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尘器灰斗与锥形灰仓底部高效流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21623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尘器灰斗与锥形灰仓底部高效流化系统,包括:环形流化气母管,环绕设置于除尘器灰斗外壁;进气管,连接所述环形流化气母管;第一出气管,连接所述环形流化气母管;第一流化喷嘴,连通设置于除尘器灰斗上,且连接所述第一出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将压缩气体通入除尘器灰斗中,打破粉状物料的静摩擦状态,使粉状物料的流动性提高,不会形成静态搭拱的现象,从而使粉状物料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稳定外排和流畅外排。畅外排。畅外排。

An efficient fluidization system at the bottom of dust collector ash hopper and conical ash b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尘器灰斗与锥形灰仓底部高效流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除尘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除尘器灰斗与锥形灰仓底部高效流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除尘器是把粉尘从烟气中分离出来的设备。在冶金行业,烟气中都是高含铁量的粉尘,堆积密度极高,粉尘的自重就会让粉状物料在除尘器的灰斗中失去流动性,甚至完全无法自然下灰,不能外排粉状物料。在电力行业的燃煤机组因为煤质的不同,有些锅炉燃烧后的粉煤灰也流动性较差。
[0003]尤其是有些特殊物料,其自身流动性极差,并具有较强吸潮能力,如氧化钙粉末、氢氧化钙、硫酸钙等物料。常见的机械振打灰斗的方式辅助下灰效果有限,而且灰斗内物料在没有流动的状态下,机械振动反而会让物料因为自重压实,更难下灰。
[0004]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高效流化系统,用于保证粉状物料从灰仓底部稳定外排。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除尘器灰斗与锥形灰仓底部高效流化系统,具有保证粉状物料稳定外排的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除尘器灰斗与锥形灰仓底部高效流化系统,包括:
[0007]环形流化气母管,环绕设置于除尘器灰斗外壁;
[0008]进气管,连接所述环形流化气母管;
[0009]第一出气管,连接所述环形流化气母管;
[0010]第一流化喷嘴,连通设置于除尘器灰斗上,且连接所述第一出气管。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化系统工作时,压缩空气沿着进气管通入环形流化气母管内,并沿着第一出气管和第一流化喷嘴喷出,使气体在除尘器灰斗内流动。并且在气体流动的过程中,会打破粉状物料的静摩擦状态,使粉状物料的流动性提高,不会形成静态搭拱的现象,从而使粉状物料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稳定外排和流畅外排。而且,进入灰斗的气体会在粉尘间隙里向上运动,这个过程也对上部粉尘起到流化的效果。
[001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流化喷嘴设置有多个,且沿除尘器灰斗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流化喷嘴,在各个方向对粉状物料施加作用力,提高粉状物料的流动性,保证粉状物料稳定外排和流畅外排。
[0014]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多个所述第一流化喷嘴分为两层,每一层的所述第一流化喷嘴呈位置相对设置。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分层和对流的方式对粉状物料施加作用力,实现粉状物料的合理流化,保证粉状物料的流动性。
[0016]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上下两层所述第一流化喷嘴呈交错状布设。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交错布设的第一流化喷嘴,在各层的各个位置对粉状物料施加作用力,实现粉状物料的合理流化。
[001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
[0019]第二出气管,连接所述环形流化气母管;
[0020]第二流化喷嘴,连通设置于锥形灰仓底部,且连接所述第二出气管。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锥形灰仓底部设置第二流化喷嘴,在粉状物料的排放终端位置再次实现粉状物料的流化,保证粉状物料稳定外排和流畅外排。
[002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流化喷嘴和所述第二流化喷嘴上均设置有止回阀,并且所述止回阀上连接设置有节流管。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流化喷嘴和第二流化喷嘴内设置止回阀,防止返灰,避免第一流化喷嘴和第二流化喷嘴堵塞。同时在止回阀上设置节流管,使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排出的气体率先经过节流管,并且由于节流管的孔径小于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的孔径,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更换不同孔径大小的节流管,保证相同的压力下,孔径的大小不一样可以控制流量的不一样,实现各层粉状物料的稳定外排。
[0024]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流化喷嘴和所述第二流化喷嘴的出气口位置均呈倾斜向下设置。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倾角式的第一流化喷嘴和第二流化喷嘴,进一步降低第一流化喷嘴和第二流化喷嘴的返灰几率,保证第一流化喷嘴和第二流化喷嘴的通透性。
[0026]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
[0027]调压阀,设置于所述进气管上。
[00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调压阀实现进气压力的调节,并利用压缩空气的压力控制粉状物料的排放速率,保证粉状物料的稳定外排。
[002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
[0030]气动控制阀,设置于所述进气管上,且位于所述调压阀后方。
[00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气动控制阀实现进气量的调节,保证只有在需要时才开始进气,一方面避免压缩空气的浪费,另一方面避免压缩空气中的水进入除尘器灰斗内,从而有效的保证粉状物料的稳定外排。
[003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
[0033]过滤器,设置于所述进气管,且位于所述调压阀前方。
[00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过滤器对压缩空气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以用于对调压阀和气动控制阀进行保护,提高调压阀和气动控制阀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0035]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6]1.通过将压缩气体通入除尘器灰斗中,打破粉状物料的静摩擦状态,使粉状物料的流动性提高,不会形成静态搭拱的现象,从而使粉状物料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稳定外排和流畅外排;
[0037]2.通过采用分层和对流的方式对粉状物料施加作用力,实现粉状物料的合理流
化,保证粉状物料的流动性;
[0038]3.通过在进气管前端增设流化进气调压进气组件,实现进气压力和进气量调节通,控制粉状物料的排放速率,保证粉状物料的稳定外排。
附图说明
[0039]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0]图2是实施例的第一流化喷嘴和第二流化喷嘴位置关系示意图;
[0041]图3是实施例的流化进气调压进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2]附图标记:1、环形流化气母管;2、进气管;3、第一出气管;4、第一流化喷嘴;41、止回阀;42、节流管;5、第二出气管;6、第二流化喷嘴;7、调压阀;8、过滤器;9、气动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4]如图1、图2所示,一种除尘器灰斗与锥形灰仓底部高效流化系统,应用于除尘器的下端位置,其中锥形灰仓底部位于除尘器灰斗下方。该流化系统包括环形流化气母管1、进气管2、第一出气管3、第一流化喷嘴4、第二出气管5以及第二流化喷嘴6。
[0045]如图1、图2所示,环形流化气母管1环绕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尘器灰斗与锥形灰仓底部高效流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流化气母管(1),环绕设置于除尘器灰斗外壁;进气管(2),连接所述环形流化气母管(1);第一出气管(3),连接所述环形流化气母管(1);第一流化喷嘴(4),连通设置于除尘器灰斗上,且连接所述第一出气管(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尘器灰斗与锥形灰仓底部高效流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化喷嘴(4)设置有多个,且沿除尘器灰斗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除尘器灰斗与锥形灰仓底部高效流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流化喷嘴(4)分为两层,每一层的所述第一流化喷嘴(4)呈位置相对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除尘器灰斗与锥形灰仓底部高效流化系统,其特征在于:上下两层所述第一流化喷嘴(4)呈交错状布设。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尘器灰斗与锥形灰仓底部高效流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出气管(5),连接所述环形流化气母管(1);第二流化喷嘴(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振和王亮徐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德莱曼能源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