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SMT包装用载带防静电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缠绕筒,所述缠绕筒的一侧安装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上开设有两个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槽内均安装有静电消除器,所述静电消除器包括第一铜极端、第二铜极端、导电树脂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铜极端上连接有导电铜线和第一接触铜片,所述第二铜极端的一侧连接有导电铜块,所述第二铜极端的一侧连接有绝缘橡胶柱、滑动铜极柱,所述滑动铜极柱内活动连接所述导电铜块,所述滑动铜极柱的顶端安装有第二接触铜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载带上产生的静电进行消除,通过第一接触铜片和第二接触铜片对载带贴合连接,对不同缠绕圈数的载带进行贴合接触。缠绕圈数的载带进行贴合接触。缠绕圈数的载带进行贴合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MT包装用载带防静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原器件包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SMT包装用载带防静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载带是用于IC、电阻、电感、电容、连接器、保险丝、开关、继电器、接插件、振荡器、二、三极管等SMT电子元件的包装的塑胶载体,但是在载带的存储运输的时候,塑料载体容易产生静电,会造成电子元器件的损坏。
[0003]参照现有公开号为CN213621318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子通讯模块包装的防静电载带,其实现了电子通讯模块包装的载带使用时的防静电功能,实现了该用于电子通讯模块包装的载带使用时便于限位卡接的功能。但是现有的装置依旧存在着一些缺点,如:一、将防静电装置设置在载带上,无法实现重复利用,造成资源的消耗;二、无法适用于不同大小载带量,容易造成无法精密卡合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SMT包装用载带防静电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SMT包装用载带防静电装置,包括缠绕筒,所述缠绕筒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上开设有两个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槽内均固定安装有静电消除器,所述静电消除器包括第一铜极端和第二铜极端,所述第一铜极端和所述第二铜极端之间固定安装有导电树脂,所述导电树脂的内部设有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铜极端上连接有导电铜线,所述导电铜线连接有第一接触铜片,所述第二铜极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电铜块,所述第二铜极端的一侧连接有绝缘橡胶柱,所述绝缘橡胶柱的内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铜极柱,所述滑动铜极柱内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导电铜块活动处于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滑动铜极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接触铜片。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能够有效的实现对载带上产生的静电进行消除,通过第一接触铜片和第二接触铜片实现对载带进行贴合连接,实现对载带上的静电进行转移,然后通过第一铜极端和第二铜极端将静电传输给导电树脂,通过导电树脂对静电进行软化,然后通过发光二极管进行静电消耗,且第二接触铜片滑动铜极柱和导电铜块进行滑动接触,既能够实现传导静电,也能够实现对不同缠绕圈数的载带进行贴合接触,便于使用,适用范围大,能够持续循环使用。
[0008]较佳的,所述缠绕筒上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接触铜片卡合处于所述第一卡槽的内部。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卡槽的设定可以使得第一接触铜片能够处于缠绕筒的内部,既能够接触载带,也能够不妨碍载带的缠绕。
[0010]较佳的,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开设第二卡槽,所述导电铜线、所述绝缘橡胶柱、所
述滑动铜极柱和所述导电铜块均处于所述第二卡槽的内部。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卡槽的设定可以使得绝缘橡胶柱和导电铜线处于第一侧板的内部,既能够实现静电传导,也不会妨碍载带的缠绕。
[0012]较佳的,所述静电消除器还包括安装外壳,所述第一铜极端、所述第二铜极端所述导电树脂和所述发光二极管均安装在所述安装外壳的内部,所述安装外壳固定卡合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外壳的设定既能够实现安全防护,也能够防止工作人员触碰发生触电,且整体化便于进行安装和拆卸。
[0014]较佳的,所述缠绕筒的一端内开设有螺纹腔,所述螺纹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环,所述螺纹环的一侧固定设有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的尺寸和所述第一侧板的尺寸相同。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腔和螺纹环的设定便于实现对第二侧板进行安装固定,进而实现对载带进行缠绕和限位。
[0016]较佳的,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均开设有扇形通孔。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扇形通孔的设计可以减少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重量,便于进行搬运,以及能够减少制造原料。
[0018]较佳的,所述缠绕筒、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中心处均开设有通孔。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孔的设定可以实现转动对载带进行缠绕。
[0020]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能够有效的实现对载带上产生的静电进行消除,通过第一接触铜片和第二接触铜片实现对载带进行贴合连接,实现对载带上的静电进行转移,然后通过第一铜极端和第二铜极端将静电传输给导电树脂,通过导电树脂对静电进行软化,然后通过发光二极管进行消耗静电,且第二接触铜片滑动铜极柱和导电铜块进行滑动接触,既能够实现传导静电,也能够实现对不同缠绕圈数的载带进行贴合接触,便于使用,适用范围大,能够持续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的静电消除器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的滑动铜极柱和导电铜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技术的第二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1、缠绕筒;2、第一侧板;3、安装槽;4、静电消除器;5、第一铜极端;6、导电树脂;7、发光二极管;8、第二铜极端;9、第一卡槽;10、第一接触铜片;11、第二卡槽;12、导电铜线;13、绝缘橡胶柱;14、第一滑槽;15、滑动铜极柱;16、第二滑槽;17、导电铜块;18、第二接触铜片;19、第二侧板;20、螺纹环;21、螺纹腔;22、安装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实施例
[0031]参考图1
‑
6,一种SMT包装用载带防静电装置,包括缠绕筒1,所述缠绕筒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侧板2,所述第一侧板2上开设有两个安装槽3,两个所述安装槽3内均固定安装有静电消除器4,所述静电消除器4包括第一铜极端5和第二铜极端8,所述第一铜极端5和所述第二铜极端8之间固定安装有导电树脂6,所述导电树脂6的内部设有发光二极管7,所述第一铜极端5上连接有导电铜线12,所述导电铜线12连接有第一接触铜片10,所述第二铜极端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电铜块17,所述第二铜极端8的一侧连接有绝缘橡胶柱13,所述绝缘橡胶柱13的内侧开设有第一滑槽14,所述第一滑槽1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铜极柱15,所述滑动铜极柱15内开设有第二滑槽16,所述导电铜块17活动处于所述第二滑槽16内,所述滑动铜极柱1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接触铜片18。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MT包装用载带防静电装置,包括缠绕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筒(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侧板(2),所述第一侧板(2)上开设有两个安装槽(3),两个所述安装槽(3)内均固定安装有静电消除器(4),所述静电消除器(4)包括第一铜极端(5)和第二铜极端(8),所述第一铜极端(5)和所述第二铜极端(8)之间固定安装有导电树脂(6),所述导电树脂(6)的内部设有发光二极管(7),所述第一铜极端(5)上连接有导电铜线(12),所述导电铜线(12)连接有第一接触铜片(10),所述第二铜极端(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电铜块(17),所述第二铜极端(8)的一侧连接有绝缘橡胶柱(13),所述绝缘橡胶柱(13)的内侧开设有第一滑槽(14),所述第一滑槽(1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铜极柱(15),所述滑动铜极柱(15)内开设有第二滑槽(16),所述导电铜块(17)活动处于所述第二滑槽(16)内,所述滑动铜极柱(1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接触铜片(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MT包装用载带防静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筒(1)上开设有第一卡槽(9),所述第一接触铜片(10)卡合处于所述第一卡槽(9)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MT包装用载带防静电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南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伟全鑫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