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23818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0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供能系统,所述供能系统包括供电组件、电网、储电组件、供冷组件、燃气储存组件、燃气供电组件、供热组件和燃气锅炉,供电组件可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以便对用户提供电负荷,供电组件与电网相连,以便通过电网对用户提供电负荷,储电组件与电网相连,以便存储电网上多余的电负荷,或电网的电力供应不足时补充电负荷,供冷组件可利用热量制备冷负荷,燃气储存组件内储存有燃气,燃气供电组件与电网相连且与燃气储存组件相连以利用燃气发电,供热组件可利用可再生所能源对用户提供热负荷,燃气锅炉与燃气储存组件相连以利用燃气供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供能系统具有连续供能、供能稳定、能源利用率高等优点。能源利用率高等优点。能源利用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能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能源存储与应用
,具体地,涉及一种供能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可再生能源风能和太阳能具有分布范围广、密度低、清洁无污染等特点,使得风能和太阳能的利用率越来越高。
[0003]相关技术中,太阳能、风能受天气因素影响,其发电存在波动性大、不连续的问题,无法满足用户稳定的热、电、冷需求,而且储能技术尚未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中发挥有效的能量协调管理作用,当前能源利用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能够连续供能、能源利用率较高的供能系统。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供能系统包括: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可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以便对用户提供电负荷;电网,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电网相连,以便通过所述电网对所述用户提供所述电负荷;储电组件,所述储电组件与所述电网相连,以便存储所述电网上多余的所述电负荷,或所述电网的电力供应不足时补充所述电负荷;供冷组件,所述供冷组件可利用热量制备冷负荷,以便所述供冷组件对所述用户提供所述冷负荷;燃气储存组件,所述燃气储存组件内储存有燃气;燃气供电组件,所述燃气供电组件与所述电网相连且与所述燃气储存组件相连以利用燃气发电,在所述供电组件电力供应不足时,所述燃气供电组件工作以对所述用户补充所述电负荷;供热组件,所述供热组件可利用可再生所能源对所述用户提供热负荷;燃气锅炉,所述燃气锅炉与所述燃气储存组件相连以利用燃气供热,在所述供热组件热量供应不足时,所述燃气锅炉对所述用户补充所述热负荷。
[000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供能系统,通过供电组件、电网、储电组件、供冷组件、燃气供电组件、供热组件和燃气锅炉的设置,提高了供电、供热和供冷的稳定性,满足用户对热、电、冷需求,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能系统还包括储热组件,所述储热组件分别与所述供热组件和所述燃气锅炉相连,以便存储多余的所述热负荷。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热组件包括显热储热单元、潜热储热单元和热化学储热单元的至少一种或多种。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能组件还包括余热锅炉,所述余热锅炉设在所述燃气供电组件上,以便收集所述燃气供电组件多余的所述热负荷。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冷组件为吸收式制冷器,所述吸收式制冷器可利用所述热负荷产生所述冷负荷。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电组件包括电化学储能单元,所述电化学储能单元与所述电网相连,以便将所述电网上的多余的所述电负荷转化成化学能。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电组件包括压缩空气储能单元,所述压缩空气储能单元与所述电网相连,在所述压缩空气储能单元储存电力时,所述压缩空气储能单元放热以对所述用户提供所述热负荷,在所述压缩空气储能单元释放电力时,所述压缩空气储能单元吸热以对所述用户提供所述冷负荷。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组件包括风机发电单元和光伏发电单元的其中一种或两种。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热组件包括太阳能集热单元和地热源换热单元的其中一种或两种。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能系统还包括燃气管,所述燃气管具有燃气进口、第一燃气出口和第二燃气出口,所述第一燃气出口与所述燃气供电组件相连,所述第二燃气出口与所述燃气锅炉相连,以便所述燃气管对所述燃气供电组件和所述燃气锅炉提供燃气。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供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
