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矿山井下180m有轨运输巷道网络覆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236287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0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矿山井下通信网络覆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矿山井下180m有轨运输巷道网络覆盖系统。通过所述系统中设置的信集闭、地面控制室以及矿山井下至少两台环网核心交换机以及双冗余电源,第一环网、第二环网、第三环网、第四环网、第五环网和第六环网上分别设置的至少一个无线AP装置,可以实现人员在穿脉、沿脉、卸载站等180m平台的任意位置随时之间通过无线网络通信联系信集闭、地面控制室,并将机车运行速度、运行方向、故障、各种运行状态等信息通过环网将信号传输到信集闭及地面控制室,安装无线基站作为通信系统与机车、溜井振机、转辙机等设备的末端覆盖设备,负责上传设备的信号采集信息、下传系统的控制信息。息。息。

A network coverage system for 180m underground rail transportation roadway in m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矿山井下180m有轨运输巷道网络覆盖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矿山井下通信网络覆盖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矿山井下180m有轨运输巷道网络覆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目前矿山井下环境复杂,局域网通信平台使用的设备受井下作业环境的影响,故相应的设备需具有工业、防尘、防爆、散热、阻燃、矿用、高温、高湿等特点,这对于一般在地表使用的工业设备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对应的选材选型、使用寿命等都应该满足使用要求,也就是说,选择一个能够满足矿山井下180m处使用要求是平台搭建的必备条件。
[0003]此外,现目前而言,在矿山井下180m有轨运输是矿业公司井下采矿的主要运输方式,因井下采矿工艺需求,180m平台人员活动区域与电机车运行路线在同一巷道并且存在多工种交叉作业,人员流动性比较密集,且只有相对固定的地点存在有线通信电话,遇到紧急情况时不能及时的联系外界,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各工种之间的信息传递不能及时传达,导致实际生产效率极低、同时增大了现场安全生产管理难度系数。
[0004]也就是说,现目前井下180m人员之间、井下与地表之间通信都是通过固定点有线通用电话及部分区域的联通4G信号与井下WiFi信号,生产指令及其他各项工作安排存在延时性,不能快速接受对应的工作信息安排,彼此之间通信有很大的局限性,容易对在运输线路上的工作的人员有很大影响,如放矿工需及时处理另一溜井大块、清理杂物等,检修工需到另一条穿脉处理轨道转辙机等,对作业现场的工作效率存在一定的影响。
[0005]因此,针对现目前在矿山井下180m采矿作业所遇到的只有相对固定的地点存在有线通信电话,遇到紧急情况时不能及时的联系外界,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各工种之间的信息传递不能及时传达,导致实际生产效率极低、同时增大了现场安全生产管理难度系数等技术问题缺陷,急需设计和开发一种用于矿山井下180m有轨运输巷道网络覆盖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矿山井下180m有轨运输巷道网络覆盖系统。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用于矿山井下180m有轨运输巷道网络覆盖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信集闭、地面控制室以及矿山井下至少两台环网核心交换机以及双冗余电源,所述环网核心交换机通过光缆和第一环网交换机构成第一环网;所述第一环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通过第二环网交换机连接的第二环网,通过第三环网交换机连接的第三环网,通过第四环网交换机连接的第四环网,通过第五环网交换机连接的第五环网,通过第六环网交换机连接的第六环网;
[0008]所述第一环网、第二环网、第三环网、第四环网、第五环网和第六环网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无线AP装置。
[0009]本技术通过一种用于矿山井下180m有轨运输巷道网络覆盖系统中设置的信集闭、地面控制室以及矿山井下至少两台环网核心交换机以及双冗余电源,第一环网、第二
环网、第三环网、第四环网、第五环网和第六环网上分别设置的至少一个无线AP装置,可以实现人员在穿脉、沿脉、卸载站等180m平台的任意位置随时之间通过无线网络通信联系信集闭、地面控制室,并将机车运行速度、运行方向、故障、各种运行状态等信息通过环网将信号传输到信集闭及地面控制室,安装无线基站作为通信系统与机车、溜井振机、转辙机等设备的末端覆盖设备,负责上传设备的信号采集信息、下传系统的控制信息。
附图说明
[0010]图 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矿山井下180m有轨运输巷道网络覆盖系统框架示意图;
[0011]图中:
[0012]1‑
第一卸载站; 2

