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头车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2337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2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双头车床,包括机床、于机床上设置的夹紧并驱使工件转动的夹持驱动部以及在机床上于夹持驱动部的两侧分别设置的沿工件轴向往复移动的刀架,机床上设置有驱使工件露出在夹持驱动部两侧的长度相等的调节结构,调节结构包括在机床上于夹持驱动部两侧对称设置的抵接板、驱使抵接板沿工件轴向同步靠近与工件两端抵接或同步远离与工件脱离的控制结构以及驱使抵接板沿垂直工件轴向移动的移动结构,该双头车床无需人为计算即可保证工件两端露出的长度相等,精确度高且操作简便。精确度高且操作简便。精确度高且操作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头车床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件加工设备
,具体为一种双头车床。

技术介绍

[0002]在加工的过程中,杆类零件一般都是需要对杆件两端进行加工,目前的机床一般只能够加工工件的一端,该工件需要取下,然后反向安装后再进行加工,才能够完整的将该工件加工完毕,工件加工需要进行两次夹持,一方面让工件的加工过程变得繁琐,同时,在工件更换夹持的时候,其难以做到轴心相同,从而两端加工完后的同轴度会有影响,进而影响产品生产的质量,因此出现了对零件两端同时加工的双头车床。
[0003]申请号为CN201220560895.0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加工托辊轴的数控双头车床,包括床身、设置在床身左端的受左操作箱控制的左数控刀架、设置在床身右端的受右操作箱控制的右数控刀架,在左数控刀架与右数控刀架之间设置有可左右方向相对位移进而调整它们之间距离的左筒夹和右筒夹,驱动托辊轴工件旋转的驱动电机位于左筒夹或右筒夹上,床身左下方还装设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调整导轨、可沿调整导轨左右移动的定位气缸以及可通过定位气缸伸出与缩回定位块。
[0004]该双头车床根据工件的不同长度,调节定位块与左筒夹之间的距离实现定位,工作开始时,左、右筒夹处于松开状态,由定位气缸将定位块顶出,工件依次穿入左、右筒夹中并顶在定位块上,按夹紧按钮,工件被夹紧,同时定位块自动缩回,左、右数控刀架靠近工件,驱动电机驱使工件转动,工件与刀具相对运动,从而可以对两端进行同时加工,但是为了保证工件两端露出的长度是一致的,每次更换不同长度的工件时,定位块与左筒夹之间的距离需要人为进行重新计算并调整,操作复杂且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头车床,无需人为计算即可保证工件两端露出的长度相等,精确度高且操作简便。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头车床,包括机床、于机床上设置的夹紧并驱使工件转动的夹持驱动部以及在机床上于夹持驱动部的两侧分别设置的沿工件轴向往复移动的刀架,机床上设置有驱使工件露出在夹持驱动部两侧的长度相等的调节结构,调节结构包括在机床上于夹持驱动部两侧对称设置的抵接板、驱使抵接板沿工件轴向同步靠近与工件两端抵接或同步远离与工件脱离的控制结构以及驱使抵接板沿垂直工件轴向移动的移动结构。
[0007]采用上述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工件两端露出的长度是一致的,每次更换不同长度的工件时,定位块与左筒夹之间的距离需要人为进行重新计算并调整,操作复杂且误差较大,本方案中通过设置调节结构,工件插入夹持驱动部后,移动结构控制两块抵接板插入夹持驱动部两侧,即工件的两侧,由于抵接板于夹持驱动部两侧对称设置,因此抵接板与夹持驱动部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控制结构驱使抵接板沿工件轴向同步靠近,驱
使工件沿其轴向与夹持驱动部发生相对位移,直至两块抵接板相对的面均与工件两端抵接,此时工件两端露出在夹持驱动部两侧的长度是一致,然后根据现有技术,按夹紧按钮,工件被夹紧,两侧刀架靠近工件,工件受驱动开始转动,工件与刀架上的刀具相对运动,从而可以对两端进行同时加工,无需人为计算即可保证工件两端露出的长度相等,精确度高且操作简便,且提升自动化程度。
[0008]进一步的,控制结构包括于抵接板远离设置夹持驱动部一侧设置的控制块、于控制块内设置的容置槽、于容置槽内与工件轴向平行设置的双向丝杆以及驱使双向丝杆转动的第一电机,在容置槽内于双向丝杆旋向不同的两段螺纹上分别螺纹配合有传动块,两块抵接板分别与两块传动块连接,控制块靠近夹持驱动部的一侧设置有与容置槽连通的供抵接板移动的移动槽,抵接板与移动槽之间设置有驱使抵接板沿工件轴向移动的第一导向结构。
[0009]采用上述方案,由于两块抵接板上分别设置有传动块,两块传动块位于双向丝杆的不同螺纹段上,且抵接板与移动槽之间设置有驱使抵接板沿工件轴向移动的第一导向结构,因此第一电机驱使双向丝杆转动,即可驱使两块抵接板相互靠近或远离。
[0010]进一步的,第一导向结构包括在移动槽内与工件轴向平行设置的导杆以及于两块抵接板上分别设置的与导杆导向穿插配合的导孔。
[0011]采用上述方案,导杆和导孔穿插配合,即可在双向丝杆转动时,限制抵接板随之转动,保证抵接板沿导杆轴向相互靠近或远离。
[0012]进一步的,移动结构包括于机床上设置的驱使控制块沿垂直工件轴向移动的气缸或油缸。
[0013]采用上述方案,气缸或油缸的活塞杆与控制块连接,气缸或油缸的活塞杆伸缩即可驱使控制块沿垂直工件轴向靠近或远离夹持驱动部,从而控制抵接板沿垂直工件轴向的往复移动。
[0014]进一步的,夹持驱动部包括对称设置的可相互靠近或远离调整两者之间距离的第一筒夹和第二筒夹以及驱动工件旋转的第二电机。
[0015]采用上述方案,由于工件长度不同,若工件的长度较短,仍需要进行换头,若工件的长度很长,工件露出的部分又过长而导致刚性不足,加工精度难以保证,因此通过可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第一筒夹和第二筒夹调节调整两者之间距离,以适应不同长度的工件,且由于两者对称设置,从而保证两者和分别靠近两者的抵接板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0016]进一步的,第一筒夹、第二筒夹和刀架与机床之间设置有驱使第一筒夹、第二筒夹和刀架沿工件轴向直线移动的第二导向结构。
[0017]采用上述方案,第二导向结构保证第一筒夹、第二筒夹和刀架沿工件轴向直线移动,保证工件两端加工后的同轴度。
[0018]进一步的,第二导向结构包括于机床上沿工件轴向设置的导轨以及于第一筒夹、第二筒夹和刀架上设置的与导轨导向滑移配合的导槽。
[0019]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导轨和导槽的配合实现第一筒夹、第二筒夹和刀架沿工件轴向直线移动。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调节结构,工件插入夹持驱动部后,移动结构控制两块抵接板插入夹持驱动部两侧,即工件的两侧,由于抵接板
于夹持驱动部两侧对称设置,因此抵接板与夹持驱动部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控制结构驱使抵接板沿工件轴向同步靠近,驱使工件沿其轴向与夹持驱动部发生相对位移,直至两块抵接板相对的面均与工件两端抵接,此时工件两端露出在夹持驱动部两侧的长度是一致,然后根据现有技术,按夹紧按钮,工件被夹紧,两侧刀架靠近工件,驱动电机驱使工件转动,工件与刀架上的刀具相对运动,从而可以对两端进行同时加工,无需人为计算即可保证工件两端露出的长度相等,精确度高且操作简便,且提升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002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2]图1是实施例中一种双头车床中调节结构生效时的轴测图;
[0023]图2是实施例中一种双头车床中调节结构生效时的俯视图;
[0024]图3是图2中的A

