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钓线生产用上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2384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2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钓线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钓线生产用上油机,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表面铰接有门体,所述主体的顶部连接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顶部安装有转辊,所述主体的内部连接有分隔板,所述转辊的表面缠绕有线体,且线体的一端延伸至置油腔的内部,所述分隔板的表面设置有刮油机构,所述刮油机构的上方设置有除味机构,所述刮油机构一侧的分隔板顶部设置有监测机构,所述监测机构远离刮油机构一侧的分隔板表面焊接有导油罩,且导油罩与置油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实现了上油机使用时可对线体表面多余的油进行刮除的功能,实现了上油机使用时的除味功能,实现了上油机使用时便于观察油量的功能。用时便于观察油量的功能。用时便于观察油量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钓线生产用上油机


[0001]本技术涉及钓线生产
,具体为一种新型钓线生产用上油机。

技术介绍

[0002]钓线是指垂钓活动中,用于连接钓钩及各种小配件的丝、线或细绳,钓线的型号指钓线的粗细,是有标示的,其标示的是钓线横剖面的直径,但是因为其位数太长,于是统一采用了号数制,数字越大的表示越粗,数字越小的表示越细,在钓线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使用到上油机。
[0003]经检索,专利号为201710406220.8,名称为牵伸自动上油机的技术,包括若干个用于牵伸的牵伸辊,所述牵伸辊铰接在牵伸机主机上,所述若干牵伸辊前工序处设有上油机,所述上油机的出丝口处设有便于将丝束上多余的油液回收的刮油块,所述刮油块中心设有刮油孔,所述丝束从刮油孔内穿过,通过研究分析发现,虽然具有刮掉丝束上多余的油液的优点,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有一些缺点,如:首先,上油机在对线体表面多余的油进行刮除时较为繁琐,从而导致了出现上油机使用时浪费油资源的现象;其次,上油机在除味时较为复杂,从而导致了上油机使用时异味过重对空气造成污染;再次,上油机在观察油量时较为困难,从而导致了上油机使用时因油量不足影响使用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钓线生产用上油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上油机在对线体表面多余的油进行刮除时较为繁琐,在除味时较为复杂以及在观察油量时较为困难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钓线生产用上油机,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表面铰接有门体,所述主体的顶部连接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顶部安装有转辊,所述主体的内部连接有分隔板,且分隔板下方的主体内部设置有置油腔,所述转辊的表面缠绕有线体,且线体的一端延伸至置油腔的内部,所述分隔板的表面设置有刮油机构,所述刮油机构的上方设置有除味机构,所述刮油机构一侧的分隔板顶部设置有监测机构,所述监测机构远离刮油机构一侧的分隔板表面焊接有导油罩,且导油罩与置油腔相连通。
[0006]优选的,所述除味机构包括除味框、放置包、竹炭以及网板,所述刮油机构上方的线体外侧套设有除味框,且除味框的两端相连通,并且除味框通过固定杆与主体内部相固定连接,所述除味框的内部的两侧皆连接有放置包,且放置包的表面镶嵌有网板,所述放置包的内部填充有竹炭。
[0007]优选的,所述刮油机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刮油框、固定板、通槽、刮板以及固定螺栓,所述分隔板的顶部设置有刮油框,且刮油框的内部开设有通槽,并且通槽与置油腔相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通槽的两侧皆连接有刮板,且刮板的一端与线体的表面相接触,所述
刮油框的两侧皆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表面皆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并且固定螺栓的一端贯穿固定板并与分隔板螺纹固定。
[0009]优选的,所述监测机构由固定框、T型滑块、触警片、报警器以及浮球构成,所述分隔板顶部远离刮油机构的一侧连接有固定框,且固定框的内部设置有T型滑块,并且T型滑块与固定框相互滑动配合,同时,T型滑块的一端延伸至置油腔的内部并连接有浮球。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框顶部的内侧壁和T型滑块的一侧皆连接有触警片,所述T型滑块远离触警片一侧的表面和固定框远离触警片的一端皆连接有报警器,且报警器与触警片相配合。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钓线生产用上油机不仅实现了上油机使用时可对线体表面多余的油进行刮除的功能,实现了上油机使用时的除味功能,而且实现了上油机使用时便于观察油量的功能;
