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洋流推力运动的仿生水母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1695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利用洋流推力运动的仿生水母机器人。所述机器人包括动力机构、传动机构和伸缩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螺旋叶片、半球壳、底部密封圆盘以及转轴;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推杆以及圆盘底座;所述伸缩机构包括推进叶片,上伸缩连杆,下伸缩连杆,上部连杆固定盘和下部连杆固定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天然自然资源作为能源,减少向海洋里的污染排放,极具环保作用。环保作用。环保作用。

A bionic jellyfish robot using ocean current thru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洋流推力运动的仿生水母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海洋仿生机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利用洋流推力运动的仿生水母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海洋环境非常复杂,在水下作业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困境,严重威胁作业人的人身安全,因此制造出可以代替人类从事恶劣环境下工作的仿生机器人,是十分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0003]仿生技术研究是当今机器人研究领域内的前沿课题,模拟各种生物在各种特定条件下的卓越功能,可以一定程度上代替人工作业。
[0004]然而现有的水下仿生机器人耗能较大,待机时间较短,需不断补充能源;其所利用的电能、燃油等能源泄漏问题一定程度上恶化海洋环境污染问题,加大解决海洋环境污染难度;且现有水下仿生机器人运动稳定性差,体积相对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海洋生物活动,从而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利用洋流推力运动的仿生水母机器人,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一种利用洋流推力运动的仿生水母机器人,包括:动力机构、传动机构和伸缩机构;
[0007]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螺旋叶片、半球壳、底部密封圆盘以及转轴;所述螺旋叶片分布在所述半球壳上,所述半球壳与所述底部密封圆盘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底部密封圆盘中心与所述转轴隼合;
[0008]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推杆和圆盘底座;所述推杆固定于圆盘底座底部,所述圆盘底座中心圆孔与所述转轴隼合;
[0009]所述伸缩机构包括推进叶片、上伸缩连杆、下伸缩连杆、上部连杆固定盘和下部连杆固定盘;所述上伸缩连杆的末端和所述下伸缩连杆的首端连接,其中两个连接处与所述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上伸缩连杆的首端与上部连杆固定盘的边缘连接,所述下伸缩连杆的末端与下部连杆固定盘的边缘连接。
[0010]可选的,所述螺旋叶片为六片,所述螺旋叶片均匀分布在所述半球壳上。
[0011]可选的,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发条;所述发条与所述转轴的末端连接。
[0012]可选的,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两个轴承座、第一连杆、两个U型连接件、曲柄、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轴承座固定于所述圆盘底座底部的两端;所述转轴贯穿于所述圆盘底座中心圆孔;所述曲柄置于所述圆盘底座底部的中心位置,所述曲柄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曲柄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
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的连接点固定于所述U型连接件中。
[0013]可选的,所述推杆的末端呈扁平状,所述推杆的首端穿过所述轴承座;所述推杆贯穿所述轴承座,所述推杆的首端连接所述U型连接件,所述推杆的末端固定于所述上伸缩连杆和所述下伸缩连杆的连接处。
[0014]可选的,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销钉;所述圆盘底座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呈一字状,所述第一滑槽的深度与所述圆盘底座的深度一致;所述U型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通过第一销钉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中,所述第一销钉可在所述第一滑槽中移动。
[0015]可选的,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销钉;所述圆盘底座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一滑槽垂直,形状一致;所述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通过第二销钉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中,所述第二销钉可在所述第二滑槽中移动。
[0016]可选的,所述推进叶片为柔性材料制成;所述推进叶片的形状为一端宽一端窄的葫芦状,靠近所述上伸缩连杆首端的一端为窄端,靠近所述下伸缩连杆首端的一端为宽端。
[0017]可选的,所述上部连杆固定盘的底部边缘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下部连杆固定盘的顶部边缘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上伸缩连杆的首端置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下伸缩连杆的末端置于所述第二卡槽内。
[0018]可选的,所述上部连杆固定盘的侧面一周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置有第一鱼线,所述第一鱼线穿过所述第一卡槽以及设置在所述上伸缩连杆首端处的小孔,以将所述上伸缩连杆的首端固定于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槽中的下部连杆固定盘上;所述下部连杆固定盘的侧面一周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置有第二鱼线,所述第二鱼线穿过所述第二卡槽以及设置在所述下伸缩连杆末端处的小孔,以将所述下伸缩连杆的末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卡槽中。
[0019]本技术实施例的创新点包括:
[0020]1、本技术中的螺旋叶片,可以捕捉洋流产生的推力,从而为所述机器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减少回收频次;使所述机器人可长时间进行水下工作,解决了水下机器人供能问题。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创新点之一。
[0021]2、本技术通过连杆结构实现动力多级传导,使仿生水母机器人运动的可靠性大大提高,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创新点之一。
[0022]3、本技术中动力机构的螺旋叶片以及发条通过捕捉洋流产生的推力,为所述机器人提供动力,利用天然自然资源,减少向海洋里的污染排放。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创新点之一。
[0023]4、本技术中动力机构,传动机构以及伸缩机构设计简单,且体积较小,不影响海洋生物活动,保持海洋生态平衡。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创新点之一。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洋流推力运动的仿生水母机器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利用洋流推力运动的仿生水母机器人的爆炸视图;
[0027]图3为1

动力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2

传动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3

伸缩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

动力机构,2

传动机构,3

伸缩机构,11

螺旋叶片,12

半球壳,13

底部密封圆盘,14

转轴,15

发条,201

推杆,202

轴承座,203

第一销钉,204

第一连杆,205

U型连接件,206

曲柄,207

第二连杆,208

第三连杆,209

第一滑槽,210

第二销钉,2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洋流推力运动的仿生水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包括动力机构、传动机构和伸缩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螺旋叶片、半球壳、底部密封圆盘以及转轴;所述螺旋叶片分布在所述半球壳上,所述半球壳与所述底部密封圆盘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底部密封圆盘中心与所述转轴隼合;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推杆和圆盘底座;所述推杆固定于圆盘底座底部,所述圆盘底座中心圆孔与所述转轴隼合;所述伸缩机构包括推进叶片、上伸缩连杆、下伸缩连杆、上部连杆固定盘和下部连杆固定盘;所述上伸缩连杆的末端和所述下伸缩连杆的首端连接,其中两个连接处与所述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上伸缩连杆的首端与上部连杆固定盘的边缘连接,所述下伸缩连杆的末端与下部连杆固定盘的边缘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水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为六片,所述螺旋叶片均匀分布在所述半球壳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水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发条;所述发条与所述转轴的末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水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两个轴承座、第一连杆、两个U型连接件、曲柄、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轴承座固定于所述圆盘底座底部的两端;所述转轴贯穿于所述圆盘底座中心圆孔;所述曲柄置于所述圆盘底座底部的中心位置,所述曲柄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曲柄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的连接点固定于所述U型连接件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仿生水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的末端呈扁平状,所述推杆的首端穿过所述轴承座;所述推杆贯穿所述轴承座,所述推杆的首端连接所述U型连接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娜邢洁洁黄镇东吉天鹏刘佳乐袁润张向伟孙海涛武碧桧严子卿徐建乐郑黄江徐世博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大学三亚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