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自动调节喷雾位置的电喷雾离子源以及质谱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3064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自动调节喷雾位置的电喷雾离子源,属于质谱仪领域,包括壳体以及喷雾针,壳体设有腔体,喷雾针安装于壳体并伸入腔体,能够自动调节喷雾位置的电喷雾离子源还包括第一移动结构、第二移动结构以及升降结构,第一移动结构安装于壳体并向喷雾针提供第一方向的移动,第二移动结构安装于第一移动结构并向喷雾针提供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移动,升降结构安装于第二移动结构并向喷雾针提供垂直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的移动,喷雾针安装于升降结构,喷雾针通过第一移动结构、第二移动结构以及升降结构实现位置的自动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含上述能够自动调节喷雾位置的电喷雾离子源的质谱仪。源的质谱仪。源的质谱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自动调节喷雾位置的电喷雾离子源以及质谱仪


[0001]本技术涉及质谱仪
,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自动调节喷雾位置的电喷雾离子源。

技术介绍

[0002]质谱分析是化学、生物化学、制药学、医药及许多相关科学领域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分析工具。作为物质定量定性的高端工具,质谱仪是将物质粒子(原子、分子)电离成离子,通过适当稳定或变化的电场、磁场将它们按照空间位置、时间先后等方式实现荷质比分离,并检测其强度来做定性定量分析的分析仪器。
[0003]质谱仪由如下系统构成:进样装置、离子源、真空系统、质量分析器、检测器及数据采集系统构成。
[0004]离子源提供能量将待分析试样电离,组成由不同质荷比(m/z)离子组成的离子束,并将离子引出、加速和聚焦;电喷雾电离作为一种“软电离技术”,可通过温和的过程形成离子,完成离子从溶液到气相的转移,电喷雾电离是目前大气压电离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软电离技术,是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的首选方法,广泛应用于非极性、热不稳定的化合物的分析,如蛋白质、核酸聚合物等。电喷雾离子源的合理设计对电喷雾质谱仪的灵敏度、信噪比等有重要甚至决定性影响。
[0005]电喷雾离子源的取样效率由电喷雾离子源的离子化效率和传输效率构成,直接制约着电喷雾离子源质谱灵敏度的提高。喷雾针电压、溶液流速、辅助气、温度、喷雾针在源内的位置、分析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接口设计都会对ESI源的取样效率产生影响。其中,喷雾针电压、溶液流速、辅助气等会影响喷雾羽流形态,不同电压下形成的喷雾羽流形状,一般认为采样口从羽流的边缘采样会获得更好的灵敏度和信噪比。
[0006]采样口的位置一般相对固定,调节喷雾针的位置可实现采样口与喷雾针位置的相对调节。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电喷雾离子源,常采用微分头的形式对喷雾针相对离子源的位置进行手动微调,这种调节方式能够实现喷雾针与采样口位置的相对调节,但手动调节会消耗大量实验人员时间,效率较低,且对于经验不够丰富的操作人员,很难找到一个相对最优的喷雾针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调节喷雾位置的电喷雾离子源。
[0008]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调节喷雾位置的电喷雾离子源的质谱仪。
[0009]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0]一种能够自动调节喷雾位置的电喷雾离子源,包括壳体以及喷雾针,所述壳体设有腔体,所述喷雾针安装于所述壳体并伸入所述腔体,所述能够自动调节喷雾位置的电喷
雾离子源还包括第一移动结构、第二移动结构以及升降结构,所述第一移动结构安装于所述壳体并向所述喷雾针提供第一方向的移动,所述第二移动结构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结构并向所述喷雾针提供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移动,所述升降结构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结构并向所述喷雾针提供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的移动,所述喷雾针安装于所述升降结构,所述喷雾针通过所述第一移动结构、所述第二移动结构以及所述升降结构实现位置的自动调节。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移动结构包括第一驱动件以及第一移动平台,所述第一驱动件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移动平台滑动安装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带动所述第一移动平台相对所述壳体移动。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移动结构还包括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移动平台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滑轨。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轨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第一滑轨平行设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移动结构包括第二驱动件以及第二移动平台,所述第二驱动件固定于所述第一移动平台,所述第二移动平台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平台,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移动平台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移动结构还包括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固定于所述第一移动平台,所述第二移动平台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滑轨。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轨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第二滑轨平行设置。
[0017]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结构包括固定套筒、移动套筒以及升降驱动件,所述固定套筒固定于所述第二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套筒滑动安装于所述固定套筒,所述升降驱动件固定于所述固定套筒并且所述升降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移动套筒连接。
[001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套筒以及所述移动套筒位于同一直线并垂直于所述第二移动平台。
[0019]本技术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20]一种质谱仪,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能够自动调节喷雾位置的电喷雾离子源。
[0021]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能够自动调节喷雾位置的电喷雾离子源还包括第一移动结构、第二移动结构以及升降结构,第一移动结构安装于壳体并向喷雾针提供第一方向的移动,第二移动结构安装于第一移动结构并向喷雾针提供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移动,升降结构安装于第二移动结构并向喷雾针提供垂直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的移动,喷雾针安装于升降结构,喷雾针通过第一移动结构、第二移动结构以及升降结构实现位置的自动调节。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申请的能够自动调节喷雾位置的电喷雾离子源的立体图;
[0023]图2为图1的能够自动调节喷雾位置的电喷雾离子源的局部结构立体图;
[0024]图3为图1的能够自动调节喷雾位置的电喷雾离子源的立体剖视图。
[0025]图中:10、壳体;11、腔体;20、第一移动结构;21、第一滑轨;22、第一驱动件;23、第一移动平台;30、第二移动结构;31、第二滑轨;32、第二驱动件;33、第二移动平台;40、升降结构;41、固定套筒;42、升降驱动件;43、移动套筒;50、喷雾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另一中间组件,通过中间组件固定。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另一中间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另一中间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自动调节喷雾位置的电喷雾离子源,包括壳体以及喷雾针,所述壳体设有腔体,所述喷雾针安装于所述壳体并伸入所述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够自动调节喷雾位置的电喷雾离子源还包括第一移动结构、第二移动结构以及升降结构,所述第一移动结构安装于所述壳体并向所述喷雾针提供第一方向的移动,所述第二移动结构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结构并向所述喷雾针提供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移动,所述升降结构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结构并向所述喷雾针提供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的移动,所述喷雾针安装于所述升降结构,所述喷雾针通过所述第一移动结构、所述第二移动结构以及所述升降结构实现位置的自动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自动调节喷雾位置的电喷雾离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结构包括第一驱动件以及第一移动平台,所述第一驱动件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移动平台滑动安装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带动所述第一移动平台相对所述壳体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自动调节喷雾位置的电喷雾离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结构还包括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移动平台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滑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够自动调节喷雾位置的电喷雾离子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的数量为两个,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祥宽尚雪松张远清孙慈晶吴杰贾颖凌星程文播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国科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