[0012]1、通过设置有刮油框、固定螺栓、固定板、通槽以及刮板,将刮油框放置在合适位置处,旋转固定螺栓,在固定板的作用下将刮油框固定在分隔板的表面,之后通过导油罩向置油腔的内部注油,拉动线体,对线体上油,上油后的线体通过刮油框,在通槽和刮板的相互配合下,将线体表面多余的油刮除,并使刮下的油进入置油腔的内部,以实现上油机使用时可对线体表面多余的油进行刮除的功能,从而避免了出现上油机使用时浪费油资源的现象;
[0013]2、通过设置有除味框、放置包、竹炭以及网板,拉动线体,上油后的线体通过除味框,在放置包内部的竹炭的作用下通过网板除却异味,以实现上油机使用时的除味功能,从而避免了上油机使用时异味过重对空气造成污染;
[0014]3、通过设置有浮球、触警片以及报警器,通过主体表面的观察窗发现置油腔内部的油量较少,此时浮球下沉,触警片与报警器相分离,报警器发出警报,提示油量过少,需注入,打开门体,通过导油罩向置油腔的内部注入油,浮球随着油的增多在自身的浮力作用下逐渐向上运动,当报警器与触警片接触时,报警器发出警报,停止注入,以实现上油机使用时便于观察油量的功能,从而避免了上油机使用时因油量不足影响使用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三维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除味机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刮油机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监测机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主体;101、门体;102、支撑柱;103、转辊;104、线体;105、置油腔;106、分隔板;107、导油罩;2、除味机构;201、除味框;202、放置包;203、竹炭;204、网板;3、刮油机构;301、刮油框;302、固定板; 303、通槽;304、刮板;305、固定螺栓;4、监测机构;401、固定框;402、T型滑块;403、触警片;404、报警器;405、浮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钓线生产用上油机的结构如图1、图2和图4 所示,包括主体1,主体1的表面铰接有门体101,主体1的顶部连接有支撑柱102,且支撑柱102的顶部安装有转辊103,主体1的内部连接有分隔板106,且分隔板106下方的主体1内部设置有置油腔105,转辊103的表面缠绕有线体104,且线体104的一端延伸至置油腔105的内部,分隔板106的表面设置有刮油机构3,且刮油机构3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刮油框301、固定板302、通槽303、刮板304以及固定螺栓305,分隔板106的顶部设置有刮油框301,且刮油框301的内部开设有通槽303,并且通槽303与置油腔105相连通,通槽303的两侧皆连接有刮板304,且刮板304的一端与线体104的表面相接触,刮油框301的两侧皆连接有固定板302,且固定板302的表面皆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305,并且固定螺栓305的一端贯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钓线生产用上油机,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表面铰接有门体(101),所述主体(1)的顶部连接有支撑柱(102),且支撑柱(102)的顶部安装有转辊(103),所述主体(1)的内部连接有分隔板(106),且分隔板(106)下方的主体(1)内部设置有置油腔(105),所述转辊(103)的表面缠绕有线体(104),且线体(104)的一端延伸至置油腔(105)的内部,所述分隔板(106)的表面设置有刮油机构(3),所述刮油机构(3)的上方设置有除味机构(2),所述刮油机构(3)一侧的分隔板(106)顶部设置有监测机构(4),所述监测机构(4)远离刮油机构(3)一侧的分隔板(106)表面焊接有导油罩(107),且导油罩(107)与置油腔(105)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钓线生产用上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味机构(2)包括除味框(201)、放置包(202)、竹炭(203)以及网板(204),所述刮油机构(3)上方的线体(104)外侧套设有除味框(201),且除味框(201)的两端相连通,并且除味框(201)通过固定杆与主体(1)内部相固定连接,所述除味框(201)的内部的两侧皆连接有放置包(202),且放置包(202)的表面镶嵌有网板(204),所述放置包(202)的内部填充有竹炭(2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钓线生产用上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油机构(3)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刮油框(301)、固定板(302)、通槽(3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锦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永业新型线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