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的单稳态联接系统和扭矩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3790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08:35
用于机动车辆的扭矩传输装置(10)的联接系统(6)包括滑动套筒(63),该滑动套筒旨在通过平行于旋转轴线平移从缩回位置移动到联接位置来联接两个接合接口(61,62)。包括可在静止位置与启用位置之间移动的活动构件(651)的致动器(65)通过旋转运动连杆(67)并且通过弹性复位构件(66)连结到滑动套筒(63),该弹性复位构件被固定而不能围绕旋转轴线(100)旋转,活动构件(651)能够通过运动连杆(67),将滑动套筒(63)从缩回位置驱动到联接位置,并且活动构件能够通过从静止位置移动到启用位置来对弹性复位构件(66)加载,弹性复位构件(66)能够在卸载时,通过运动连杆(67)来使活动构件(651)从启用位置复位到静止位置并使滑动套筒(63)从联接位置复位到缩回位置。(63)从联接位置复位到缩回位置。(63)从联接位置复位到缩回位置。

Monostable coupling system and torque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motor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机动车辆的单稳态联接系统和扭矩传输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联接系统,该联接系统更特别地、但不排他地旨在集成到电动或混合动力车辆、特别是电动或混合动力机动车辆的扭矩传输装置中。

技术介绍

[0002]本专利技术更特别地应用于混合动力车辆和电动车辆。电动马达的速度可以高,例如大于或等于每分钟15000转,特别是对于两速输电线路而言。
[0003]为了调节速度和扭矩,使用电动马达通常需要变速器,该变速器包含可以在每个车轮上实现期望的速度和扭矩输出水平的减速装置、和用于改变在两个侧向相对的车轮之间的速度的差速器。
[0004]为了适应不同的车速,已知使用了离合器,其使得可以对减速装置选择期望的减速比。例如,在文件DE102016202723中披露了这样的装置。
[0005]此装置在效率方面并不令人满意,因为在离合器中的一个离合器上产生拖曳扭矩,该离合器在另一个离合器闭合时打开。当离合器湿润时,这种拖曳扭矩尤其不利。
[0006]此外,此装置的离合器传输相对较高的扭矩,这意味着离合器必须具有相当大的大小和重量,因此导致与离合器相关的大占地面积。
[0007]尚未公开的申请FR1901916提出了一种用于包括至少一个马达的车辆的扭矩传输装置,该扭矩传输装置包括:
[0008]‑
第一离合器,该第一离合器包括能够被该马达驱动的第一输入元件、以及第一输出元件,当该第一离合器闭合时,扭矩在该第一输入元件与该第一输出元件之间传输;
[0009]‑
二离合器,该第二离合器包括能够被该马达驱动的第二输入元件、以及第二输出元件,当该第二离合器闭合时,扭矩在该第二输入元件与该第二输出元件之间传输;
[0010]‑
传输构件;
[0011]‑
第一传输机构,该第一传输机构被布置成根据第一齿轮比在该第一输出元件与该传输构件之间传输扭矩;
[0012]‑
第二传输机构,该第二传输机构被布置成根据与该第一齿轮比不同的第二齿轮比在该第二输出元件与该传输构件之间传输扭矩;以及
[0013]‑
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被布置成准许或中断通过该第一传输机构在该第一离合器的第一输出元件与该传输构件之间实现的相互旋转驱动。
[0014]使用至少两个齿轮比可以调和高的起动扭矩和最大速度,并且因此减少车辆达到高速度所必需的时间。电动马达选择两个齿轮比提供了变速器的复杂性、动态性能、车辆的消耗、以及电动马达的大小之间的良好折中。
[0015]使用离合器、尤其渐进式多片离合器还可以通过避免突然换挡以及可感知到的加速度变化来确保使用者舒适。
[0016]此外,连接元件使得可以在第二离合器闭合时,中断第一离合器的输出元件、特别是第一离合器的输出摩擦片的驱动,这使得可以在第二离合器闭合时,通过显著限制或者
甚至消除第一离合器中的拖曳扭矩来提高能量效率。
[0017]然而,连接元件的集成需要紧凑且有效的致动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18]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并进行提议。
[0019]为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联接系统,该联接系统包括:
[0020]‑
第一接合接口和第二接合接口,该第一接合接口能够在固定参考系中围绕旋转轴线旋转,并且该第二接合接口能够在固定参考系中围绕旋转轴线并相对于第一接合接口旋转;
[0021]‑
滑动套筒,该滑动套筒包含与第一接合接口和第二接合接口中的一个接合接口相接合的中间接合接口,滑动套筒能够通过平行于旋转轴线平移而从缩回位置移动到联接位置,在缩回位置中,中间接合接口不与第一接合接口和第二接合接口中的另一个接合接口接合,在联接位置中,中间接合接口与第一接合接口和第二接合接口中的一个接合接口和另一个接合接口接合,并且在第一接合接口与第二接合接口之间产生旋转联接;
[0022]‑
致动器,该致动器包括活动构件和在固定参考系中的固定支撑件,该活动构件能够平行于旋转轴线在静止位置与启用位置之间平移移动;以及
[0023]‑
旋转运动连杆,该旋转运动连杆处于活动构件与滑动套筒之间、具有围绕旋转轴线的旋转自由度。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致动器包括弹性复位构件,该弹性复位构件被固定而不能在固定参考系中围绕旋转轴线旋转,活动构件能够藉由运动连杆来将滑动套筒从缩回位置驱动到联接位置,并且活动构件能够通过从静止位置移动到启用位置来对弹性复位构件加载,弹性复位构件能够在卸载时,藉由运动连杆来使活动构件从启用位置复位到静止位置并使滑动套筒从联接位置复位到缩回位置。
[0025]弹性复位构件为由三个接合接口产生的爪式离合器提供了“常开”联接功能。单稳态致动器的实现使得可以具有紧凑且简化的致动器。弹性复位构件不形成必须在每个联接件上加速的旋转单元的一部分,这限制了联接系统在联接阶段期间的瞬时扭矩。致动器的活动构件本身优选也被固定而不能围绕旋转轴线旋转,以使得它也不会对旋转质量的惯性矩有贡献。
[0026]实际上,第一接合接口和第二接合接口由具有相同节距的花键构成,其中,中间接合接口的齿轴向滑动。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更一般地,单一齿或花键在中间接合接口上就足够,该单一齿或花键可以在第一接合接口和第二接合接口的单一花键中或单一齿上滑动。
[0027]弹性复位构件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弹簧、特别是螺旋弹簧组成,该一个或多个弹簧或螺旋弹簧的轴线平行于旋转轴线并且与旋转轴线分开,围绕旋转轴线均匀分布。
[0028]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二接合接口布置在第一接合接口的轴向延伸部中。第一接合接口和第二接合接口的花键的齿轴向延伸。
[0029]根据一个实施例,活动构件被固定而不能在固定参考系中围绕旋转轴线旋转。
[0030]根据一个实施例,弹性复位构件的一端抵靠在紧固到固定支撑件的支撑件上。在实践中并且优选地,提出固定支撑件包括本体,该本体具有轴向面向第二接合接口的前部
面,并且杆从此前部面轴向突出,每个杆包括头部,支撑件形成在该头部上,弹性复位构件包括轴向夹持在头部与运动连杆之间的弹簧。
[0031]根据一个实施例,杆具有螺纹端,该螺纹端螺纹联接到固定支撑件的本体的内螺纹中。弹簧可以围绕杆安装。
[0032]根据一个实施例,运动连杆包括在活动构件与弹性复位构件之间的中间推杆。
[0033]推杆被固定而不能围绕旋转轴线旋转。
[0034]推杆轴向抵靠在活动构件上和弹性复位构件上。
[0035]推杆通过围绕旋转轴线的旋转引导件或枢转连接件而连结到滑动套筒。
[0036]在适当时,推杆包括套环,弹簧抵靠在该套环上,在该套环中形成有开口,杆穿过这些开口,以使得杆轴向引导推杆。
[0037]根据特别简单的实施例,旋转引导件提供了围绕旋转轴线100的枢转连接件,而具有或不具有轴向游隙。
[0038]例如,旋转引导件可以是由具有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联接系统(6),所述联接系统包括:

