轴25,转轴25的一端伸出座体21并设有供用户操作的钮帽26,转轴25的另一端伸入座体21并设有供复合扭簧1中的第三螺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复合扭簧,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螺旋弹簧,系轴线竖直的柱形螺旋结构,其首尾两端分别形成沿切向右伸的第一臂、第二臂;第一螺旋弹簧,系轴线竖直的设于主螺旋弹簧右侧的柱形螺旋结构,其一端相切的接续在第一臂的右端,其另一端形成沿切向前伸的第三臂;第二螺旋弹簧,系同轴于第一螺旋弹簧的柱形螺旋结构,其一端相切的接续在第二臂的右端,其另一端形成沿切向后伸的第四臂;第三螺旋弹簧,系轴线竖直的柱形螺旋结构,其一端一体成型的接续在第一臂的前端;第四螺旋弹簧,系轴线竖直的柱形螺旋结构,其一端一体成型的接续在第二臂的后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扭簧,其特征在于,主螺旋弹簧、第一螺旋弹簧、第二螺旋弹簧同为右螺旋或左螺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扭簧,其特征在于,主螺旋弹簧、第一螺旋弹簧、第二螺旋弹簧、第三螺旋弹簧、第四螺旋弹簧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有效圈数。4.单稳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派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