第二卸载站;3

第三卸载站;4

西沿脉5

副西沿脉;6

第六副穿脉;7

第六穿脉;8

第五穿脉;9

第四穿脉;10

第三穿脉;11

第二穿脉;12

第一穿脉;13

东沿脉;14

无线AP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便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详细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启示所做的任何变换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
[0015]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用于矿山井下180m有轨运输巷道网络覆盖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信集闭、地面控制室以及矿山井下至少两台环网核心交换机以及双冗余电源,所述环网核心交换机通过光缆和第一环网交换机构成第一环网;所述第一环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通过第二环网交换机连接的第二环网,通过第三环网交换机连接的第三环网,通过第四环网交换机连接的第四环网,通过第五环网交换机连接的第五环网,通过第六环网交换机连接的第六环网;
[0016]所述第一环网、第二环网、第三环网、第四环网、第五环网和第六环网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无线AP装置14。
[0017]所述无线AP装置14一侧分别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板面天线和用于实时提供电源的电源模块。
[0018]所述系统还设置有用于监控矿山井下180m有轨运输巷道网络覆盖运行的人机操作模块。
[0019]所述第一环网、第二环网、第三环网、第四环网、第五环网和第六环网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故障告警警报器。
[0020]所述第一环网由西沿脉4、第五穿脉8、东沿脉13、第三卸载站3、第一环网交换机通过电缆或光缆敷设构成;
[0021]所述第一环网上设置有至少三十一个无线AP装置14。
[0022]所述第二环网由副西沿脉5、第六副穿脉6、第六穿脉7、第二环网交换机通过电缆或光缆敷设构成;
[0023]所述第二环网上设置有至少二十一个无线AP装置14。
[0024]所述第三环网由第五穿脉8、第六穿脉7、第三环网交换机通过电缆或光缆敷设构成;
[0025]所述第三环网上设置有至少二十二个无线AP装置14。
[0026]所述第四环网由第三穿脉10、第四穿脉9、第四环网交换机通过电缆或光缆敷设构成;
[0027]所述第四环网上设置有至少二十二个无线AP装置14。
[0028]所述第五环网由第一穿脉12、第二穿脉11、第五环网交换机通过电缆或光缆敷设构成;
[0029]所述第五环网上设置有至少二十一个无线AP装置14。
[0030]所述第六环网由第一卸载站1、第二卸载站2、第六环网交换机通过电缆或光缆敷设构成;
[0031]所述第六环网上设置有至少九个无线AP装置14。
[0032]具体地,在本技术实例中,提供一种用于矿山井下180m有轨运输巷道网络覆盖系统,在180m平台信集闭机房内放置2台环网核心交换机,并配置双冗余电源,具备高可靠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矿山井下180m有轨运输巷道网络覆盖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信集闭、地面控制室以及矿山井下至少两台环网核心交换机以及双冗余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网核心交换机通过光缆和第一环网交换机构成第一环网;所述第一环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通过第二环网交换机连接的第二环网,通过第三环网交换机连接的第三环网,通过第四环网交换机连接的第四环网,通过第五环网交换机连接的第五环网,通过第六环网交换机连接的第六环网;所述第一环网、第二环网、第三环网、第四环网、第五环网和第六环网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无线AP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矿山井下180m有轨运输巷道网络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AP装置一侧分别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板面天线和用于实时提供电源的电源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矿山井下180m有轨运输巷道网络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设置有用于监控矿山井下180m有轨运输巷道网络覆盖运行的人机操作模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矿山井下180m有轨运输巷道网络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重阳邢志华张坤李刚皮坤朱俊叶成功颜加胜杨林凡周林波刘春霖蒋宏
申请(专利权)人: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