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绕组端部加工工装,其包括:环形组件;所述环形组件包括内环体、外环体以及多个施力体;所述内环体与所述外环体围绕同一轴线内外间隔排布;所述施力体位于所述内环体和所述外环体之间,并分别与所述内环体和所述外环体连接;多个所述施力体围绕所述轴线周向分布,且多个所述施力体位于所述内环体的同一轴向位置处。如此配置,内环体与外环体之间的间隔区域可供导体插入并对导体的厚度方向进行限制,由此,通过施力体能够对导体施加推力以对导体进行加工,由此导体的头部不会留存拉拽头,降低了绕组端部高度,减小了外包络尺寸。进一步的,由于通过施力体对导体施加推力,也减小了施力所需的扭矩,减少了绝缘层脱落等问题。脱落等问题。脱落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绕组端部加工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
,特别涉及一种绕组端部加工工装。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上的驱动电机是整车的核心之一,它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直接关系着整车的寿命和安全。因此,电机绕组设计的可靠性和紧凑性,对车用驱动电机的开发尤为重要。新型扁线绕组大大提高了电机的槽满率,并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使电机的峰值和持续性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0003]尤其是IPIN绕组具有很高的生产便利性,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因此在国内率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4]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IPIN绕组的绕组端部01主要采用扭头工艺加工,一般采用工装夹住位于头部的拉拽端02施加拉拽力F,每个导体均形成两个折弯点03、04。一方面由于折弯点03以上的拉拽端02的存在,使得整个IPIN绕组端部高度较高,材料浪费大,外包络尺寸较大,另一方面在施加拉拽力F时,折弯点03处的绝缘层容易出现脱落,从而易产生缺陷。
[0005]因此IPIN绕组受到其他类型的扁线电机的强烈挑战,并逐渐地限制其应用的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组端部加工工装,以解决现有的绕组端部加工工装存在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绕组端部加工工装,其包括:环形组件;所述环形组件包括内环体、外环体以及多个施力体;
[0008]所述内环体与所述外环体围绕同一轴线内外间隔排布;
[0009]所述施力体位于所述内环体和所述外环体之间,并分别与所述内环体和所述外环体连接;
[0010]多个所述施力体围绕所述轴线周向分布,且多个所述施力体位于所述内环体的同一轴向位置处。
[0011]可选的,所述环形组件沿所述轴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绕组端部加工工装用于沿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对绕组端部的导体进行加工;
[0012]其中,所述内环体和所述外环体于所述第一端的边缘平齐。
[0013]可选的,所述施力体与所述内环体于所述第一端的边缘的轴向距离不大于2mm。
[0014]可选的,所述施力体的轴向沿所述内环体的径向设置;在所述施力体沿自身的径向的横截面中,以所述施力体的中心为原点,以垂直于所述轴线的方向为x轴,以平行于所述轴线且朝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为y轴正向,构建直角坐标系,所述施力体沿自身的轴向的横截面的轮廓至少于第三象限和/或第四象限包括朝向所述第一端外凸的弧形边。
[0015]可选的,所述施力体沿自身的径向的横截面呈圆形。
[0016]可选的,所述施力体围绕自身的轴线可转动地与所述内环体和所述外环体连接。
[0017]可选的,所述施力体的轴向沿所述内环体的径向设置;所述施力体沿自身的径向的横截面的轮廓包括朝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倾斜的仿形边。
[0018]可选的,多个所述施力体围绕所述轴线周向均匀地分布。
[0019]可选的,所述绕组端部加工工装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环形组件;在同一个所述环形组件中,所述施力体的轴向沿所述内环体的径向设置,所述施力体沿自身轴向的中点与所述轴线的连线为所述环形组件的半径;不同的所述环形组件的半径不同。
[0020]可选的,不同的所述环形组件中,所述内环体与所述外环体的间距相同。
[0021]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绕组端部加工工装包括:环形组件;所述环形组件包括内环体、外环体以及多个施力体;所述内环体与所述外环体围绕同一轴线内外间隔排布;所述施力体位于所述内环体和所述外环体之间,并分别与所述内环体和所述外环体连接;多个所述施力体围绕所述轴线周向分布,且多个所述施力体位于所述内环体的同一轴向位置处。
[0022]如此配置,内环体与外环体之间的间隔区域可供导体插入并对导体的厚度方向进行限制,由此,通过施力体能够对导体施加推力以对导体进行加工,由此导体的头部不会留存拉拽头,降低了绕组端部高度,减小了外包络尺寸。进一步的,由于通过施力体对导体施加推力,也减小了施力所需的扭矩,减少了因拉拽式施力而引起的绝缘层脱落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23]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不对本技术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0024]图1是一种采用扭头工艺加工的定子组件的整体示意图;
[0025]图2是一种采用扭头工艺加工的绕组端部结构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定子组件的整体示意图;
[002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绕组端部结构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绕组端部加工工装的示意图;
[0029]图6a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施力体推动导体弯折的示意图,其中施力体包括仿形边;
[0030]图6b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施力体推动导体弯折的示意图,其中施力体包括弧形边。
[0031]附图中:
[0032]01
‑
绕组端部;02
‑
拉拽端;03、04
‑
折弯点;10
‑
导体;11
‑
弯折;12
‑
焊接面;20
‑
铁芯;40
‑
环状组件;401
‑
第一端;402
‑
第二端;41
‑
内环体;42
‑
外环体;43
‑
施力体;430
‑
横截面;431
‑
仿形边;432
‑
弧形边;44
‑
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
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0034]如在本技术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若干”通常是以包括“至少一个”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至少两个”通常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至少两个该特征,术语“头部”通常是指导体伸出定子铁芯且远离定子铁芯的一端部,术语“根部”通常是指导体伸出定子铁芯而靠近定子铁芯的一端部;术语“一端”与“另一端”以及“近端”与“远端”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部分,其不仅包括端点,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绕组端部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组件;所述环形组件包括内环体、外环体以及多个施力体;所述内环体与所述外环体围绕同一轴线内外间隔排布;所述施力体位于所述内环体和所述外环体之间,并分别与所述内环体和所述外环体连接;多个所述施力体围绕所述轴线周向分布,且多个所述施力体位于所述内环体的同一轴向位置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组端部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组件沿所述轴线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绕组端部加工工装用于沿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对绕组端部的导体进行加工;其中,所述内环体和所述外环体于所述第一端的边缘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组端部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体与所述内环体于所述第一端的边缘的轴向距离不大于2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组端部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体的轴向沿所述内环体的径向设置;在所述施力体沿自身的径向的横截面中,以所述施力体的中心为原点,以垂直于所述轴线的方向为x轴,以平行于所述轴线且朝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为y轴正向,构建直角坐标系,所述施力体沿自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兴翔,蒋大千,陈益辉,刘家臻,郝秀峰,
申请(专利权)人: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