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集流体、极片和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3122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集流体、极片和电池,其中,复合集流体包括支撑层和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形成在所述支撑层的表面上,并且所述导电层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盲孔,所述盲孔的直径为10μm~500μm。由此,采用该结构的复合集流体一方面可以实现电池极片的降本减重,并且该复合集流体的导电能力不恶化,再一方面避免了电芯制程过程中涂布活性浆料发生渗漏而导致形成凹坑,从而不会出现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形成锂枝晶而刺穿隔膜造成电池的热失控而引发燃烧爆炸的问题,即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另外还可以保证电池具有较高的电性能。较高的电性能。较高的电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集流体、极片和电池


[0001]本技术属于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集流体、极片和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在集流体上形成通孔以实现极片减重,然而过大的通孔会使得在电芯制程过程中涂布浆料发生渗漏,不利于形成均匀的活性物质涂层,同时发生涂布浆料渗漏会在极片表面形成凹坑,该凹坑会导致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负极出现不规则嵌锂,生成锂枝晶,该锂枝晶会刺穿隔膜,导致电池内部短路,造成电池的热失控而引发燃烧爆炸。
[0003]因此,现有的集流体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复合集流体、极片和电池,采用该结构的复合集流体一方面可以实现电池极片的降本减重,并且该复合集流体的导电能力不恶化,再一方面避免了电芯制程过程中涂布活性浆料发生渗漏而导致形成凹坑,从而不会出现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形成锂枝晶而刺穿隔膜造成电池的热失控而引发燃烧爆炸的问题,即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另外还可以保证电池具有较高的电性能。
[0005]在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复合集流体。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复合集流体包括:
[0006]支撑层;
[0007]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形成在所述支撑层的表面上,并且所述导电层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盲孔,所述盲孔的直径为10μm~500μm。
[000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复合集流体,通过在复合集流体的导电层上形成直径为10μm~500μm的盲孔(即不贯穿复合集流体的孔),一方面可以实现电池极片的降本减重,该复合集流体的导电能力不恶化,再一方面避免了电芯制程过程中涂布活性浆料发生渗漏而导致形成凹坑,从而不会出现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形成锂枝晶而刺穿隔膜造成电池的热失控而引发燃烧爆炸的问题,即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另外还可以保证电池具有较高的电性能。
[0009]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复合集流体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10]优选地,所述导电层的厚度为0.1μm~1.5μm。
[0011]优选地,所述盲孔的直径为50~20μm。由此,在实现电池减重的同时提高其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0012]优选地,相邻所述盲孔的中心距为30~5000μm。
[0013]优选地,所述盲孔的深度为0.01μm~1.5μm,并且所述盲孔的深度不大于所述导电层的厚度。由此,在实现电池降本减重的同时提高其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0014]优选地,所述盲孔的底部距所述支撑层的距离为0.01μm~1μm。
[0015]优选地,所述导电层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形成在所述支撑层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导电层形成在所述支撑层的下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上均形成所述盲孔。由此,在实现电池降本减重的同时提高其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所述盲孔与所述第二导电层上的所述盲孔相对布置。由此,在实现电池降本减重的同时提高其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的所述盲孔与所述第二导电层上的所述盲孔错开布置。由此,在实现电池降本减重的同时提高其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或所述第二导电层上远离极耳区的区域上的所述盲孔密度大于靠近所述极耳区的区域上的所述盲孔密度。由此,可以降低极耳区放热严重的问题。
[0019]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或所述第二导电层上所述盲孔均匀分布。
[0020]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层上相邻的所述盲孔错开布置;和/或所述第二导电层上相邻的所述盲孔错开布置。
[0021]在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极片。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极片包括:
[0022]复合集流体;
[0023]活性物质层,所述活性物质层形成在所述复合集流体的导电层上且嵌入到所述盲孔中,
[0024]其中,所述复合集流体为上述的复合集流体。
[002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极片,通过采用上述具有盲孔的复合集流体,一方面可以实现电池极片的降本减重,并且该极片的导电能力不恶化,再一方面避免了电芯制程过程中涂布活性浆料发生渗漏而导致形成凹坑,从而不会出现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形成锂枝晶而刺穿隔膜造成电池的热失控而引发燃烧爆炸的问题,即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另外还可以保证电池具有较高的电性能。
[0026]在本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池。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电池的正极和/或负极采用上述的极片。由此,在实现电池降本减重的同时提高其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同时该电池具有优异的电性能。
[002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9]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复合集流体的剖视图;
[0030]图2是根据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复合集流体的剖视图;
[0031]图3是根据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集流体的剖视图;
[0032]图4是根据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集流体的剖视图;
[0033]图5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复合集流体的俯视图;
[0034]图6是根据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复合集流体的俯视图;
[0035]图7是根据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复合集流体的俯视图;
[0036]图8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制备复合集流体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0037]图9是根据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制备复合集流体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0038]图10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极片的剖视图,
[0039]附图标记:
[0040]复合集流体:1000;支撑层:100;导电层:200;盲孔20;第一导电层:21;第二导电层:22;极耳区:23。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2]在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复合集流体。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图1,该复合集流体1000包括支撑层100和导电层200,其中,导电层200形成在支撑层100的表面上,并且导电层200的表面得到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盲孔20,盲孔20的直径为10μm~500μm,优选50~200μm。
[0043]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层;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形成在所述支撑层的表面上,并且所述导电层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盲孔,所述盲孔的直径为10μm~500μ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的厚度为0.1μm~1.5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的直径为50~20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盲孔的中心距为30~5000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的深度为0.01μm~1.5μm,并且所述盲孔的深度不大于所述导电层的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的底部距所述支撑层的距离为0.01μm~1μm。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形成在所述支撑层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导电层形成在所述支撑层的下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龙庞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