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转子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3731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0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转子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定子包括壳体、绕组、定子铁芯、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定子铁芯包括轴向贯通的环形部、设在环形部内侧的绕线部以及设在环形部外侧的凸起的间隔分布的多个散热筋,绕组缠绕在绕线部上,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分别固定连接定子铁芯的轴向两端,第一端盖和定子铁芯设在壳体中;转子包括转轴以及设在转轴上的位于定子铁芯中的主体部,转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转动配合,以供转子相对于定子转动。内转子电机中,绕组和定子铁芯上的绕线部紧密贴合,所以绕组上的热量可以很快的传导到定子铁芯的散热筋上,散热筋可以增大散热面积。散热筋可以增大散热面积。散热筋可以增大散热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转子电机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根据定子与转子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同,电机可分为内转子和外转子两类。内转子电机的转子被定子包围,即转子在内。外转子电机的转子包围住定子,即转子在外。
[0003]内转子电机在运转时会产生热量,需要及时散热才能确保正常运转。尤其是内转子无刷电机,由于其具有结构强度可靠,效率高的特点,对于IP防护等级高的应用场景有较大的的优势,但与此同时,由于更高IP防护等级带来的散热困难的问题也随之出现,需要即满足高防护等级又提高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散热性能好的内转子电机。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提供一种内转子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包括壳体、绕组、定子铁芯、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定子铁芯包括轴向贯通的环形部、设在所述环形部内侧的绕线部以及设在所述环形部外侧的凸起的间隔分布的多个散热筋,所述绕组缠绕在所述绕线部上,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两端,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定子铁芯设在所述壳体中;所述转子包括转轴以及设在所述转轴上的位于所述定子铁芯中的主体部,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转动配合,以供所述转子相对于所述定子转动。
[0006]优选地,每一所述散热筋的平行于轴向设置,各个所述散热筋周向间隔设置,所述散热筋的凸起高度超过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的侧面。
[0007]优选地,所述转子包括设在所述第一端盖的端面处的风扇,所述风扇位于所述定子铁芯、所述第二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之外并位于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转轴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端盖外并与所述风扇连接,以带动所述风扇旋转;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所述第一端盖保留用于供气流通过的通风间隙,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连通内外的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与所述风扇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通风孔、所述通风间隙和所述散热筋间隙相连形成通风道,以供所述风扇带动气流通过所述通风道。
[0008]优选地,所述风扇是径流式的。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通风孔的位置与所述风扇的中心对应。
[0010]优选地,所述第二通风孔由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二端盖的侧面界定形成,所述第二通风孔包括多个第二通风孔并周向布置于与所述通风间隙对应的位置。
[0011]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端面部以及环形的侧面部,所述第一通风孔设在所述端面部上,所述环形部的一端与所述端面部边缘相连,另一端开放并与所述第二端盖固定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定子铁芯包括设在周向布置在所述环形部外侧的凸起的多个连接
部,所述连接部的轴向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盖以及所述第二端盖固定连接。
[0013]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设有多个所述散热筋。
[0014]优选地,所述连接部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散热筋的截面,所述第一端盖以及所述第二端盖通过轴向的螺纹连接件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盖通过轴向的螺纹连接件与所述侧面部固定连接。
[0015]实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该内转子电机中,绕组和定子铁芯上的绕线部紧密贴合,所以绕组上的热量可以很快的传导到定子铁芯的散热筋上,散热筋可以增大散热面积。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内转子电机的立体图。
[0018]图2是图1的内转子电机的立体图。
[0019]图3是图1的内转子电机的爆炸图。
[0020]图4是图1的内转子电机的爆炸图。
[0021]图5是图1的内转子电机的正投影视图。
[0022]图6是图5中A

A位置的剖视图(箭头表示气流流动方向)。
[0023]图中的标号表示:定子1,壳体11,端面部111,侧面部112,定子铁芯12,环形部121,散热筋122,连接部123,绕线部124,第一端盖13,第二端盖14,通风间隙15,第一通风孔16,第二通风孔17,转子2,转轴21,
[0024]主体部22,风扇23。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理解的是,如果文中出现“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果文中出现“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如果文中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技术的描述。
[0027]参见图1

6,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内转子电机,包括定子1和转子2,定子1包括壳体11、绕组、定子铁芯12、第一端盖13和第二端盖14,定子铁芯12包括轴向贯通的环形部121、设在环形部121内侧的绕线部124以及设在环形部121外侧的凸起的间隔分布的多个散热筋122,绕组缠绕在绕线部124上,第一端盖13和第二端盖14分别固定连接定子铁芯12的轴向两端,第一端盖13和定子铁芯12设在壳体11中;转子2包括转轴21以及设在转轴21上的位于定子铁芯12中的主体部22,转轴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盖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1)和转子(2),所述定子(1)包括壳体(11)、绕组、定子铁芯(12)、第一端盖(13)和第二端盖(14),所述定子铁芯(12)包括轴向贯通的环形部(121)、设在所述环形部(121)内侧的绕线部(124)以及设在所述环形部(121)外侧的凸起的间隔分布的多个散热筋(122),所述绕组缠绕在所述绕线部(124)上,所述第一端盖(13)和所述第二端盖(14)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定子铁芯(12)的轴向两端,所述第一端盖(13)和所述定子铁芯(12)设在所述壳体(11)中;所述转子(2)包括转轴(21)以及设在所述转轴(21)上的位于所述定子铁芯(12)中的主体部(22),所述转轴(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盖(13)和所述第二端盖(14)转动配合,以供所述转子(2)相对于所述定子(1)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散热筋(122)的平行于轴向设置,各个所述散热筋(122)周向间隔设置,所述散热筋(122)的凸起高度超过所述第一端盖(13)和所述第二端盖(14)的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内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2)包括设在所述第一端盖(13)的端面处的风扇(23),所述风扇(23)位于所述定子铁芯(12)、所述第二端盖(14)和所述第二端盖(14)之外并位于所述第一端盖(13)与所述壳体(11)之间,所述转轴(21)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端盖(13)外并与所述风扇(23)连接,以带动所述风扇(23)旋转;所述壳体(11)的内壁与所述第一端盖(13)保留用于供气流通过的通风间隙(15),所述壳体(11)的两端分别设有连通内外的第一通风孔(16)和第二通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