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检测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质雷达,其包括发射机,还包括应用于发射机的吸附机构,吸附装置包括:支撑杆,设置在发射机上,支撑杆与发射机周壁互相平行;微电动机,微电动机的机体设置在支撑杆上,微电动机的输出端突出于支撑杆设置;转动桨片,端部同轴固定连接于微电动机的输出端,微电动机的输出端上至少设置有两个转动桨片,转动桨片用于产生吸附力;支撑环,固定连接于支撑杆上,且支撑环包覆于转动桨片,支撑环远离支撑杆的一端设置为用于与衬砌抵接的抵接部。本申请具有使地质雷达的发射机自动抵紧在隧道孔洞的衬砌上,减少操作人员手持发射机而产生的体力消耗的效果。消耗的效果。消耗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质雷达
[0001]本申请涉及检测装置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地质雷达。
技术介绍
[0002]地质雷达利用超高频电磁波探测地下或隧道衬砌质量,基本原理是:地质雷达中的发射机通过发射天线发射中心频率为12.5M至1200M、脉冲宽度为0.1ns的脉冲电磁波讯号,当这一讯号在岩层中遇到探测目标时,会产生一个反射讯号,直达讯号和反射讯号通过接收天线输入到接收机,放大后由示波器显示出来。根据示波器有无反射讯号,可以判断有无被测目标;根据反射讯号到达滞后时间及目标物体平均反射波速,可以大致计算出探测目标的距离。
[0003]相关技术中,地质雷达的发射机往往需要人工手持,且操作人员需要人工去将发射机抵接至隧道孔洞的衬砌上,在进行长时间的测试工作时,手持发射机对操作人员体力的消耗巨大,且不便于测量工作的展开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使地质雷达的发射机自动抵紧在隧道孔洞的衬砌上,减少操作人员手持发射机而产生的体力消耗,本申请提供一种地质雷达。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质雷达,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地质雷达,包括发射机,还包括应用于发射机的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包括:
[0007]支撑杆,设置在所述发射机上,所述支撑杆与发射机周壁互相平行;
[0008]微电动机,所述微电动机的机体设置在支撑杆上,所述微电动机的输出端突出于支撑杆设置;
[0009]转动桨片,端部同轴固定连接于微电动机的输出端,所述微电动机的输出端上至少设置有两个转动桨片,所述转动桨片用于产生吸附力;
[0010]支撑环,固定连接于支撑杆上,且所述支撑环包覆于所述转动桨片,所述支撑环远离支撑杆的一端设置为用于与衬砌抵接的抵接部。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用于提高一支撑力,微电动机得电开始运行,输出端开始快速旋转,输出端旋转带动转动桨片快速转动,转动桨片快速转动而搅动转动桨片上下的空气,以产生压力差,使得转动桨片靠近衬砌的一侧的气压大于另一端的气压,空气向远离衬砌的一侧流去,根据牛顿第三定理,而在转动桨片上产生了一向衬砌方向靠近的推进力,推进力使得支撑环上的抵接部与衬砌抵紧,以此实现将发射机吸附在衬砌上,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0012]优选的,所述支撑环为弹性材质。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环设置为弹性材质用于减少抵接部与衬砌的刚性接触,因弹性材质有一定的弹力,会发生弹性形变,故当衬砌表面不平整时,抵接部与衬砌抵
紧时弹性件会发生弹性形变,一方面提高发射机吸附在衬砌上时的稳固度,另一方面也减少因衬砌不平整而导致支撑环与衬砌接触时发生损坏的可能性。
[0014]优选的,所述抵接部上设置有提高吸附效果的吸附件,所述吸附件突出于所述抵接部端面。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附件提高了发射机在衬砌上的吸附效果,减少因吸附不牢而使发射机掉落的可能性。
[0016]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质雷达,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7]一种地质雷达,包括发射机,还包括应用于发射机的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包括:
[0018]支撑杆,设置在所述发射机上,所述支撑杆与发射机周壁互相垂直、且至少设置有两个支撑杆;
[0019]微电动机,所述微电动机的机体设置在支撑杆上,所述微电动机的输出端突出于支撑杆设置;
[0020]转动桨片,端部同轴固定连接于微电动机的输出端,所述微电动机的输出端上至少设置有两个转动桨片,所述转动桨片用于产生吸附力;
[0021]支撑环,固定连接于支撑杆上,且所述支撑环包覆于所述转动桨片,所述支撑环远离支撑杆的一端设置为用于与衬砌抵接的抵接部。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发射机上设置多组支撑杆、微电动机、转动桨片和支撑环,进一步提高了吸附效果。
[0023]优选的,所述发射机周壁上设置有第一转动座,所述支撑杆远离转动桨片的一端端部转动连接在第一转动座上,支撑杆的转动方向垂直于发射机的端面。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检测工作结束后,将发射机从衬砌上取下,转动支撑杆,使得支撑杆转至与发射机侧面贴近的状态,以此实现对吸附装置的折叠收回,减小了当发射机不工作时的整体体积,降低收容发射机所需的空间,同时也减少支撑杆发生意外损坏的可能性。