A处剖视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头车床,包括机床(1)、于机床(1)上设置的夹紧并驱使工件(2)转动的夹持驱动部(3)以及在机床(1)上于夹持驱动部(3)的两侧分别设置的沿工件(2)轴向往复移动的刀架(4),其特征在于:机床(1)上设置有驱使工件(2)露出在夹持驱动部(3)两侧的长度相等的调节结构,调节结构包括在机床(1)上于夹持驱动部(3)两侧对称设置的抵接板(5)、驱使抵接板(5)沿工件(2)轴向同步靠近与工件(2)两端抵接或同步远离与工件(2)脱离的控制结构以及驱使抵接板(5)沿垂直工件(2)轴向移动的移动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头车床,其特征在于:控制结构包括于抵接板(5)远离设置夹持驱动部(3)一侧设置的控制块(6)、于控制块(6)内设置的容置槽(7)、于容置槽(7)内与工件(2)轴向平行设置的双向丝杆(8)以及驱使双向丝杆(8)转动的第一电机(9),在容置槽(7)内于双向丝杆(8)旋向不同的两段螺纹上分别螺纹配合有传动块(10),两块抵接板(5)分别与两块传动块(10)连接,控制块(6)靠近夹持驱动部(3)的一侧设置有与容置槽(7)连通的供抵接板(5)移动的移动槽(11),抵接板(5)与移动槽(11)之间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员生刘忠意匡志阳曾龙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鸿运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