第一接合接口(61),所述第一接合接口能够在固定参考系中围绕旋转轴线(100)旋转,和第二接合接口(62),所述第二接合接口能够在所述固定参考系中围绕所述旋转轴线(100)并相对于所述第一接合接口(61)旋转;

滑动套筒(63),所述滑动套筒包含与所述第一接合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合接口(61,62)中的一个接合接口相接合的中间接合接口(64),所述滑动套筒(63)能够通过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平移而从缩回位置移动到联接位置,在所述缩回位置中,所述中间接合接口(64)不与所述第一接合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合接口(61,62)中的另一个接合接口接合,在所述联接位置中,所述中间接合接口(64)与所述第一接合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合接口(61,62)中的一个接合接口和另一个接合接口接合,并且在所述第一接合接口(61)与所述第二接合接口(62)之间产生旋转联接;

致动器(65),所述致动器包括活动构件(651)和在所述固定参考系中的固定支撑件(650),所述活动构件(651)能够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线(100)在静止位置与启用位置之间平移移动;以及

旋转运动连杆(67),所述旋转运动连杆处于所述活动构件(651)与所述滑动套筒(63)之间、具有围绕所述旋转轴线(100)的旋转自由度;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65)包括弹性复位构件(66),所述弹性复位构件被固定而不能在所述固定参考系中围绕所述旋转轴线(100)旋转,所述活动构件(651)能够通过所述运动连杆(67)来将所述滑动套筒(63)从所述缩回位置驱动到所述联接位置,并且所述活动构件能够通过从所述静止位置移动到所述启用位置来对所述弹性复位构件(66)加载,所述弹性复位构件(66)能够在卸载时,通过所述运动连杆(67)来使所述活动构件(651)从所述启用位置复位到所述静止位置并使所述滑动套筒(63)从所述联接位置复位到所述缩回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系统(6),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构件(651)被固定而不能在所述固定参考系中围绕所述旋转轴线(100)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接系统(6),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构件(66)的一端抵靠在紧固到所述固定支撑件(650)的支撑件(656)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接系统(6),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轴向面向所述第二接合接口(62)的前部面,并且杆(655)从所述前部面轴向突出,每个杆包括头部(656),所述支撑件(656)形成在所述头部上,所述弹性复位构件(66)包括轴向夹持在所述头部(656)与所述运动连杆(67)之间的弹簧(660)。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联接系统(6),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连杆(67)包括在所述活动构件(651)与所述弹性复位构件(66)之间的中间推杆(670)。6.如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联接系统(6),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670)被固定而不能围绕所述旋转轴线(100)旋转,轴向抵靠在所述活动构件(651)上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
申请(专利权)人: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