[0025]优选的,所述发射机周壁上开设有若干容置槽,若干所述容置槽与支撑杆一一对应设置,当支撑杆在第一转动座上向靠近发射机周壁方向转动到极限位置时,支撑杆与容置槽间隙配合。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置槽提供给支撑杆一收容空间,减少支撑杆因暴露在发射机外而意外损坏的可能性。
[0027]优选的,所述发射机周壁上还设置有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
[0028]第二转动座,设置在所述发射机周壁上;
[0029]保护罩,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座上,且包覆于所述支撑杆、转动桨片和支撑环。
[00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不使用发射机进行测试工作时,转动支撑杆以使其收置在容置槽内后,转动保护罩,使得保护罩覆盖于支撑杆、转动桨片和支撑环上,进一步保护支撑杆、转动桨片和支撑环因暴露在外而发生意外损坏的可能性。
[0031]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座与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用于增大摩擦力的摩擦件,所述摩擦件一端与第一转动座侧壁抵紧,另一端与支撑杆侧壁抵紧。
[00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杆在第一转动座上转动时,通过摩擦件增大支撑杆与第一转动座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当发射机通过转动桨片吸附在衬砌上时,支撑杆不会因气流影响而在第一转动座上发生转动或晃动。
[003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34]1.支撑杆用于提高一支撑力,微电动机得电开始运行,输出端开始快速旋转,输出端旋转带动转动桨片快速转动,转动桨片快速转动而搅动转动桨片上下的空气,以产生压力差,使得转动桨片靠近衬砌的一侧的气压大于另一端的气压,空气向远离衬砌的一侧流去,根据牛顿第三定理,而在转动桨片上产生了一向衬砌方向靠近的推进力,推进力使得支撑环上的抵接部与衬砌抵紧,以此实现将发射机吸附在衬砌上,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0035]2.支撑环设置为弹性材质用于减少抵接部与衬砌的刚性接触,因弹性材质有一定的弹力,会发生弹性形变,故当衬砌表面不平整时,抵接部与衬砌抵紧时弹性件会发生弹性形变,一方面提高发射机吸附在衬砌上时的稳固度,另一方面也减少因衬砌不平整而导致支撑环与衬砌接触时发生损坏的可能性。;
[0036]3.当不使用发射机进行测试工作时,转动支撑杆以使其收置在容置槽内后,转动保护罩,使得保护罩覆盖于支撑杆、转动桨片和支撑环上,进一步保护支撑杆、转动桨片和支撑环因暴露在外而发生意外损坏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37]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8]图2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质雷达,包括发射机(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应用于发射机(1)的吸附装置(2),所述吸附装置(2)包括:支撑杆(21),设置在所述发射机(1)上,所述支撑杆(21)与发射机(1)周壁互相平行;微电动机(22),所述微电动机(22)的机体设置在支撑杆(21)上,所述微电动机(22)的输出端突出于支撑杆(21)设置;转动桨片(23),端部同轴固定连接于微电动机(22)的输出端,所述微电动机(22)的输出端上至少设置有两个转动桨片(23),所述转动桨片(23)用于产生吸附力;支撑环(24),固定连接于支撑杆(21)上,且所述支撑环(24)包覆于所述转动桨片(23),所述支撑环(24)远离支撑杆(21)的一端设置为用于与衬砌抵接的抵接部(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24)为弹性材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25)上设置有提高吸附效果的吸附件(3),所述吸附件(3)突出于所述抵接部(25)端面。4.一种地质雷达,包括发射机(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应用于发射机(1)的吸附装置(2),所述吸附装置(2)包括:支撑杆(21),设置在所述发射机(1)上,所述支撑杆(21)与发射机(1)周壁互相垂直、且至少设置有两个支撑杆(21);微电动机(22),所述微电动机(22)的机体设置在支撑杆(21)上,所述微电动机(22)的输出端突出于支撑杆(21)设置;转动桨片(23),端部同轴固定连接于微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尤东,黄太金,雷冰冰,徐云凤,邵银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爱丽智能检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