[0019]供能系统100;
[0020]供电组件1;风机发电单元11;光伏发电单元12;电负荷13;电网2;储电组件3;电化学储能单元31;压缩空气储能单元32;供冷组件4;冷负荷41;燃气供电组件5;热负荷51;供热组件6;太阳能集热单元61;地热源换热单元62;燃气锅炉7;燃气管8;进气管81;第一出气管82;第二出气管83;储热组件9;余热锅炉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供能系统。
[0023]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供能系统包括:供电组件1、电网2、储电组件 3、供冷组件4、燃气储存组件(图中未示意出)、燃气供电组件5、供热组件6和燃气锅炉7。
[0024]供电组件1可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以便对用户提供电负荷13。具体地,如图1所示,通过供电组件1利用可再生能源(例如,风能、电能、潮汐能、太阳能等)对用户进行供电,以满足用户日常用电需求。
[0025]供电组件1与电网2相连,以便通过电网2对用户提供电负荷13。具体地,如图1所示,电网2可以将相近的供电组件1和用户联络起来,形成全国或地区性网络,以便进行统一管理和指挥。由此,本技术实施例的供能系统可保证发电与供电的安全可靠,调整地区间的电力供需平衡,保持规定的电能质量和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0026]储电组件3与电网2相连,以便存储电网2上多余的电负荷13,或电网2的电力供应不足时补充电负荷13。具体地,如图1所示,储电组件3连接在电网2上,从而将电网2 上多余的电负荷13存储起来,防止电负荷13的流失,或在电网2上的电力不足时,对电网2补充电负荷13,提高了电负荷13的利用率。
[0027]供冷组件4可利用热能产生冷负荷41,对用户提供冷负荷41。
[0028]燃气储存组件内储存有燃气。燃气供电组件5与电网2相连且与燃气储存组件相连以利用燃气发电,在供电组件1电力供应不足时,燃气供电组件5工作以对用户补充电负荷 13。具体地,在用电高峰期,例如,夏天或者晚上,供电组件1产生的电负荷13无法满足用户的用电需要,或在天气恶劣导致供电组件1无法发电时,燃气供电组件5开始工作以保证用户用电需求。
[0029]供热组件6可利用可再生能源对用户提供热负荷51。具体地,如图1所示,通过供热组件6利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地热能等)对用户进行供暖,以满足用户日常用暖需求。
[0030]燃气锅炉7与燃气储存组件相连以利用燃气供热,在供热组件6热量供应不足时,燃气锅炉7对用户补充热负荷51。具体地,在用暖高峰期,例如:冬天,供热组件6产生的热负荷51无法满足用户的用暖需求,或在天气恶劣导致供热组件6无法工作时,燃气锅炉 7开始工作以保证用户用暖需求。
[003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供能系统100,通过供电组件1、供冷组件4、供热组件6、燃气供电组件5和燃气锅炉7的设置,能够稳定地对用户供电、供冷和供暖,便于资源的整合和管理,实现对能量灵活调节和合理的分配。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可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以便对用户提供电负荷;电网,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电网相连,以便通过所述电网对所述用户提供所述电负荷;储电组件,所述储电组件与所述电网相连,以便存储所述电网上多余的所述电负荷,或所述电网的电力供应不足时补充所述电负荷;供冷组件,所述供冷组件可利用热量制备冷负荷,以便所述供冷组件对所述用户提供所述冷负荷;燃气储存组件,所述燃气储存组件内储存有燃气;燃气供电组件,所述燃气供电组件与所述电网相连且与所述燃气储存组件相连以利用燃气发电,在所述供电组件电力供应不足时,所述燃气供电组件工作以对所述用户补充所述电负荷;供热组件,所述供热组件可利用可再生所能源对所述用户提供热负荷;燃气锅炉,所述燃气锅炉与所述燃气储存组件相连以利用燃气供热,在所述供热组件热量供应不足时,所述燃气锅炉对所述用户补充所述热负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热组件,所述储热组件分别与所述供热组件和所述燃气锅炉相连,以便存储多余的所述热负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组件包括显热储热单元、潜热储热单元和热化学储热单元的至少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余热锅炉,所述余热锅炉设在所述燃气供电组件上,以便收集所述燃气供电组件多余的所述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会钟迪黄永琪彭烁周贤安航白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