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茵陈茶生产用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1633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茵陈茶生产用烘干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一,且转杆一位于机箱的内部,所述机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杆二,所述转杆二和转杆一的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烘干框,所述转杆二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轮二,且转轮二位于烘干框的左侧,所述转杆一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轮一,且转轮一与转轮二传动连接,所述机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杆三,且转杆三位于转杆二的上方,所述转杆三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清洁刷,所述转杆三远离清洁刷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把,且转把位于机箱的右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所安装的装置能够使茵陈茶烘干得更为均匀,提高茵陈茶的烘干质量。的烘干质量。的烘干质量。

A drying device for Yinchen tea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茵陈茶生产用烘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茵陈茶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茵陈茶生产用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茵陈茶,生于山坡、路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状。茎直立,高0.5至1m,基部木质化,表面黄棕色,具纵条纹,多分枝;幼时全体有褐色丝状毛,成长后近无毛。叶1至3回羽头深裂,下部裂片较宽短,常被短绢毛;中部叶裂片细长如发,宽约1mm;上部叶羽头分裂,3裂或不裂,近无毛。头状花序小而多,密集呈复总状;总苞片3至4层,无毛,外层卵形,内层椭圆形,中央绿色,边缘膜质;花黄色,管状,外层花3至5,雌性,能育,内层花两性5到7,不育。瘦果长圆形,长约0.8mm,无毛。花期9至10月,果期10至12月,采制:春季幼苗高6至10cm时采收,除去老茎及杂质,晒干,化学成分:含6,7-二甲基七叶树内酯及挥发油,油中主要为a-蒎烯、茵陈二炔酮茵陈烯块、茵陈醇、茵陈色原酮、氯原酸等。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以下缺陷:
[0003]1、现有的烘干装置不具备对茶叶进行翻转的功能,在烘干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结块干糊的现象,降低茶叶的烘干质量。
[0004]2、现有的烘干装置在烘干完成后通常有人工来收集烘干好的茶叶,较为繁琐,降低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茵陈茶生产用烘干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茵陈茶生产用烘干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一,且转杆一位于机箱的内部。
[0007]所述机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杆二,所述转杆二和转杆一的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烘干框,所述转杆二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轮二,且转轮二位于烘干框的左侧。
[0008]所述转杆一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轮一,且转轮一与转轮二传动连接。
[0009]所述机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杆三,且转杆三位于转杆二的上方,所述转杆三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清洁刷。
[0010]所述转杆三远离清洁刷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把,且转把位于机箱的右侧。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所述烘干框的前表面活动连接有框盖,所述烘干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横板。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框盖的前表面转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板。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所述转板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且滑块位于固定杆的左侧。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8]所述横板的前表面设置有滑槽,且滑槽与滑块滑动连接,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滑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0]所述机箱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有收集盒,且收集盒的上表面与机箱的下表面相连通,所述机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轮,且移动轮位于收集盒的左侧。
[00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2]所述机箱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加热箱,所述加热箱的内部设置有风机。
[00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4]所述加热箱的内部设置有电热管,且电热管位于风机的前方。
[0025]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6]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茵陈茶生产用烘干装置,通过安装的转杆一、转杆二和烘干框,利用电机的运作使转杆一带动转轮一进行转动,因转轮一与转轮二传动连接,从而使转轮二带动转杆二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烘干框进行转动,在对茵陈茶进行加热烘干时,使茵陈茶烘干得更为均匀,提高茵陈茶的烘干质量。
[0027]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茵陈茶生产用烘干装置,通过安装的收集盒和清洁刷,将箱门和框盖打开,转动烘干框使烘干好的茵陈茶叶落至收集盒的内部,转动转把使转杆三进行转动,使清洁刷进行转动,将落在烘干框表面的茶叶扫至收集盒的内部进行收集,便于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处理,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0028]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茵陈茶生产用烘干装置,通过安装的风机和电热管,利用电热管对机箱的内部进行加热,利用风将加热的空吹至烘干框的内部对茵陈茶叶进行解热烘干加工。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茵陈茶生产用烘干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茵陈茶生产用烘干装置的正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茵陈茶生产用烘干装置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茵陈茶生产用烘干装置的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
[0033]图例说明:
[0034]1、机箱;2、电机;3、转杆一;4、转轮一;5、转杆二;6、转轮二;7、烘干框;8、框盖;9、横板;10、固定杆;11、转板;12、滑块;13、滑槽;14、弹簧;15、限位块;16、转杆三;17、清洁刷;18、转把;19、收集盒;20、移动轮;21、加热箱;22、风机;23、电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
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7]参照图1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茵陈茶生产用烘干装置:包括机箱1,机箱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电机2,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一3,且转杆一3位于机箱1的内部,机箱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杆二5,转杆二5和转杆一3的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烘干框7,转杆二5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轮二6,且转轮二6位于烘干框7的左侧,转杆一3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轮一4,且转轮一4与转轮二6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茵陈茶生产用烘干装置,包括机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一(3),且转杆一(3)位于机箱(1)的内部;所述机箱(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杆二(5),所述转杆二(5)和转杆一(3)的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烘干框(7),所述转杆二(5)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轮二(6),且转轮二(6)位于烘干框(7)的左侧;所述转杆一(3)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轮一(4),且转轮一(4)与转轮二(6)传动连接;所述机箱(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杆三(16),且转杆三(16)位于转杆二(5)的上方,所述转杆三(16)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清洁刷(17);所述转杆三(16)远离清洁刷(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把(18),且转把(18)位于机箱(1)的右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茵陈茶生产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框(7)的前表面活动连接有框盖(8),所述烘干框(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横板(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茵陈茶生产用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盖(8)的前表面转动连接有固定杆(10),所述固定杆(10)的前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昉东李青红杜金霞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广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